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台南的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以「老屋欣力」之名,於民間致力老屋活化的文資保存以來,經過了10個年頭,如今已有愈來愈多的閒置老屋或廢棄建築,轉型成消費或展演空間。這些案例自是有起有落,不過,比起讓人趨之若鶩的老屋咖啡店、餐廳及民宿,純粹賣書的老屋書店,經營難度相對更高。
去年,在人稱「老屋大本營」的台南,無論對藝文圈或觀光客皆夙負盛名的兩個老屋活化書店的案例——草祭二手書店和能盛興冊店接連歇業。所幸,前者保留書店底蘊與書本香氣,華麗變身為背包客棧「艸祭Book inn」,實現人們睡進書櫃裡的美好想像,再掀關注。但是,以廢棄鐵工廠為據點、「社會行動工廠」自居的能盛興,則因租約到期須遷出原址,隨之結束書店的營運,不免令人唏噓。
雖說如此,台灣的老屋版圖上,仍有不少人懷著前仆後繼的理想,在各地萌芽與實踐。其中,在非都市地區以老屋為基底開辦書店尤其篳路藍縷。
▉百年內五度大變身:眺港二手書店
台東縣成功鎮上的「眺港二手書店」,是東部少見的兩層樓木造日式建築。在八十餘年的歲月中,日治時期曾是建設新港市街的支廳長菅宮勝太郎的養老住宅,二戰結束後成為服務當地居民達半世紀的高安醫院,而後則是新港教會的靈修會館。
1995年教會接手後,老屋多次受到颱風摧殘,修繕過程因經費短缺而左支右絀,數度令會眾欲哭無淚。2014年麥德姆颱風過境,再度造成重創,正當會眾束手無策之際,竟意外發現這座日式建築藏在天花板內的「棟札」,上頭記載著房屋的建造日期,讓它得以名列台東縣歷史建築的保護等級,並被排進縣府的調查研究與修繕計畫中。
老屋修繕到不會大漏水的程度之後,營運團隊「台東縣心驛耕新關懷協會」隨即以「陪伴當地成長」為出發點,不斷思考活化再利用的可能性。老屋本身猶如成功鎮政治、經濟、醫療和宗教發展史的縮影,因此,團隊在2016年將它打造為歷史故事館,主要對附近學生及觀光客介紹以建物為核心的在地史,期待在青年人口外流嚴重的情況下,培養居民對地方的「認識、認同、光榮的感覺」。
當歷史有了傳承的載體,老屋團隊持續探問「鎮上需要什麼?」因緣際會與台東晃晃二手書店及成功商水圖書館展開合作。2017年聖誕節,老屋擁有了第五度的新身分──眺港二手書店。這個名稱,是取自第一任屋主菅宮勝太郎喜愛從自宅二樓眺望新港漁港的往事。
從歷史故事館變身為二手書店,如何串聯與在地人的關係,仍舊是團隊的重要挑戰。團隊成員阮以杰說:「這一直是我們這兩年來面對的問題。當地人對於要怎麼使用這個空間?老屋要怎麼走向未來?關注程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高。但他們還是會來,有時候可能是來晃一晃、坐一坐。」
經常造訪的族群是國中生,他們會到老屋的閒置空間念書,想轉換心情時,才會跑進書店裡「看一下」。另外,新港教會定期舉辦的「周末兒童營」,有時也以書店為場地,進行繪本共讀或彩繪、藍晒圖繪畫等手作活動。這些互動是眺港二手書店的日常風景。
為了讓書店有更多元的使用者,並鼓勵居民產生進入這個空間的動機,選書的原則因此顯得相當關鍵。營運團隊一方面得婉拒大量宗教書籍的捐贈,另方面必須盡其所能地貼近居民的生活。
由於成功鎮的人口組成以國中以下學童和中老年人為主,所以書店在處理從外縣市募集到的贈書時,會以孩子的學習發展為首要考量,優先留下繪本、童書及經典文學小說等。另外,也希望能有機會募得更多諸如在宅醫療等書籍,讓年長居民學習自己照顧自己的身體與老年生活。同時,店內也放置了血壓、血糖的量測儀器,方便附近民眾前來使用。
