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格特.強森(Crockett Johnson)的《胡蘿蔔種子》、李歐.李奧尼(Leo Lionni)的《小黑魚》、莫里斯.桑達克(Maurice Sendak)的《野獸國》、由愛麗絲和馬丁.普羅文森(Alice & Martin Provensen)繪製的《伊索寓言》、威廉.史塔克(William Steig)的《驢小弟變石頭》、艾茲拉.傑克.季茲(Ezra Jack Keats)的《下雪天》、雷蒙.布里格(Raymond Briggs)的《雪人》、愛德華.高栗(Edward Gorey)的《The Shrinking of Treehorn 》,以上所述的作者和作品,在先前的「繪本大師」專欄中,都曾經為文介紹過。
這份書單是屢獲殊榮的圖畫書創作者藍.史密斯(Lane Smith),在一次受訪中提到的書目。這些曾經讓他愛不釋手、一讀再讀的大師之作,培育了他對圖畫書的識見、啟發了他的創作靈感,猶如世代的交棒傳承,不知不覺中引導他走向兒童圖畫書創作之路。
美國圖畫書作家藍.史密斯1959年8月25日出生於奧克拉荷馬州的Tulsa。在洛克威爾國際公司擔任會計師的父親,因為阿波羅太空計畫被派往加州任職,於是從藍3歲起,史密斯全家定居於加州的Corona。
藍.史密斯的哥哥名字是善(Shane),愛搞笑的媽媽渴望能有一對雙胞胎的兒子,除了為他們取了發音相似的名字之外,即使兄弟倆明明差兩歲,直到大學畢業前,總是給他們穿上相同的衣服。史密斯家位在山麓,小時候兄弟兩人所有課餘的時間都在野外盡情玩耍探索,他們建造堡壘、捕捉蜥蜴,享有美好快樂的童年時光。
每到夏天,全家就會沿著舊66號公路,回到奧克拉荷馬和俄裔的親戚們一起過暑假。這段旅程帶給藍.史密斯許多驚異的體驗。譬如在荒無人煙的地方,突然看到一頭100英尺高的水泥牛站在甜甜圈攤子上。這種荒謬突梯的景象深烙在他的腦海中,或許就是他日後書中奇異的設計感和特殊氛圍的源頭。
一年之中,史密斯最喜歡的季節是秋天。當秋風颳過山腳下的灌木叢,他們家後院在晚上會看到很多令人毛骨悚然的風滾草。史密斯常常睜眼躺在床上,想像著山上可能會發生什麼瘋狂的冒險。其中的一些記憶,後來幻化成他的作品《The Big Pets 》中的巨大寵物。平日他和哥哥喜歡一起看怪物電影,還互相讀恐怖故事,他們特別期待萬聖節來臨,就可以一起做嚇人的裝扮。
但是在學校裡,生性害羞的史密斯永遠是教室後排那個安靜的學生。在人前說話會讓他感到緊張,他寧可一個人默默的觀察和塗鴉。小學六年級最後上課的那一天,他帶著吉他到課堂並演奏了一首歌。老師說:「你為什麼不第一天就這麼做呢?」答案當然是:「因為這樣只需要焦慮一天。」在所有的事情上,他都是「大器晚成」。
高中藝術課程的老師丹.鮑曼(Dan Baughman),是史密斯人生中遇見的第一位伯樂。鮑曼不僅是第一個啟發他從事插畫職業的人,還幫助他整理了一個作品集,帶他去見加州帕薩迪納藝術中心設計學院(ArtCenter College of Design)的輔導員,並取得了入學資格。就學期間,他在迪士尼樂園打工以支應學費,除了看守剪票口的工作,也要負責清理景點。他最喜歡的就是在晚上獨自一人打掃鬼屋。
史密斯還是學生時,就已經開始為加州的報紙期刊繪製插圖。1983年畢業後,他前往東岸的紐約發展,以擔任自由接案的插畫師維生,包括《時代雜誌》、《體育畫報》、《紐約時報》、《新聞周刊》、《滾石》、《大西洋月刊》、《波士頓環球報》、《芝麻街雜誌》等知名媒體上,都可見到他的插畫作品。
(翻攝自《Side by Side》)
