日本書房》預知未來的漫畫,及日本思想類著作

手塚治虫作品〈惡魔的開幕〉書中人物,左起:岡重明、丹波首相、老師。(圖片取自官網)

 本刊《日本書房》專欄作者盛浩偉在蒐羅報導資訊時,發現台灣對日本戰後思想的演變普遍並不熟悉,或者僅只具有零星認識,遂決定趁此機會,寫成一篇關於日本思想的小專題。
 其後完成的文章,提綱契領,爬梳脈絡,為讀者清楚勾勒出日本思想自戰後迄今的發展流變。期望拋磚引玉,吸引有識者與有志者加以補充訂正,補足台灣對此一議題的整體認識。
 本文為節錄版,選錄與時下出版較為相關的部分。完整全文,請見〈日本戰後至今的思想發展極簡史〉。

預知未來的漫畫

91MrIOeCXTL.jpg今年7月日本祥傳社出版的《手塚治虫傑作選「戰爭與日本人」》裡,收錄了一則秀逸短篇〈惡魔的開幕〉。這篇最初於1973年刊載在雜誌上的作品,主角名叫岡重明,是一位參與地下反政府運動的年輕知識分子,他收到組織中的思想指導者「老師」之命令,必須設法暗殺丹波首相。

之所以要用這麼極端偏激的手段,是因為漫畫中的這位丹波首相十分專制,內閣成立僅僅3年,他就獨攬大權,施行了戒嚴令,對內展開宵禁、檢閱、竊聽等手段,激烈鎮壓反對分子,讓日本國民的自由受到束縛。更甚者,他還直接將自衛隊改為軍隊,強制修改日本憲法,以保護東南亞局勢安全的名義開始發展核武……

對於平時就有關心日本的讀者而言,上述情形是否讓人覺得很熟悉呢?事實上,早在兩三年前就有人在社群網站上提起這篇作品,認為手塚治虫精準地預言了45年後當今的現實。

手塚出生於二戰前的1928年,成長於急遽法西斯化的日本。由於親身經歷過逐步走上戰爭的過程、戰爭的恐怖,以及戰後的荒蕪與人心轉變,因而能觀察得細微入裡。

在祥傳社這本選集書末,日本政治學者白井聰所撰寫的解說,更提及戰爭經驗(尤其是戰敗經驗)對文化的影響:

「作為普遍的現象,戰敗會讓該國的文化產生內省傾向。例如美國新好萊塢電影的潮流,就是越戰戰敗的產物……而戰後的日本,『內省』由大師們所支撐著,持續了很長的一段時間。手塚治虫、水木茂,都一味地持續畫著灰暗、沒有救贖的戰爭漫畫和紀錄性的軍事故事。之所以有這種執著,應該是因為他們都確信:正因為我們是敗者,所以能夠虛心凝視現代戰爭的悲慘,而且把這件事情向世界傳達,也具有普遍的意義。」

然而白井也接著提到,隨著手塚世代凋零,親身體會戰爭的經驗也已日漸風化。如今安倍政府企圖更改憲法,以及通過「特定祕密保護法」與近來的「共謀罪」等這一連舉措,已經使戰後建立起的和平主義和自由民主受到威脅。白井甚至斷言,日本「正面臨著『戰後的終結』」。在這樣嚴峻的局勢裡,重新閱讀手塚的短篇,也就有了喚醒大眾意識的積極意義。

不過,回到〈惡魔的開幕〉漫畫本身,在那與現實有驚人巧合的設定之外,故事本身的發展卻是非常戲劇性的:主角岡重明的暗殺計畫最終失敗,導致政府以反恐為名目,對政壇反對勢力展開更強烈的掃蕩鎮壓。而到了最後,岡重明竟發現這位寫過許多禁書批判政府、被稱為「老師」的思想家,其實和丹波首相是同一夥,他故意以思想論著來煽惑青年知識分子,亦是為了確切掌控反政府勢力的動向,以實行陰謀。

漫畫中有這樣一段對話,岡重明指著老師逼問:「老師……還有老師你全部的著作……通通都是兒話!嘴上說著漂亮話,私底下卻是政府的走狗!老師,你不覺得可恥嗎?」老師卻只是緩緩答道:「所謂的知識分子,本來也就是這樣的東西。」

如此看來,手塚透過劇情的安排,在這裡表達了對知識分子的嘲諷批判。

然而,這也正是更值得我們著手展開思索之處:手塚對政府專制以及戰爭無疑都是有所反省的,而理論上,知識分子也被期待具有更高的思辨性與內省能力,兩者應是站在同一陣線與權力拮抗。那麼,為何手塚在具有批判性的漫畫中,要加入這樣情節呢?難道只是出於戲劇張力的考量?抑或背後其實反映了某些人們對戰後思想界的觀感或現實情況呢?