這棟老房子經過四次易主,歷任屋主或經營團隊對地方都有相當貢獻,與世代居民之間也積累了深厚的情誼。從開闢市鎮、引入西式醫療、宗教服務,乃至歷史保存、建立地方認同與推廣閱讀,老屋在不同時代,肩負著讓地方變得更好的使命。如今,眺港二手書店面對建物崩壞、青壯年出走、老人凋零、小孩教育上的困難,仍在持續努力,尋求解決之道當中。
眺港二手書店開張數月後,心驛耕新團隊在臉書記錄下這段日常:「(今天)上午來了一組可愛的家庭,陳大哥分享著:母親在報紙上看見你們的故事,就告訴我說,她一定要來這個地方看看。因此特地從花蓮開車來到新港,為了親眼見證老屋的故事。下午還有台東大學的李教授、日籍的東大一年級學生來訪,通過對話,我們在嘗試、也期待可以有更多不同的資源串聯。老屋的故事不斷神展開,期待透過與每個人的對話,繼續碰撞出新的火花!」
除此之外,也意外讓人發現,台東氣候相當舒適,又十分悠閒,單車兜遊是相當適合的方案。已有不少外地遊客會自動租借車,到眺港看完老屋,再騎車到鎮上、港邊繞繞。心驛耕新團隊說:「歡迎來交朋友,讓我們用老故事,款待出外人。」
▉聚集好農、好事、好物:郡九街庄
台南市新化區的「郡九街庄」,同樣也是歷經八十多個寒暑的老店屋。它棲身於仿巴洛克建築立面林立的新化老街上,一樓保留過去作為「長泰西藥房」時的面貌,包括藥房櫃台,連同藥罐、天秤、藥師筆記等老物件,都受到悉心整理,安放進木製藥櫃中。
日治時期新化郡轄下的9個街庄,因地理位置而成為貨物集散地,因此「長泰西藥房」除了文物展示之外,店主許明揚也有意讓此地「重新擔負起過去的歷史地位」。他將老街屋打造成農創空間,用以推廣新化周邊鄉鎮的友善環境作物和農產加工品。二樓的「人文書堂」常舉辦講座,譬如邀請農友介紹相關的農業故事與知識,此外也是店主分享個人藏書的免費閱讀空間。
從西藥房變身為農創、書堂之後,經常有師生率隊前來郡九街庄參觀。
郡九街庄人文書堂的藏書,與這個空間活化的起源習習相關。長期在新化地區從事社區營造工作的許明揚,起初透過「郡九街庄綠藝市集」,將地方上的「好農、好事、好物」匯聚在一起,期許能引起大眾更多的關注與參與。這樣溫和寧靜的社會運動,到了2014年反龍燈農藥設廠時,快速集結成一股群眾的力量。
然而抗爭的激情過後,回歸到日常,社區營造的思考重點開始轉向「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在同一個時間點,許明揚發現:「雖然我們在老街上做了滿多社造行動,可是做完之後,好像跟老街店家之間起不了多大作用,對我們來說還是有一層隔閡……」他設想,假若讓自己變成老街店家,也許更能深入體會;老街遇到的困難跟問題,也能在第一時間接觸到。於是他決定採取人類學式的策略──直接成為店家的一分子。
正當許明揚尋找店鋪之時,新化老街上長泰西藥房的最後一代經營者過世,接班無人。屋主的弟弟,台師大台史所教授蔡錦堂主動找上門來,希望許明揚能承租這幢老房進行活化,於是兩人立刻一拍即合。
郡九街庄延續著先前綠藝市集的理念,凝聚了關注友善農業的客群,並且將地方豐厚的農業文化融入店鋪的經營中,期望塑造以文化帶領商業的風氣。許明揚選擇在二樓閱讀空間分享的圖書,大致可分為友善環境/農業、文創設計、社會企業及地方文史等4大類。希望透過這些書籍的擴充,吸引對文化、文創、青創、社企、友善農業等議題有興趣的人,將此處當作共同工作空間使用。
許明揚過去藉由社造與社運,連結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夥伴。這些朋友在活動結束後四散,但在郡九街庄營運近一年的時間內,又帶著共同的理念,匯聚在老屋的空間裡,或交流各種友善生活的實踐方案,或約農友在此見面對談。看到人們在老屋裡迸發交集與思考,許明揚感動地說:「我滿開心看到這樣的景象」。