當時《體育》雜誌(Sport )的總編輯Jeri Hansen,她的先生約翰.席斯卡(Jon Scieszka)是個熱愛教學的小學老師,有志於兒童故事創作,甚至為此請假一年專心寫作。席斯卡向許多出版社投稿,但屢投屢遭退回,一直得不到出版的機會。Hansen因工作結識了插畫家史密斯之後,便介紹他和先生認識——或許文圖合作能激發出有趣的作品。
兩位男士第一次約會是去布朗克斯動物園,史密斯多次試圖展開「嚴肅的」對談,而席斯卡卻不斷講笑話,讓氣氛顯得很尷尬。其實兩人都很緊張,但是慢慢聊著聊著,他們發現彼此有著相似的感覺和興趣——小時候他們最愛的書都是《胡蘿蔔種子》,他們也都喜歡蘇斯博士、《瘋狂雜誌》的漫畫和華納兄弟的卡通,於是他們很快談起合作一本書的構想。
當時史密斯除了畫插畫,已經和Eve Merriam合作出版了第一本圖畫書《Halloween ABC 》,同時也計畫出版由他自寫自畫的《Flying Jake 》和《Who Needs’Em? 》兩本書。他向出版社展示席斯卡的故事,但如同先前的狀況,編輯們認為席斯卡的故事情節過於陰暗,太繁雜難懂。
終於,企鵝出版社的編輯Regina Hayes在讀完這些故事後大笑起來,並決定由史密斯負責繪製《三隻小豬的真實故事!》插圖。這本書在1989年出版後,可說是一炮而紅,受到讀者熱烈的歡迎。
席斯卡將傳統「三隻小豬」的故事靈活轉換視角,改由大野狼的立場來主述「真相」,不僅顛覆了古老童話中大野狼兇殘的形象,還融入時代觀點,和現代生活產生連結,使得讀者產生共鳴。史密斯在圖像表現和詮釋的創新手法,也賦予老故事新風貌。這本令讀者耳目一新的作品,被譽為兒童圖畫書「不同的聲音」,也帶動接下來1990年代興起的改編童話風潮。
這對好朋友很快的接獲來自全美小學的邀約,展開巡迴演講。原本就喜歡、也擅長對孩子講故事的席斯卡,很享受在公眾面前展演他們的作品,而害羞的史密斯則寧願在工作室裡獨自做畫。但無論如何,一場演講只說一個故事,內容實在太單薄了,於是他們決定盡快進行下一本書。
席斯卡經常為女兒讀睡前童話故事,但每每都無法忍受其中制式的道德教化說理,真是太無趣了!為了自娛自樂,他把原本的「薑餅男孩」改寫成「臭起司小子」,然後把這些改編後的奇怪故事帶到課堂,測試學生們的反應。透過小朋友的臨場回饋,他不斷修正字句和情節,不知不覺檔案裡累積了好多搞笑的故事。
席斯卡把檔案交給史密斯和編輯Hayes,請他們挑選出最有趣的故事,他們一致認為「臭起司小子」讓人印象深刻,適合做為整本書的主題。在構想新書的過程中,他們不僅試圖顛覆傳統的童話故事,甚至想挑戰一般書本的形式規則。於是在史密斯的工作室裡,倆人一邊打乒乓球,一邊暢快的發想各種與書有關的惡作劇。
他們文圖合作的方式也好像是打乒乓球:席斯卡先發出文字,史密斯接著構思草圖並描摹出角色造型,從想像的文字落實成具體的形象;史密斯帶給席斯卡無數的驚喜,同時覺察到故事發展還隱藏了更多的可能性,於是再度修改文字;而史密斯也在過程中不斷被激發出新的視覺表現。就這樣一來一往,他們幾乎天天一起工作。
史密斯的太太Molly Leach是一位知名的平面設計師,《三隻小豬的真實故事!》書封就是由她設計。這本集合了「小紅帽」、「醜小鴨」等傳統童話改編的新書,如何將故事串聯,如何對書的架構重新安排,都有賴於精湛的設計來穿針引線。由於第一本書在一年內即創下銷售25萬本的佳績,出版社因此支持這項前所未有的出版方式,由文圖作家和設計師組成了「金三角團隊」。
通常設計師的工作是選擇字體的樣式、尺寸和顏色,或許也選擇紙張的種類和書籍的尺寸,並安排字體和插圖在頁面上的佈局。但是Leach的貢獻遠遠超過這些,她的設計和文圖融為一體,一起發揮說故事的力量。她以不尋常的方式將字體擴大、縮小、融化,既帶來朗讀時聲韻和情緒變化的快感,也使故事的妙言妙語更具衝擊力。她還讓文本突破了頁面的邊界,將書的每一個空間利用得淋漓盡致,為讀者帶來嶄新的閱讀體驗。
