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是20世紀的文化中心,是大眾吸收實用訊息與尖端潮流的資訊站。小說與輕鬆文本的閱讀,更是生活娛樂之一。以往我們常說自己在書店販賣的是知識、資訊、娛樂,然而,在今日台灣,經營一家專心賣書不作他想的實體書店,仍是一門可供溫飽的生意嗎?圖書產業的現狀,足夠撐持實體書店,讓單純賣書也能有生存的餘裕嗎?
數位科技的發展,讓知識、資訊與娛樂的載體多元化。當實體書店如常賣著紙本書的同時,遠處的暗影以及襲來的威脅,不僅包括刀刀見骨的書市折扣戰,電商以割喉價搶人流、奪市佔,還包括一波強過一波的數位閱讀浪潮。影音串流、手機短片等聲光圖像敘事搶奪了讀者的時間與關注。數位時代,老派實體書店的最大課題是:如何以新的時代價值續存?
➤開書店還是門好生意?從盈利結構看實體書店的生存挑戰
說到生存,首先讓我們來算一下書店的盈利結構。
營運策略上,實體書店盈利所需的毛利率,一般守在25%~32%左右(二手書店與外文書店的毛利率更高,暫且不議)。現今台灣有200多家獨立書店,透過友善書業合作社以7折進書,折扣空間所剩無多。更具銷售實力的大通路,一般則以52、55或6折等更低折扣進書,同時也傾向跳過經銷商、直接跟出版社往來,且以79折賣書時必談折讓,以將供應商10%左右的毛利吃下。
不論實體通路大小規模,假設用79折售書,若分別以52、55與6折為進書折扣,毛利率的計算就會是:
(79-52) ÷ 79 = 34.2%
(79-55) ÷ 79 = 30.4%
(79-60) ÷ 79 = 24.1%
若採取激烈價格競爭,通路若以66折售書策略,毛利率便是:
(66-52) ÷ 66 = 21.2%
(66-55) ÷ 66 = 16.7%
(66-60) ÷ 66 = 9 %
(66折售書,進書折扣基本被壓在5折以下)
到了不計一切代價的割喉書市戰,通路若以6折售書,毛利率則變成:
(60-52) ÷ 60 = 13.3%
(60-55) ÷ 60 = 8.3%
(60-60) ÷ 60 = 0 %
透過這項計算,即可瞭解大通路的思維模式:壓低進書折扣,即便是以79折賣書,毛利率依然高於原價賣書的小書店。若以66折販售,毛利率雖然降低,盡可能衝出銷量就能達到薄利多銷,毛利還是守得住。唯有以6折售書時,至少要壓在55折以下的進書折扣,或和廠商另談折讓,銷量佳或許勉強能應付各種營運與物流成本,否則勢必賠錢為網路書店引流,或得讓讀者在買書之餘,兼買其他商品以求獲利延命。
圖書銷售折扣高低,對讀者的購書意願與數量皆會產生直接影響。台灣半數以上的獨立書店,圖書月營收不到10萬元,若能做到20萬,即可稱之為獨立書店圈的績優生。月營收數十萬,甚至因專案售書衝到百萬以上營業額的書店,則是金字塔頂端的龍鳳。
以毛利率30%來計算,圖書月營收達20萬,毛利6萬元,即可支付房租、薪資等費用。但數位閱讀、影音娛樂、線上遊戲,全面滲透生活,未來紙書銷售逐年下滑的機率遠大於持平,實體書店憑有限的盈餘能運作多久,實在難以預測。
➤斜槓力就是超能力!實體書店求生記
為了不淪為折扣戰下的砲灰,許多實體書店朝向多角化經營,販售書籍以外的商品,如:文具禮品、文創商品、生活用品等等已成為常態。實體書店附有咖啡餐飲,幾乎快變成標準配備,其實想對讀者販售的是書店空間自身蘊含的文化氛圍、延伸閱讀時光。不過,如果從實際績效來看,全然談不上獲利豐厚,僅能加減補貼圖書營收的虧損。