如今的郡九街庄,每逢假日都能發現一些再度造訪的老面孔,可見掌櫃嚴選平價的農村好物已擄獲人心。許多到新化老街遊玩的旅客也會向掌櫃取經:哪裡好吃?哪裡好玩?郡九街庄貼心建議:看過大景大物之後,不妨走入靜巷細細品嘗,也歡迎入店與掌櫃交流私房景點與道地小吃。
▉讓書的生命循環流動,閱讀變得很有機
對現代人而言,歐陽修所謂枕上、馬上、廁上的「三上」最佳讀書時間,現今幾乎都被智慧型手機占據,使得閱讀這件事的場所與時機,都需要被刻意創造出來才行。
就如去年於新竹縣新埔鎮開幕、以廢棄工廠改造的「水石有機書店」,便用「以書換書」的特殊經營方式,讓書的生命在不同讀者的閱讀經驗中循環流動。水石的共同創辦人之一,也是關西百年老屋「石店子69有機書店」的店主,兩家雖皆名為書店,卻都不賣書,試圖同以「有機」的概念,在空間中創造更多人與書的互動機會。
這些以老屋作為閱讀和感受歷史文化場所的經營者們,念茲在茲,共通的希望是為讀者創造出一個「不純」將老屋當作行銷手段的空間,並期許自己能夠提供「不純」是消費所能帶來的成長或經驗。
回應他們的期許,來走讀一趟老屋活化的書店吧!或者你將領略一場「不純」是書本的閱讀體驗,還包括閱讀老建築、在地史、風土物產,甚至社會運動與滿滿故事的文化知旅。●
Tags:
自2008年台南的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以「老屋欣力」之名,於民間致力老屋活化的文資保存以來,經過了10個年頭,如今已有愈來愈多的閒置老屋或廢棄建築,轉型成消費或展演空間。這些案例自是有起有落,不過,比起讓人趨之若鶩的老屋咖啡店、餐廳及民宿,純粹賣書的老屋書店,經營難度相對更高。
去年,在人稱「老屋大本營」的台南,無論對藝文圈或觀光客皆夙負盛名的兩個老屋活化書店的案例——草祭二手書店和能盛興冊店接連歇業。所幸,前者保留書店底蘊與書本香氣,華麗變身為背包客棧「艸祭Book inn」,實現人們睡進書櫃裡的美好想像,再掀關注。但是,以廢棄鐵工廠為據點、「社會行動工廠」自居的能盛興,則因租約到期須遷出原址,隨之結束書店的營運,不免令人唏噓。
雖說如此,台灣的老屋版圖上,仍有不少人懷著前仆後繼的理想,在各地萌芽與實踐。其中,在非都市地區以老屋為基底開辦書店尤其篳路藍縷。
▉百年內五度大變身:眺港二手書店
台東縣成功鎮上的「眺港二手書店」,是東部少見的兩層樓木造日式建築。在八十餘年的歲月中,日治時期曾是建設新港市街的支廳長菅宮勝太郎的養老住宅,二戰結束後成為服務當地居民達半世紀的高安醫院,而後則是新港教會的靈修會館。
1995年教會接手後,老屋多次受到颱風摧殘,修繕過程因經費短缺而左支右絀,數度令會眾欲哭無淚。2014年麥德姆颱風過境,再度造成重創,正當會眾束手無策之際,竟意外發現這座日式建築藏在天花板內的「棟札」,上頭記載著房屋的建造日期,讓它得以名列台東縣歷史建築的保護等級,並被排進縣府的調查研究與修繕計畫中。
老屋修繕到不會大漏水的程度之後,營運團隊「台東縣心驛耕新關懷協會」隨即以「陪伴當地成長」為出發點,不斷思考活化再利用的可能性。老屋本身猶如成功鎮政治、經濟、醫療和宗教發展史的縮影,因此,團隊在2016年將它打造為歷史故事館,主要對附近學生及觀光客介紹以建物為核心的在地史,期待在青年人口外流嚴重的情況下,培養居民對地方的「認識、認同、光榮的感覺」。