史密斯和席斯卡都喜歡愚蠢的、小學二年級程度的幽默。起初他們想採用漫畫書類型和手寫字,但Leach將它變得更優雅。在製作期間,因為三人的構想無限膨脹,整本書的頁數不斷增加,遠超過一本童書所能負荷。於是他們決定打掉重練,從頭做起。在出版期限即將到臨的時間壓力下,全部以手工編排設計的Leach即使割傷了手,也未停歇。
在三位藝術家不斷的打磨之下,1992年《臭起司小子爆笑故事大集合》終於問世。這本古怪又滑稽的書一舉收服了許多小孩和大人的心,它不僅帶有豐富的娛樂性,評論也一致認為它富有原創精神。尤其Leach的設計,在很多方面打開了大門,以設計力將兒童圖畫書帶入新時代。這本書翌年獲得凱迪克獎銀獎的肯定,也被《時代雜誌》和《學校圖書館雜誌》列入有史以來100本最佳圖畫書之列。
從小就喜歡恐怖故事的史密斯,在新浪潮和龐克音樂的時代,深深受到高栗和提姆.波頓(Tim Burton)作品中的暗黑元素吸引,使得他的畫作也呈現怪異又有趣的奇詭風格。他為《臭起司小子爆笑故事大集合》的角色們,設計了醜陋卻讓人發噱的造型,改變了原始文本中的形象。他使用現代感十足的拼貼手法,強調與傳統之間的對比,也非常契合改寫童話的精神。
史密斯不斷探究和實驗作品「質地」的習慣,來自於童年深刻的經驗。他的媽媽曾經做過舊物買賣商,家裡的每一個房間,都堆滿了陳舊的洋娃娃和木偶。這些玩偶的油漆剝落、顏臉裂開,坐在另一個時代褪色和風化的家具上。
史密斯經常整理這些舊物,先刮掉碎片,再塗上油漆,如同他在《臭起司小子爆笑故事大集合》中,先用油彩一層層敷色,最後以壓克力透明噴漆固著色彩,造成網狀紋理的效果。其實這種處理手法一開始是錯誤的嘗試,但經過不斷的實驗,卻成為他獨特的作畫方式。
這組黃金團隊日後又陸續合作了《數學魔咒》、《Squids Will Be Squids 》、《Baloney(Henry P.) 》、《科學魔咒》、《藝術在哪裡?》、《Cowboy and Octopus 》等書,都是貼近兒童生活,觀點新鮮有趣又好玩的作品。不過2007年後,席斯卡轉變了寫作方向,史密斯揮別早期最堅實的合作夥伴,也走向嶄新的創作階段。
除了畫畫,史密斯從小也喜愛寫作。但就像坐在教室後面的那個小男孩,他對自己的文字不太有信心。2002年他出版了自寫自畫的《小木偶變身大冒險》,假想小木偶皮諾丘變成活生生的小男孩之後,會繼續發生什麼冒險事件?雖然故事仍來自童話摹寫,但是明亮的色彩和繽紛的構圖,似乎漸漸走出他的「黑暗時期」。
在經紀人的鼓勵下,2006年的《5個小英雄》,成為史密斯蛻變的關鍵之作。他開始以更巨大的熱情寫自己的故事,並進行更多樣的繪畫技巧實驗。他運用空氣刷、染色,甚至蛋彩;他使用油彩、水彩、鋼筆、墨水和鉛筆;除了報紙、圖片、傳單等素材,連泥土、砂石都拿來拼貼處理。這使得他的故事畫面更添豐富的層次感,營造出異質元素的對話,以增加畫面的張力與趣味。
於是一本本佳作陸續誕生,《我是〜美國女總統》、《這是一本書》、《花園都記得》、《ABE Lingoln’s Dream 》、《一個部落的孩子》、《完美的一天》、《我要送最棒的禮物》……當然這些自寫自畫的作品,全部都是由他的妻子Leach負責設計,史密斯總是盛讚Leach的貢獻,認為他的書所取得的成功,有一半都歸功於她。
在這些作品中,《這是一本書》觸及了成人讀者對3C影響紙本閱讀的恐懼。史密斯簡潔的文字和清晰柔美的圖畫,巧妙的遊走在兒童幽默和成人幽默之間,跨越了讀者群的界線。這本書後來連續6個月成為《紐約時報》暢銷書,並被翻譯成28種語言發行。
VIDEO