我們不妨沿著這個切口,回顧日本思想從戰後乃至今日,其大致的發展輪廓為何。

丸山.jpg
戰後日本重要思想家丸山真男、吉本隆明、淺田彰等人的代表著作。

▉簡短摘要

1945年二戰結束之後,戰前被壓抑的共產黨與馬克思主義思想重新流行,形成日本知識界與思想界的話語權由左翼所領導的局面。其後,政治學家暨思想史家丸山真男對天皇制與日本歷史的反省,替日本的戰後思想奠定了基調,也確立了現代理性公民社會的價值取向。

進入60年代末期,隨著社會運動溫和路線的失敗,丸山所確立的方向遭到批判,新左翼理論家如吉本隆明開始思索「大眾」的實體,或如廣松涉開始從新的角度切入馬克思主義思想,也替日後流行的後現代思潮鋪好了路。

到了80年代,在大量引進法國思想家著作之後,由淺田彰《構造與力》一書標誌了明確的轉向,日本開始由左翼反省為主的「戰後思想」,步入後現代引領的「現代思想」,倡導單一價值的解放,也形成「新學院派」的流行現象。

此流行現象一直持續至世紀末,由於外在條件的轉變,現代思想也開始向左轉,與全球化資本主義對抗。

▉從「現代思想」到「哲學」:近期的三本著作

514Sw39ugnL._SX350_BO1,204,203,200_.jpg兩千年以後迄今,日本學界的哲學研究對現實的關懷逐漸增強,相較於「現代思想」的退潮,愈來愈可見的是以「哲學」為名之書籍。例如東浩紀今年出版的新作《觀光客的哲學》,上市後即成為暢銷書。

東浩紀是繼承前一波後現代思潮、並能開創出獨創議題者。他先前受到注目的著作,包括援引歐陸思想家來討論宅男及動漫文化的《動物化的後現代》,以及試圖建構輕小說文學理論的《遊戲性寫實主義的誕生:動物化的後現代2》,兩書皆已有中譯本。而東浩紀自稱,《觀光客的哲學》可謂其過去著作的集大成。

在上一本小書《弱連結》(2014)中,東浩紀曾提出三種分類:屬於某個特定共同體的「村人」、不屬於任何共同體的「旅人」,以及屬於某個特定共同體、卻時常拜訪其他共同體的「觀光客」。

他認為,「觀光客」這種不固定處於內部、卻又不完全流放在外部的生活型態,才是能讓當代人活得更豐富的一種態度。因此,他在新書中特別將這一概念深化,試圖以「觀光客」概念來重新建構關於他者的哲學,並分析當下的時代。

「觀光」這個關鍵字,或許會讓某些關注日本網路言論者,想起東浩紀曾在311大地震之後,提出的「福島第一核電廠觀光地化計畫」。這項提議,當時曾招致不少批評,許多人甚至開始檢視東浩紀過於商業化的種種作為(按:東浩紀在新學院派風潮掩息後,曾數次進入學院內任教,但最終卻離開體制,自行開設公司「言論」(株式會社ゲンロン),以出版、經營沙龍與評論教學工作坊為業——堪稱今日網紅型知識經濟之先行者)。不過,在此書中,東浩紀詳加說明了「觀光」背後的哲學預設(而非商業目的),也透過引經據典的對話,將自己的思想體系構築得更為成熟。

MIU3ipzk_400x400.jpg
千葉雅也(取自推特)

最近另有一本類近的書籍,同樣暢銷,宣傳文案甚至打上了「東大、京大最多人閱讀的書籍」等字句,即千葉雅也以教導人如何「學習」為主題的《學習的哲學》。

千葉雅也目前執教於立命館大學,畢業於東京大學,曾留學巴黎第十大學,博士論文研究主題是德勒茲,乍見是相當正統菁英的經歷,以及深奧的研究主題。但2014年時,他就曾以流行的推特(twitter)為主題,寫作《用別的方式:推特哲學》而引起話題。

這次的《學習的哲學》,千葉偏向自我啟發的心靈成長類書籍,一部份探究「學習」的核心本質,另一部份則是給出實踐的步驟。不過,由於千葉的學術背景,使得內容與一般的心靈成長書籍有所區隔,並適時與分析哲學連結,是其可觀之處。

今年另一本同樣是青壯年哲學家的話題新著,是國分功一郎《中動態的世界:意志與責任的考古學》。此書藉由回望過去,在哲學與倫理學領域,引導新的思考可能。

中動態.jpg今日我們在學習語言時,基本上有「主動(態)」與「被動(態)」的對立,而這樣的文法對立,又可連結到意志與責任的概念:人必須為自己的自由意志所作出的選擇負責;相反地,若是在被動的情況下,所需肩負的責任就有所不同。

然而,國分功一郎在考察古希臘語的過程中發現,古代的印歐語系文法中,其動詞體系最初普遍存在的,並非主動(態)與被動(態)之對立,而是主動(態)與中動(態)(middle voice,或譯「關身語態」)之對立。然而在歷史的演變中,中動態發展出了被動態,隨後取代了中動態,才逐漸成為我們今日所熟悉的主動/被動之對立。

國分遂從這一點著手,仔細檢視古希臘哲學家著作的翻譯問題,以及後來歐陸哲學家如何解讀古希臘哲學,並重新理解德希達、海德格等人的著作,也更細緻地詮釋史賓諾莎的倫理學等,以考察我們今日對意志與責任之間的認知是如何形成的——據說,古希臘文中是沒有「責任」這個字的——而國分的研究成果,也再次反映日本應用倫理學於今日的發展。

日本戰後至今的思想發展極簡史(完整版)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