如今AI聊天軟體突飛猛進,在這個已經可以下指令讓AI代寫報告甚至出書的時代,質疑一家實體書店的主業究竟是賣飲料或賣書、經營百貨商場或開書店,已無太大意義,甚至流於苛刻。隨著數位閱讀的發展,讀者越來越習慣透過網路購書、閱讀電子書,滿足於從手機或電腦獲取知識、資訊和娛樂時,「書店」這個概念正在被重新定義,傳統定義下的實體書店所能提供的服務正在變形。
沒人能預料未來實體書店將質變為何種狀態。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越是生存不易的小書店,就越願意嘗試執行形形色色的奇妙發想,蛻變型態越多樣。新世代「不務正業」的書店,以書為媒介,視書店為平台,實驗書店經營的嶄新可能:從較可以料想得到的出版、創立編輯寫作學堂,到延伸經營畫廊、透過書車形式巡迴市集,甚至是結合民宿,開書店順道種稻種菜,各家書店店長,無所不用其極,發揮讓人預想不到的斜槓超能力。
點狀散佈全台的獨立書店主人,有人長期身兼二職來實現書店夢想、有人教書、有人寫程式、有做設計的、有接廣告的……林林總總。以下列舉兩家恰巧都位於台中的獨立書店為例:
2018年,我在台中進行重啟中央書局的籌備工作時,聽聞同城的「梓書房」店主,每日上午在Ikea做早班,下午回來開店,以賺取足夠的店租與個人生活費。書店經營到5年、邁向穩健後,店主才放下兼職成為全職書店人。另外,天文愛好者無人不知的「仰望書房」,以天文宇宙作為選書主題。為了開書店,店主辭去自然科博館的穩定工作,每周到校任教兩天,才能支撐自己的天文興趣與書店理想。
這兩家書房開業均已多年,未流於快閃的追夢。售書量雖然難以(也無需)跟電商或連鎖書店較勁,但書店就是店主的生活重心,藉由設立書店來實際推廣閱讀,擇其所愛,愛其所擇。
此外,近年「接案」儼然被普遍認為是具有發展性的經營方式。公部門標案也好、建商專案也行,有能力、人脈的書店主理人成功談到源源不絕的大型合作案,獲取相當利潤,也造就了某些人心中「書店是一門好生意」的印象。
事實上,多數小書店平時都靠店主單打獨鬥、缺乏人力與資源,故無多餘能量承接大案,僅能量力而為,瞄準地方政府所釋出、10萬元以內、無需公開招標的小額採購案為主要業務。這些文化小案實質上支持了在地書店的生存,接案內容包羅萬象,涉及但不限於編輯地方誌、企劃藝文講座、規劃走讀活動、進行微型策展等等,也讓實體書店成為向大眾宣傳地方文化的樞紐,透過案件執行過程採集、爬梳、彙整文史資料,彰顯在地的價值特色,也凝聚讀者地方認同。
由於具備這般動能,當主流書市陷入折扣戰泥沼時,許多在地獨立小書店,自然無聲地融入了社區營造,化身地方創生的一環。
➤獨立書店不只賣書,還是地方創生的發動主力
沒有讓書店止步於「台灣最美的風景」的口號宣傳,現今兩三百家散佈於全島與外島的小書店中,不少店主深入而沉靜地耕耘在地文化。他們以文化和教育資源投入社區營造與地方創生,不但是創造地方風景的要角,也是能敘說在地故事的見證者。
位於花東偏鄉的「Pasela'an 緩緩書屋」,跳脫了傳統書店想像,更像一間原住民文史工作室。緩緩書屋店主出身於阿美族太巴塱部落,書屋內滿架子各式原民主題圖書,都是店主親自蒐羅的書目,提供閱讀室內閱與借閱。當地中小學生,可在書屋裡學習課外知識,大學生則可至部落與耆老交流,深入體驗阿美族文化,一同舞蹈、吟唱歌謠。書屋販售圖書、飲品和手作藝術品外,屋主還帶隊進行部落田野調查、採集歌謠、演出戲劇,還開設了母語教學、推動原民繪本的編輯和出版。
機動性高、資源有限的獨立書店,執行參與社造與創生的成功要素,有賴於店主過去相關專業的累積,以及與地方公部門、協會或組織與團隊結盟協作。若藉由書本彼此分享、交流知識,進而促成化解孤獨的人際連帶,那也是美事一樁。