隨著生命和創作經驗的累積,史密斯的作品愈發蘊含著溫潤的光彩。《花園都記得》猶如一本圖畫自傳,記錄著一則有關家族歷史和傳承的永恆故事。這本綠意盎然的書,以詩意和神祕的方式,探索了生命的流動和變化,也以奇特的造型樹再現了被遺忘的事物。史密斯以這本書再度得到凱迪克銀獎。
除了美國至高圖畫書獎的肯定,史密斯也以《一個部落的孩子》獲得英國圖畫書獎最高的殊榮凱特格林威獎。如果《花園都記得》是對衰老和生命終結的致敬,那麼《一個部落的孩子》則是對童年和生命源始的沉思,一個如「大地之子」的孩子,在史密斯不斷變化的色彩和情感中與自然同遊共生。他在獲獎感言中,特別感謝布萊恩.懷德史密斯(Brian Wildsmith)和雷蒙.布力格二位英國插畫家,因為這本書在視覺上,深受英國插畫的影響。
史密斯(左)與小說家露塔.蘇佩提斯(Ruta Sepetys)獲頒凱特格林威獎。(圖片來源:flickr/CILIP Photos )
除了席斯卡之外,史密斯也和許多文字作家合作,包括喬治.桑德斯(George Saunders)、戴夫.艾格斯(Dave Eggers)、茱莉.福萊諾(Julie Fogliano)、喬里.約翰(Jory John)等等。在台灣可見的譯本有:《小魔怪黏巴達》、《露露養雷龍》、《好煩好煩的小企鵝》、《好煩好煩的貓》、《好煩好煩的長頸鹿》、《樹林裡的房子》、《明天,很有可能》等。
史密斯是唯一為蘇斯博士(Dr. Seuss)的書繪製插圖的藝術家。和蘇斯博士的合作是一次特別且艱鉅的任務——蘇斯博士過世後,留下了14頁的草圖和詩句手稿,經過童詩詩人Jack Prelutsky的補遺文字後,由史密斯負責插圖,結合三位藝術家的特質,完成全新的《滌凡多福,萬歲!》。史密斯不是僅只複製蘇斯博士的風格,他將蘇斯博士的藝術元素拼貼到自己的畫作中,真正融合兩人的創作。
另一次挑戰是受導演亨利.塞利克(Henry Selick)委託,為改編自羅德.達爾(Roald Dahl)《飛天巨桃歷險記》的動畫電影擔任概念設計師。電影完成後,史密斯在達爾夫人的建議下,為原著小說繪製新版的插圖。
《飛天巨桃歷險記》前有昆丁.布雷克(Quentin Blake)深植人心的版本,之後又有吸睛的電影角色形象。達爾夫人希望新版要有點像電影的人物但又有所不同,於是史密斯選擇讓書中主角詹姆斯的同伴,顯得更加超現實和異想天開,而不是像電影中那樣像昆蟲。他為此還曾經前往達爾的工作室「吉普賽之家」小住,想像達爾如何在膝上的小板子寫下這本經典之作。
史密斯小時候,從兒童觀點出發、製作精美的童書並不多見。1987年當他展開童書創作生涯時,那時做任何風格化、諷刺性或「另類」的事情,都是一場真正的鬥爭。經過了30多年,他認為現在是兒童讀物最好的時代,童書不再過分甜美,大部分書籍都有真正的風格和複雜性,而且擁有漂亮的設計和外觀已經是理所當然。
現代的孩子從小在巨量的視覺訊息中長大,他們比前幾代人更具有視覺素養,能更快、更有效的解讀設計想要傳達的訊息。為孩子們展現出後現代景觀的史密斯,深信孩子值得好作品的滋養,為他們帶來思考的衝擊,更帶來閱讀的快樂。而相信自己是「大器晚成」的史密斯,還會繼續進行更多大膽創新的圖畫書實驗,就像《明天,很有可能》,永遠「有什麼可能,出乎你意料之外」。●
(翻攝自《Pictured Worlds》)
Tags:
(圖片來源:《Pictured Worlds》、《臭起司小子爆笑故事大集合》英文版)
書店裡有琳琅滿目的兒童圖畫書,那些深受小朋友歡迎的經典作品,都是怎麼創作出來的呢?來自不同國家和文化的知名圖畫書創作者,他們的作品為何具有吹笛人般的魔力,讓一代代孩童著迷?他們在童書的發展上有什麼貢獻,又為童書世界注入了什麼樣的新活水?
