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對話》總有一天,每個人都會老到不要不要的……

左為詩人夏夏,右為小說家袁瓊瓊

在食物面前,我們誠實。在他人身邊,我們陪伴。
想說的話很多很多,不如留在餐桌上慢慢聊……

傍晚的泰順街,路燈白晃晃地照在地面,行人彷彿涉水而過,一點風聲,一點漣漪從轉角處傳來。袁瓊瓊與夏夏,這兩位相差30歲的眷村女兒,坐在大樹下吃著熱湯圓,聊起波動的過往。

「記憶都是挑選過的,非常不可靠。多數人傾向去記得不好的那些。」以一本《滄桑備忘錄》描寫眷村生活的袁瓊瓊,回首過去,卻選擇淡化故事中的不堪與難關,只留下好的。「去問我的母親、妹妹或隔壁的鄰居,他們可能會給出完全不一樣的眷村面貌,但每個人都有權力去扭曲自己的記憶,畢竟又不是要收進歷史課本裡。」

一如當年的國民黨帶著百萬民兵舉家來台,口述記憶、書寫史料,也是各種細碎瑣事的大遷移,有些落在後頭但終究跟上了,有些卻從此不見。

_DSC7107_縮.jpg
詩人夏夏與小說家袁瓊瓊

▉刻舟求劍15143153.png

夏夏近來籌劃的《沉舟記:消逝的字典》,為的即是文字裡面封存了某些記憶、提供了許多線索,可以讓未來的讀者更了解我們現在的生活。這些年,她反覆凝視著年老長照與記憶保存問題,之前與人合出《媽!我要住眷村:黃埔新村「以住代護」紀實》的鳳山在地書寫,也是由於發現對故鄉不甚了解,「但補課的同時,我也在思考,老家跟故鄉真的這麼重要嗎?對我們這一輩來說,email帳號可能用得比老家更久。」

老家閒置著,像刻舟求劍。人都走遠了,舊物的標記還留在原地。如今夏夏的父親也是這樣的狀態:「目前他的頭腦還是很好,但記憶停在某一個時間點,新的事情他都記不起來。」在臉書上,她戲稱父親為邦迪亞上校。因為73歲的他身體擱淺在這裡,但精神已回到馬康多,不問世事,反覆鑄造與銷毀金屬的小金魚,宛如記憶的遺失與重拾。

_DSC7339_縮.jpg「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緩和我自己。在陪伴他的過程中,叫他邦迪亞上校,可以讓整件事變得有趣、有意義。」夏夏沒想過成年之後,還有機會跟父親住在一起,重新去認識他,重啟親子間的對話,「好像彌補了以前他沒有告訴我們的事情。那個時代的父輩,很少主動向子女說些什麼。家裡的敘述者,通常都是母親。」

身為母親、擅長說故事的小說家,袁瓊瓊確實也是整個家族甚至是她那一代的主要敘述者,但行為舉止卻不同於一般傳統母親。「我跟兒子說,哪天我斷氣了,第一件事就是把我電腦裡的卅多萬筆檔案,通通刪掉——我的惡夢,就是有人要來寫我的事。」

對於記憶的保存,袁瓊瓊顯得相當灑脫,而對於年老她也看得自在。「我很享受年老的好處:可以誰的話都不聽,大家也會比較包容;年輕不能做的事情,也都能做了。以前戀愛很受拘束,現在——自己說可信度好像有點低,但這是真的——過了50歲之後,追我的人,比年輕時更多。只是如今沒那麼多時間談戀愛。」

▉接手一個家

相較於袁瓊瓊的單身主義,對年老的想像是「後繼無人、沒人照顧」的夏夏,除了是喜歡長期計畫、討厭被打亂的個性使然,卻也代表了同一代人對獨身的憂患意識。「我28歲買給自己的生日禮物,就是一張終身醫療險。我要安排好自己的老年。」提早規劃,是不想造成家人的困擾,也不想讓他們替自己下決定,「我連器官捐贈同意書、放棄急救同意書,都已經註記在健保卡裡。遺書雖然還沒寫,但也跟我的家人講好,未來要火化。」

_DSC7226_縮.jpg但一向不太為明日擔心、樂天知命的袁瓊瓊,卻認為這是因為我們這一代整體缺少安全感。「買保險好像是跟保險公司賭:我會生病(不生重病就輸了),以及會死於橫禍、死得很慘。從吸引力法則來說,當你買了保險,等於許了一個願:總有一天我要出事。」