前身是台大城鄉基金會宜蘭分會的「城鄉潮間帶」書店,多年來致力於地方文史研究、參與宜蘭公共空間規畫及社區培力。為了讓書店融入社區,推出「進擊的書店」計畫:造訪社區,了解社區需求與問題,再選題、選書,將書本帶入社區。該計畫同時也串連「嶼伴書間」書店,以閱讀來陪伴與療癒社區居民,一起說故事給長者與孩子聽,建立良善連結。
位於小琉球的「小島停琉」書店,主理人以海洋環境教育為己任,另也籌辦朗讀繪本活動,讓不識字的在地長者能有年輕人作伴。花蓮新城「練習曲」是由棒球總教練為學童球員開設、只借書不賣書的公益書店,豐田則有結合二手公益商店「五味屋」的「豐田の冊所」,兩者都是為偏鄉孩子設立的另類教育和閱讀場域。
暫時離開東部,來到中部。
台中霧峰「熊與貓咖啡書房」是擅長串連社區組織和地方公部門,進行藝文培力的在地書店。文化界出身的店主夫婦返鄉近10年,廣結善緣並且游擊四方,無論編採、寫作、教學、策畫都游刃有餘樣樣精通。兩人透過書房為基地,協助地方公共事務,陪伴在地團體實踐社造理想,也盡其所能協助友善土地的社區行動,深化了桐林社區的里山環境守護,扮演重要的地方智庫角色。在台中大雅忠義社區開設的「大家書房」,增添移民聚落的美好街角風景,也是孩童們放學後開心聚會與學習的所在。
接著,分別造訪嘉義「島呼冊店」、苗栗苑裡「掀冊店」。這兩間書店店主,開書店前都擁有豐富的社區營造、社運活動經驗。書店參與社會議題與深耕地方社區,憑藉熱情之外,也靠理念實作,及是否能獲取民眾對書店的信賴。「島呼冊店」店主林詩涵曾熱血參選過嘉義市長。來自「掀冊店」劉育育在2022年成為第一位選上鎮長的獨立書店主人。
書店參與社造與創生或許聽起來抽象,形貌百百款,觸及領域與造就影響,範疇也難以一概而論。經營書店賺錢不易,但藉由書店為實踐理想的起步平台,所能得到的善意回應和協助,實大於其他類型的商店,這是書業經營者在形象分數上的一大優勢。
當知識與想像從平面的圖書飛躍而出,成為社造與創生的行動肌理與助力,才恍然:閱讀從來不限於書店內或課堂間,而是在生活這本大書中。
➤面對數位衝擊,串聯互助與共好的網絡是關鍵
多數書店不缺理想、行動力強,只缺生存糧草。「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套在當代實體書店頗為貼切。面對轉型階段的出版產業,身處前路未明的書店產業其中一環的獨立書店,資源最為薄弱,又能拿什麼來推動閱讀、點亮社區、參與地方公共文化的建設呢?或許這之中最關鍵的概念是:互助與共好。
-
文化部、地方政府與書店的互助共好:打造穩健生態、培養人才、協作文化建設
2013年,文化部將獨立書店定位為「社區微型文化中心」,至今每年挹注約2000萬元以「推動實體書店發展補助」。文化是立國之本,除了提供金援,政府若能協調圖書產業,維持公平合理的競爭生態,實際介入處理現今書市售價互相殘殺、進價差距過大的問題,同時放眼未來,逐步建立培養專業書業人才的教育訓練系統,會是書業工作者最大的期待。
推動該地文化建設時,地方政府應全面盤點轄區書店,評估哪些書店具備扎實執行地方文化採集、編輯與呈現的執行力,以孵化地方文史團隊和協作地方文化建設的思維為原則,培養別具特色的地方書店,並媒合公私立圖書館、在地企業與優質書店合作。就台灣各縣市政府和實體書店的互動來說,目前唯有基隆市、高雄市與屏東縣政府積極度較明顯可見。
-
圖書館與書店的互助與共好:合作採購與主題選書,共同推廣閱讀