Openbook為喜愛圖畫書的大小讀者,精心規畫「兒童繪本大師」系列報導,每個月將為大家介紹一位當月出生的世界級童書大師。邀請讀者一起來逛遊多采多姿的兒童圖畫書世界,也為大師熱鬧慶生。
克拉格特.強森(Crockett Johnson)的《胡蘿蔔種子》、李歐.李奧尼(Leo Lionni)的《小黑魚》、莫里斯.桑達克(Maurice Sendak)的《野獸國》、由愛麗絲和馬丁.普羅文森(Alice & Martin Provensen)繪製的《伊索寓言》、威廉.史塔克(William Steig)的《驢小弟變石頭》、艾茲拉.傑克.季茲(Ezra Jack Keats)的《下雪天》、雷蒙.布里格(Raymond Briggs)的《雪人》、愛德華.高栗(Edward Gorey)的《The Shrinking of Treehorn》,以上所述的作者和作品,在先前的「繪本大師」專欄中,都曾經為文介紹過。
這份書單是屢獲殊榮的圖畫書創作者藍.史密斯(Lane Smith),在一次受訪中提到的書目。這些曾經讓他愛不釋手、一讀再讀的大師之作,培育了他對圖畫書的識見、啟發了他的創作靈感,猶如世代的交棒傳承,不知不覺中引導他走向兒童圖畫書創作之路。
美國圖畫書作家藍.史密斯1959年8月25日出生於奧克拉荷馬州的Tulsa。在洛克威爾國際公司擔任會計師的父親,因為阿波羅太空計畫被派往加州任職,於是從藍3歲起,史密斯全家定居於加州的Corona。
藍.史密斯的哥哥名字是善(Shane),愛搞笑的媽媽渴望能有一對雙胞胎的兒子,除了為他們取了發音相似的名字之外,即使兄弟倆明明差兩歲,直到大學畢業前,總是給他們穿上相同的衣服。史密斯家位在山麓,小時候兄弟兩人所有課餘的時間都在野外盡情玩耍探索,他們建造堡壘、捕捉蜥蜴,享有美好快樂的童年時光。
每到夏天,全家就會沿著舊66號公路,回到奧克拉荷馬和俄裔的親戚們一起過暑假。這段旅程帶給藍.史密斯許多驚異的體驗。譬如在荒無人煙的地方,突然看到一頭100英尺高的水泥牛站在甜甜圈攤子上。這種荒謬突梯的景象深烙在他的腦海中,或許就是他日後書中奇異的設計感和特殊氛圍的源頭。
一年之中,史密斯最喜歡的季節是秋天。當秋風颳過山腳下的灌木叢,他們家後院在晚上會看到很多令人毛骨悚然的風滾草。史密斯常常睜眼躺在床上,想像著山上可能會發生什麼瘋狂的冒險。其中的一些記憶,後來幻化成他的作品《The Big Pets》中的巨大寵物。平日他和哥哥喜歡一起看怪物電影,還互相讀恐怖故事,他們特別期待萬聖節來臨,就可以一起做嚇人的裝扮。
但是在學校裡,生性害羞的史密斯永遠是教室後排那個安靜的學生。在人前說話會讓他感到緊張,他寧可一個人默默的觀察和塗鴉。小學六年級最後上課的那一天,他帶著吉他到課堂並演奏了一首歌。老師說:「你為什麼不第一天就這麼做呢?」答案當然是:「因為這樣只需要焦慮一天。」在所有的事情上,他都是「大器晚成」。
高中藝術課程的老師丹.鮑曼(Dan Baughman),是史密斯人生中遇見的第一位伯樂。鮑曼不僅是第一個啟發他從事插畫職業的人,還幫助他整理了一個作品集,帶他去見加州帕薩迪納藝術中心設計學院(ArtCenter College of Design)的輔導員,並取得了入學資格。就學期間,他在迪士尼樂園打工以支應學費,除了看守剪票口的工作,也要負責清理景點。他最喜歡的就是在晚上獨自一人打掃鬼屋。
史密斯還是學生時,就已經開始為加州的報紙期刊繪製插圖。1983年畢業後,他前往東岸的紐約發展,以擔任自由接案的插畫師維生,包括《時代雜誌》、《體育畫報》、《紐約時報》、《新聞周刊》、《滾石》、《大西洋月刊》、《波士頓環球報》、《芝麻街雜誌》等知名媒體上,都可見到他的插畫作品。