當歷史有了傳承的載體,老屋團隊持續探問「鎮上需要什麼?」因緣際會與台東晃晃二手書店及成功商水圖書館展開合作。2017年聖誕節,老屋擁有了第五度的新身分──眺港二手書店。這個名稱,是取自第一任屋主菅宮勝太郎喜愛從自宅二樓眺望新港漁港的往事。
從歷史故事館變身為二手書店,如何串聯與在地人的關係,仍舊是團隊的重要挑戰。團隊成員阮以杰說:「這一直是我們這兩年來面對的問題。當地人對於要怎麼使用這個空間?老屋要怎麼走向未來?關注程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高。但他們還是會來,有時候可能是來晃一晃、坐一坐。」
經常造訪的族群是國中生,他們會到老屋的閒置空間念書,想轉換心情時,才會跑進書店裡「看一下」。另外,新港教會定期舉辦的「周末兒童營」,有時也以書店為場地,進行繪本共讀或彩繪、藍晒圖繪畫等手作活動。這些互動是眺港二手書店的日常風景。
為了讓書店有更多元的使用者,並鼓勵居民產生進入這個空間的動機,選書的原則因此顯得相當關鍵。營運團隊一方面得婉拒大量宗教書籍的捐贈,另方面必須盡其所能地貼近居民的生活。
由於成功鎮的人口組成以國中以下學童和中老年人為主,所以書店在處理從外縣市募集到的贈書時,會以孩子的學習發展為首要考量,優先留下繪本、童書及經典文學小說等。另外,也希望能有機會募得更多諸如在宅醫療等書籍,讓年長居民學習自己照顧自己的身體與老年生活。同時,店內也放置了血壓、血糖的量測儀器,方便附近民眾前來使用。
這棟老房子經過四次易主,歷任屋主或經營團隊對地方都有相當貢獻,與世代居民之間也積累了深厚的情誼。從開闢市鎮、引入西式醫療、宗教服務,乃至歷史保存、建立地方認同與推廣閱讀,老屋在不同時代,肩負著讓地方變得更好的使命。如今,眺港二手書店面對建物崩壞、青壯年出走、老人凋零、小孩教育上的困難,仍在持續努力,尋求解決之道當中。
眺港二手書店開張數月後,心驛耕新團隊在臉書記錄下這段日常:「(今天)上午來了一組可愛的家庭,陳大哥分享著:母親在報紙上看見你們的故事,就告訴我說,她一定要來這個地方看看。因此特地從花蓮開車來到新港,為了親眼見證老屋的故事。下午還有台東大學的李教授、日籍的東大一年級學生來訪,通過對話,我們在嘗試、也期待可以有更多不同的資源串聯。老屋的故事不斷神展開,期待透過與每個人的對話,繼續碰撞出新的火花!」
除此之外,也意外讓人發現,台東氣候相當舒適,又十分悠閒,單車兜遊是相當適合的方案。已有不少外地遊客會自動租借車,到眺港看完老屋,再騎車到鎮上、港邊繞繞。心驛耕新團隊說:「歡迎來交朋友,讓我們用老故事,款待出外人。」
▉聚集好農、好事、好物:郡九街庄
台南市新化區的「郡九街庄」,同樣也是歷經八十多個寒暑的老店屋。它棲身於仿巴洛克建築立面林立的新化老街上,一樓保留過去作為「長泰西藥房」時的面貌,包括藥房櫃台,連同藥罐、天秤、藥師筆記等老物件,都受到悉心整理,安放進木製藥櫃中。
日治時期新化郡轄下的9個街庄,因地理位置而成為貨物集散地,因此「長泰西藥房」除了文物展示之外,店主許明揚也有意讓此地「重新擔負起過去的歷史地位」。他將老街屋打造成農創空間,用以推廣新化周邊鄉鎮的友善環境作物和農產加工品。二樓的「人文書堂」常舉辦講座,譬如邀請農友介紹相關的農業故事與知識,此外也是店主分享個人藏書的免費閱讀空間。
從西藥房變身為農創、書堂之後,經常有師生率隊前來郡九街庄參觀。
郡九街庄人文書堂的藏書,與這個空間活化的起源習習相關。長期在新化地區從事社區營造工作的許明揚,起初透過「郡九街庄綠藝市集」,將地方上的「好農、好事、好物」匯聚在一起,期許能引起大眾更多的關注與參與。這樣溫和寧靜的社會運動,到了2014年反龍燈農藥設廠時,快速集結成一股群眾的力量。