公立圖書館可透過「最有利標」與在地書店合作主題選書及採購。在台灣半數獨立書店月營收不到10萬元的當下,定期以數萬元的採購金額與書店合作主題選書,對書店營運有如甘霖,書店也能慢慢掌握圖書館的藏書需求,代為搜尋合適書目,精進選書能力。雙方更可合作舉辦各式閱讀活動,活絡圖書館的使用率與借書率,共同推廣在地閱讀。比如,位於台東普悠瑪部落花環國小的原住民教育資源中心,定期跟地方的「晃晃書店」採購原民主題圖書。
-
出版產業上中下游的互助與共好:落實圖書訂價權,拒絕低價戰惡性循環
通路逐利激戰的子彈,在養套殺完成之後,羊毛出在羊身上,轉而勒緊上游出貨折扣,產業陷入黑暗的惡性循環。「打折的圖書,打折的職業,打折的收入,打折的人生。」最需要創意與想像力的出版產業,日漸淪為苦勞業。
圖書產業的中上游需要「通路管理」。若放任少數有充裕資本的通路獨大、恣意入局低價廝殺,即失去圖書訂價權。如美國書市亞馬遜(Amazon)獨大,法律糾紛不斷。
出版產業唯有團結才有力量,如何讓僅區區200億產值的台灣圖書市場健康運作,是業內所有經營決策者責無旁貸的責任。
-
企業、公益基金會與書店的互助與共好:採購贈書活動,是品牌行銷與書店營運的雙贏
澳洲保養品牌Aesop自2021年起,連續兩年舉辦期間限定的「酷兒文學圖書館」,選定獨立書店大量採購LGBTQIA+ 多元性別主題圖書,開放讀者前往免費把書帶回家。實際支持在地獨立書店,也透過此文化行動提升自家品牌形象,達到雙贏局面。
又如花蓮「一本書店」接到專案委任,以11個分類為國中生選250本書。分類創意十足又貼近年輕讀者:「我要冒險我要旅行衝往全世界」、「我想戀愛我想變美」、「很帥偶像和很厲害的人」等,也讓收到的同學們驚喜不已。
具人文素養和企業社會責任(CSR)的公司單位,也能藉由行銷活動資助優質書店,讓正面社會形象回饋到自身,讓書店參與進來,將好書帶過來,透過舉辦藝文讀書會或知性講座活動,彼此共學共好。
多數讀者買書經常超過個人實際的閱讀負荷量。有鑒於實體書店無法統計消費者開書率,以電子書為參考基準:讀墨Readmoo年度報告指出,犢友(讀墨購書者)書櫃中,每6本電子書平均僅有1本是完讀狀態。
網路書店或線上購書的讀者,容易為了湊足優惠或免運而超買。以美國為例,擁載獨立書店讀者,寧願捨棄亞馬遜網路書店優惠,出門支持自家街角的書店,在書店內從容試讀與選書。精心規畫陳列邏輯、店主依個人風格與喜好打造的獨特經營空間,是實體書店勝出網路書店的強項。若能善用線上、實體書店不同服務,抽空實地走訪實體書店,跳脫閱讀同溫層和網路大數據行銷,或能不知不覺接觸到從未想過的閱讀領域,讓自己與陌生的好書相遇。
狂風暴雨,雷電交加,嚴寒刺骨,大海一波接一波地向我們猛攻而來。我們的船身顫抖著,桅杆在風中彎曲,帆布在風中狂舞。水花四濺,浪頭不斷湧過船頭,淹沒了甲板上的一切。我們的船長指揮著船隻,勇敢地駕馭著船艦,使它在大海中穿梭著。我們的心跳加速,手握著繩索和工具,協助船長掌控著船隻,期待迎接未知的冒險。
──《金銀島》
數位時代的閱讀演變,猶如沒有地圖的大航海,因未知而有期待,因未知而有新可能。政府政策、社會環境、產業共識、讀者態度,在在左右了未來閱讀的發展。我們在海上仰望星空,希望當下航行在正確的方向,抵達閱讀的美麗新世界。●
Tags:
(底圖來源:facebook/島呼冊店)
書店是20世紀的文化中心,是大眾吸收實用訊息與尖端潮流的資訊站。小說與輕鬆文本的閱讀,更是生活娛樂之一。以往我們常說自己在書店販賣的是知識、資訊、娛樂,然而,在今日台灣,經營一家專心賣書不作他想的實體書店,仍是一門可供溫飽的生意嗎?圖書產業的現狀,足夠撐持實體書店,讓單純賣書也能有生存的餘裕嗎?