當時《體育》雜誌(Sport)的總編輯Jeri Hansen,她的先生約翰.席斯卡(Jon Scieszka)是個熱愛教學的小學老師,有志於兒童故事創作,甚至為此請假一年專心寫作。席斯卡向許多出版社投稿,但屢投屢遭退回,一直得不到出版的機會。Hansen因工作結識了插畫家史密斯之後,便介紹他和先生認識——或許文圖合作能激發出有趣的作品。
兩位男士第一次約會是去布朗克斯動物園,史密斯多次試圖展開「嚴肅的」對談,而席斯卡卻不斷講笑話,讓氣氛顯得很尷尬。其實兩人都很緊張,但是慢慢聊著聊著,他們發現彼此有著相似的感覺和興趣——小時候他們最愛的書都是《胡蘿蔔種子》,他們也都喜歡蘇斯博士、《瘋狂雜誌》的漫畫和華納兄弟的卡通,於是他們很快談起合作一本書的構想。
當時史密斯除了畫插畫,已經和Eve Merriam合作出版了第一本圖畫書《Halloween ABC》,同時也計畫出版由他自寫自畫的《Flying Jake》和《Who Needs’Em?》兩本書。他向出版社展示席斯卡的故事,但如同先前的狀況,編輯們認為席斯卡的故事情節過於陰暗,太繁雜難懂。
終於,企鵝出版社的編輯Regina Hayes在讀完這些故事後大笑起來,並決定由史密斯負責繪製《三隻小豬的真實故事!》插圖。這本書在1989年出版後,可說是一炮而紅,受到讀者熱烈的歡迎。
席斯卡將傳統「三隻小豬」的故事靈活轉換視角,改由大野狼的立場來主述「真相」,不僅顛覆了古老童話中大野狼兇殘的形象,還融入時代觀點,和現代生活產生連結,使得讀者產生共鳴。史密斯在圖像表現和詮釋的創新手法,也賦予老故事新風貌。這本令讀者耳目一新的作品,被譽為兒童圖畫書「不同的聲音」,也帶動接下來1990年代興起的改編童話風潮。
這對好朋友很快的接獲來自全美小學的邀約,展開巡迴演講。原本就喜歡、也擅長對孩子講故事的席斯卡,很享受在公眾面前展演他們的作品,而害羞的史密斯則寧願在工作室裡獨自做畫。但無論如何,一場演講只說一個故事,內容實在太單薄了,於是他們決定盡快進行下一本書。
席斯卡經常為女兒讀睡前童話故事,但每每都無法忍受其中制式的道德教化說理,真是太無趣了!為了自娛自樂,他把原本的「薑餅男孩」改寫成「臭起司小子」,然後把這些改編後的奇怪故事帶到課堂,測試學生們的反應。透過小朋友的臨場回饋,他不斷修正字句和情節,不知不覺檔案裡累積了好多搞笑的故事。
席斯卡把檔案交給史密斯和編輯Hayes,請他們挑選出最有趣的故事,他們一致認為「臭起司小子」讓人印象深刻,適合做為整本書的主題。在構想新書的過程中,他們不僅試圖顛覆傳統的童話故事,甚至想挑戰一般書本的形式規則。於是在史密斯的工作室裡,倆人一邊打乒乓球,一邊暢快的發想各種與書有關的惡作劇。
他們文圖合作的方式也好像是打乒乓球:席斯卡先發出文字,史密斯接著構思草圖並描摹出角色造型,從想像的文字落實成具體的形象;史密斯帶給席斯卡無數的驚喜,同時覺察到故事發展還隱藏了更多的可能性,於是再度修改文字;而史密斯也在過程中不斷被激發出新的視覺表現。就這樣一來一往,他們幾乎天天一起工作。
史密斯的太太Molly Leach是一位知名的平面設計師,《三隻小豬的真實故事!》書封就是由她設計。這本集合了「小紅帽」、「醜小鴨」等傳統童話改編的新書,如何將故事串聯,如何對書的架構重新安排,都有賴於精湛的設計來穿針引線。由於第一本書在一年內即創下銷售25萬本的佳績,出版社因此支持這項前所未有的出版方式,由文圖作家和設計師組成了「金三角團隊」。
通常設計師的工作是選擇字體的樣式、尺寸和顏色,或許也選擇紙張的種類和書籍的尺寸,並安排字體和插圖在頁面上的佈局。但是Leach的貢獻遠遠超過這些,她的設計和文圖融為一體,一起發揮說故事的力量。她以不尋常的方式將字體擴大、縮小、融化,既帶來朗讀時聲韻和情緒變化的快感,也使故事的妙言妙語更具衝擊力。她還讓文本突破了頁面的邊界,將書的每一個空間利用得淋漓盡致,為讀者帶來嶄新的閱讀體驗。