然而抗爭的激情過後,回歸到日常,社區營造的思考重點開始轉向「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在同一個時間點,許明揚發現:「雖然我們在老街上做了滿多社造行動,可是做完之後,好像跟老街店家之間起不了多大作用,對我們來說還是有一層隔閡……」他設想,假若讓自己變成老街店家,也許更能深入體會;老街遇到的困難跟問題,也能在第一時間接觸到。於是他決定採取人類學式的策略──直接成為店家的一分子。
正當許明揚尋找店鋪之時,新化老街上長泰西藥房的最後一代經營者過世,接班無人。屋主的弟弟,台師大台史所教授蔡錦堂主動找上門來,希望許明揚能承租這幢老房進行活化,於是兩人立刻一拍即合。
郡九街庄延續著先前綠藝市集的理念,凝聚了關注友善農業的客群,並且將地方豐厚的農業文化融入店鋪的經營中,期望塑造以文化帶領商業的風氣。許明揚選擇在二樓閱讀空間分享的圖書,大致可分為友善環境/農業、文創設計、社會企業及地方文史等4大類。希望透過這些書籍的擴充,吸引對文化、文創、青創、社企、友善農業等議題有興趣的人,將此處當作共同工作空間使用。
許明揚過去藉由社造與社運,連結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夥伴。這些朋友在活動結束後四散,但在郡九街庄營運近一年的時間內,又帶著共同的理念,匯聚在老屋的空間裡,或交流各種友善生活的實踐方案,或約農友在此見面對談。看到人們在老屋裡迸發交集與思考,許明揚感動地說:「我滿開心看到這樣的景象」。
如今的郡九街庄,每逢假日都能發現一些再度造訪的老面孔,可見掌櫃嚴選平價的農村好物已擄獲人心。許多到新化老街遊玩的旅客也會向掌櫃取經:哪裡好吃?哪裡好玩?郡九街庄貼心建議:看過大景大物之後,不妨走入靜巷細細品嘗,也歡迎入店與掌櫃交流私房景點與道地小吃。
▉讓書的生命循環流動,閱讀變得很有機
對現代人而言,歐陽修所謂枕上、馬上、廁上的「三上」最佳讀書時間,現今幾乎都被智慧型手機占據,使得閱讀這件事的場所與時機,都需要被刻意創造出來才行。
就如去年於新竹縣新埔鎮開幕、以廢棄工廠改造的「水石有機書店」,便用「以書換書」的特殊經營方式,讓書的生命在不同讀者的閱讀經驗中循環流動。水石的共同創辦人之一,也是關西百年老屋「石店子69有機書店」的店主,兩家雖皆名為書店,卻都不賣書,試圖同以「有機」的概念,在空間中創造更多人與書的互動機會。
這些以老屋作為閱讀和感受歷史文化場所的經營者們,念茲在茲,共通的希望是為讀者創造出一個「不純」將老屋當作行銷手段的空間,並期許自己能夠提供「不純」是消費所能帶來的成長或經驗。
回應他們的期許,來走讀一趟老屋活化的書店吧!或者你將領略一場「不純」是書本的閱讀體驗,還包括閱讀老建築、在地史、風土物產,甚至社會運動與滿滿故事的文化知旅。●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世界閱讀日 完整專題
全國20個縣市圖書館、100多家獨立書店進行了大串聯,每個地方都有專屬的在地活動串聯:
點選這張圖片,搜尋離家最近的世界閱讀日活動:
指導單位:
點選合作夥伴Logo,更多閱讀冒險正在進行:
閱讀通信 vol.306》台灣也有自己的《侏儸紀公園》喔!
延伸閱讀
空間》吃飽睡,睡飽讀,艸祭Book inn讓你實現書蟲大夢
閱讀更多
空間》孩子們參與營業的公益商店:五味屋與豐田の冊所
閱讀更多
話題》當紙本結合虛擬實境及擴增實境:數位科技如何創新閱讀體驗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