真的是這樣嗎?夏夏的這些準備是其來有自:「那一年,爸爸在小年夜中風,媽媽在5月過世,從昏迷到過世,只有3天。我同時要面對這兩件事,要開始學會打理家裡的一切事情。」

當時,夏夏連母親的存摺印章都找不到,還要安頓父親,一點一點慢慢把事情全部接手過來。過程中,當然也曾生氣,但她覺得這些麻煩跟瑣事都可以克服,「不過,我相信不少人的照護經驗是超出負荷的。我身邊很多朋友,對於未來要照顧父母,其實是很恐懼的。」

▉要什麼,不要什麼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如今長照已是台灣社會的趨勢,也是兩人的共識,「老了之後,想住那種獨立套房的安養院,把它當成飯店,還會有醫生來探訪。而且親朋好友們只需要來看看我,不需要照顧我。」夏夏希望大家多去理解長照,它並非想像中那樣絕對的辛苦跟負面,「現在很多人都把照護的工作交給移工。因為這一塊要靠體力、勞力,但我們都被教育成要靠頭腦。」

袁瓊瓊也覺得,有高齡現象的台灣,很適合發展成一個長照國。「老人住在這裡,交通很便利,地方不大,可以一日生活圈,風景也很好。而且子女為了看自己的長輩,都會來消費。長照做得好的話,自然可以發展觀光。」

訪談至此,兩人彷彿互換了年齡跟身分:夏夏作息規律,喜歡固定與重複,對老年與死亡的規劃如一位長者。而六十多歲的袁瓊瓊,則是越活越年輕、越沒有設限。那些年的大大小小遷移,無論是遲疑該不該丟掉父母舊物的夏夏,或是早就不囤積東西的袁瓊瓊,成長後定型的兩人都非常清楚,接下來的日子只有要什麼跟不要什麼——我只是在想,年輕時的袁瓊瓊以及再過幾十年的夏夏,究竟是什麼樣子?而如今的生活裡頭,還有沒有介於兩者之間的,要或不要?

_DSC7307_縮.jpg

【袁瓊瓊的推薦書單】

【夏夏的推薦書單】

showLargeImage_0.jpg

滄桑備忘錄
作者:袁瓊瓊  
出版:九歌  
定價:26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袁瓊瓊
一九五〇年出生於新竹市,原籍四川省眉山縣人。專業作家與電視編劇。早期曾以「朱陵」的筆名發表散文及新詩,更兼及童話故事。曾獲中外文學散文獎、聯合報小說獎、聯合報徵文散文首獎、時報文學獎首獎。著有散文《看》、《繾綣情書》、《孤單情書》、《紅塵心事》、《隨意》、《青春的天空》,小說《春水船》、《自己的天空》、《滄桑》、《或許,與愛無關》等多部作品,極短篇《袁瓊瓊極短篇》、《恐怖時代》等。

cd4f70_691dbb2b10c44b6bbedf4266366285ae-mv2.png

沉舟記:消逝的字典
自2016年10月開始實施至2017年10月,共有四個梯次的邀稿/徵稿。
目前徵文已截止。暫定於2017年8月1日公布入選作品。
預計於2017年10月,由南方家園出版社出版。確切出版日期由出版社決定。【內容簡介​

將邀集台灣詩壇老、中、青三代,合計約百位詩人,藉以定位出半世紀的寬幅作為這次書寫的回望空間,以對比出世代間的差異與共同凝視的消逝。

我們也邀請不同語言的使用者,如原住民語詩人、台語、客語詩人等參與紀錄,讓屬於這片島嶼上關於消逝的體察面向加以拓寬。

除此之外,語言的使用早已比我們更繁複地跨越地域的限制,以各種形式滲透生活當中,同時也邀請華文的共同使用者一起參與這個寫作計畫。
我們更積極邀請跨界創作者,無論是文類跨界,或是創作領域的跨界,加入這次的紀錄行動,讓這本用文字切片拼貼的字典詩集,能有更多角度的觀看。

2017年起,將實施大規模徵稿行動,使這場寫作計畫成為全民運動。除此之外,更進一步規劃,讓這場筆尖下的寧靜革命從紙上躍出,成為不同形式的展演,走進全民的生活中,觸動更深的觀察與對話。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