史密斯和席斯卡都喜歡愚蠢的、小學二年級程度的幽默。起初他們想採用漫畫書類型和手寫字,但Leach將它變得更優雅。在製作期間,因為三人的構想無限膨脹,整本書的頁數不斷增加,遠超過一本童書所能負荷。於是他們決定打掉重練,從頭做起。在出版期限即將到臨的時間壓力下,全部以手工編排設計的Leach即使割傷了手,也未停歇。
在三位藝術家不斷的打磨之下,1992年《臭起司小子爆笑故事大集合》終於問世。這本古怪又滑稽的書一舉收服了許多小孩和大人的心,它不僅帶有豐富的娛樂性,評論也一致認為它富有原創精神。尤其Leach的設計,在很多方面打開了大門,以設計力將兒童圖畫書帶入新時代。這本書翌年獲得凱迪克獎銀獎的肯定,也被《時代雜誌》和《學校圖書館雜誌》列入有史以來100本最佳圖畫書之列。
從小就喜歡恐怖故事的史密斯,在新浪潮和龐克音樂的時代,深深受到高栗和提姆.波頓(Tim Burton)作品中的暗黑元素吸引,使得他的畫作也呈現怪異又有趣的奇詭風格。他為《臭起司小子爆笑故事大集合》的角色們,設計了醜陋卻讓人發噱的造型,改變了原始文本中的形象。他使用現代感十足的拼貼手法,強調與傳統之間的對比,也非常契合改寫童話的精神。
史密斯不斷探究和實驗作品「質地」的習慣,來自於童年深刻的經驗。他的媽媽曾經做過舊物買賣商,家裡的每一個房間,都堆滿了陳舊的洋娃娃和木偶。這些玩偶的油漆剝落、顏臉裂開,坐在另一個時代褪色和風化的家具上。
史密斯經常整理這些舊物,先刮掉碎片,再塗上油漆,如同他在《臭起司小子爆笑故事大集合》中,先用油彩一層層敷色,最後以壓克力透明噴漆固著色彩,造成網狀紋理的效果。其實這種處理手法一開始是錯誤的嘗試,但經過不斷的實驗,卻成為他獨特的作畫方式。
這組黃金團隊日後又陸續合作了《數學魔咒》、《Squids Will Be Squids》、《Baloney(Henry P.)》、《科學魔咒》、《藝術在哪裡?》、《Cowboy and Octopus》等書,都是貼近兒童生活,觀點新鮮有趣又好玩的作品。不過2007年後,席斯卡轉變了寫作方向,史密斯揮別早期最堅實的合作夥伴,也走向嶄新的創作階段。
除了畫畫,史密斯從小也喜愛寫作。但就像坐在教室後面的那個小男孩,他對自己的文字不太有信心。2002年他出版了自寫自畫的《小木偶變身大冒險》,假想小木偶皮諾丘變成活生生的小男孩之後,會繼續發生什麼冒險事件?雖然故事仍來自童話摹寫,但是明亮的色彩和繽紛的構圖,似乎漸漸走出他的「黑暗時期」。
在經紀人的鼓勵下,2006年的《5個小英雄》,成為史密斯蛻變的關鍵之作。他開始以更巨大的熱情寫自己的故事,並進行更多樣的繪畫技巧實驗。他運用空氣刷、染色,甚至蛋彩;他使用油彩、水彩、鋼筆、墨水和鉛筆;除了報紙、圖片、傳單等素材,連泥土、砂石都拿來拼貼處理。這使得他的故事畫面更添豐富的層次感,營造出異質元素的對話,以增加畫面的張力與趣味。
於是一本本佳作陸續誕生,《我是〜美國女總統》、《這是一本書》、《花園都記得》、《ABE Lingoln’s Dream》、《一個部落的孩子》、《完美的一天》、《我要送最棒的禮物》……當然這些自寫自畫的作品,全部都是由他的妻子Leach負責設計,史密斯總是盛讚Leach的貢獻,認為他的書所取得的成功,有一半都歸功於她。
在這些作品中,《這是一本書》觸及了成人讀者對3C影響紙本閱讀的恐懼。史密斯簡潔的文字和清晰柔美的圖畫,巧妙的遊走在兒童幽默和成人幽默之間,跨越了讀者群的界線。這本書後來連續6個月成為《紐約時報》暢銷書,並被翻譯成28種語言發行。
隨著生命和創作經驗的累積,史密斯的作品愈發蘊含著溫潤的光彩。《花園都記得》猶如一本圖畫自傳,記錄著一則有關家族歷史和傳承的永恆故事。這本綠意盎然的書,以詩意和神祕的方式,探索了生命的流動和變化,也以奇特的造型樹再現了被遺忘的事物。史密斯以這本書再度得到凱迪克銀獎。
除了美國至高圖畫書獎的肯定,史密斯也以《一個部落的孩子》獲得英國圖畫書獎最高的殊榮凱特格林威獎。如果《花園都記得》是對衰老和生命終結的致敬,那麼《一個部落的孩子》則是對童年和生命源始的沉思,一個如「大地之子」的孩子,在史密斯不斷變化的色彩和情感中與自然同遊共生。他在獲獎感言中,特別感謝布萊恩.懷德史密斯(Brian Wildsmith)和雷蒙.布力格二位英國插畫家,因為這本書在視覺上,深受英國插畫的影響。
除了席斯卡之外,史密斯也和許多文字作家合作,包括喬治.桑德斯(George Saunders)、戴夫.艾格斯(Dave Eggers)、茱莉.福萊諾(Julie Fogliano)、喬里.約翰(Jory John)等等。在台灣可見的譯本有:《小魔怪黏巴達》、《露露養雷龍》、《好煩好煩的小企鵝》、《好煩好煩的貓》、《好煩好煩的長頸鹿》、《樹林裡的房子》、《明天,很有可能》等。
史密斯是唯一為蘇斯博士(Dr. Seuss)的書繪製插圖的藝術家。和蘇斯博士的合作是一次特別且艱鉅的任務——蘇斯博士過世後,留下了14頁的草圖和詩句手稿,經過童詩詩人Jack Prelutsky的補遺文字後,由史密斯負責插圖,結合三位藝術家的特質,完成全新的《滌凡多福,萬歲!》。史密斯不是僅只複製蘇斯博士的風格,他將蘇斯博士的藝術元素拼貼到自己的畫作中,真正融合兩人的創作。
另一次挑戰是受導演亨利.塞利克(Henry Selick)委託,為改編自羅德.達爾(Roald Dahl)《飛天巨桃歷險記》的動畫電影擔任概念設計師。電影完成後,史密斯在達爾夫人的建議下,為原著小說繪製新版的插圖。
《飛天巨桃歷險記》前有昆丁.布雷克(Quentin Blake)深植人心的版本,之後又有吸睛的電影角色形象。達爾夫人希望新版要有點像電影的人物但又有所不同,於是史密斯選擇讓書中主角詹姆斯的同伴,顯得更加超現實和異想天開,而不是像電影中那樣像昆蟲。他為此還曾經前往達爾的工作室「吉普賽之家」小住,想像達爾如何在膝上的小板子寫下這本經典之作。
史密斯小時候,從兒童觀點出發、製作精美的童書並不多見。1987年當他展開童書創作生涯時,那時做任何風格化、諷刺性或「另類」的事情,都是一場真正的鬥爭。經過了30多年,他認為現在是兒童讀物最好的時代,童書不再過分甜美,大部分書籍都有真正的風格和複雜性,而且擁有漂亮的設計和外觀已經是理所當然。
現代的孩子從小在巨量的視覺訊息中長大,他們比前幾代人更具有視覺素養,能更快、更有效的解讀設計想要傳達的訊息。為孩子們展現出後現代景觀的史密斯,深信孩子值得好作品的滋養,為他們帶來思考的衝擊,更帶來閱讀的快樂。而相信自己是「大器晚成」的史密斯,還會繼續進行更多大膽創新的圖畫書實驗,就像《明天,很有可能》,永遠「有什麼可能,出乎你意料之外」。●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延伸閱讀
7月繪本大師》地平線的彼方:葉祥明的幸福世界指南
閱讀更多
童書評》古典、創新、好聽、好看的圖畫故事書:《小木頭機器人和圓木公主》
閱讀更多
話題》從繪本看兒童人權,尋找打罵之外的教育可能:專訪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彭韻穎、黃孟婷
編按:近來體罰或不當管教的兒虐事件頻傳,讓台灣社會瀰漫不安的氛圍。Openbook邀訪長年關注兒童人權、以尊重與平等為出發點所成立的「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桃園團」...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