數位科技的發展,讓知識、資訊與娛樂的載體多元化。當實體書店如常賣著紙本書的同時,遠處的暗影以及襲來的威脅,不僅包括刀刀見骨的書市折扣戰,電商以割喉價搶人流、奪市佔,還包括一波強過一波的數位閱讀浪潮。影音串流、手機短片等聲光圖像敘事搶奪了讀者的時間與關注。數位時代,老派實體書店的最大課題是:如何以新的時代價值續存?
➤開書店還是門好生意?從盈利結構看實體書店的生存挑戰
說到生存,首先讓我們來算一下書店的盈利結構。
營運策略上,實體書店盈利所需的毛利率,一般守在25%~32%左右(二手書店與外文書店的毛利率更高,暫且不議)。現今台灣有200多家獨立書店,透過友善書業合作社以7折進書,折扣空間所剩無多。更具銷售實力的大通路,一般則以52、55或6折等更低折扣進書,同時也傾向跳過經銷商、直接跟出版社往來,且以79折賣書時必談折讓,以將供應商10%左右的毛利吃下。
不論實體通路大小規模,假設用79折售書,若分別以52、55與6折為進書折扣,毛利率的計算就會是:
(79-52) ÷ 79 = 34.2%
(79-55) ÷ 79 = 30.4%
(79-60) ÷ 79 = 24.1%
若採取激烈價格競爭,通路若以66折售書策略,毛利率便是:
(66-52) ÷ 66 = 21.2%
(66-55) ÷ 66 = 16.7%
(66-60) ÷ 66 = 9 %
(66折售書,進書折扣基本被壓在5折以下)
到了不計一切代價的割喉書市戰,通路若以6折售書,毛利率則變成:
(60-52) ÷ 60 = 13.3%
(60-55) ÷ 60 = 8.3%
(60-60) ÷ 60 = 0 %
透過這項計算,即可瞭解大通路的思維模式:壓低進書折扣,即便是以79折賣書,毛利率依然高於原價賣書的小書店。若以66折販售,毛利率雖然降低,盡可能衝出銷量就能達到薄利多銷,毛利還是守得住。唯有以6折售書時,至少要壓在55折以下的進書折扣,或和廠商另談折讓,銷量佳或許勉強能應付各種營運與物流成本,否則勢必賠錢為網路書店引流,或得讓讀者在買書之餘,兼買其他商品以求獲利延命。
圖書銷售折扣高低,對讀者的購書意願與數量皆會產生直接影響。台灣半數以上的獨立書店,圖書月營收不到10萬元,若能做到20萬,即可稱之為獨立書店圈的績優生。月營收數十萬,甚至因專案售書衝到百萬以上營業額的書店,則是金字塔頂端的龍鳳。
以毛利率30%來計算,圖書月營收達20萬,毛利6萬元,即可支付房租、薪資等費用。但數位閱讀、影音娛樂、線上遊戲,全面滲透生活,未來紙書銷售逐年下滑的機率遠大於持平,實體書店憑有限的盈餘能運作多久,實在難以預測。
➤斜槓力就是超能力!實體書店求生記
為了不淪為折扣戰下的砲灰,許多實體書店朝向多角化經營,販售書籍以外的商品,如:文具禮品、文創商品、生活用品等等已成為常態。實體書店附有咖啡餐飲,幾乎快變成標準配備,其實想對讀者販售的是書店空間自身蘊含的文化氛圍、延伸閱讀時光。不過,如果從實際績效來看,全然談不上獲利豐厚,僅能加減補貼圖書營收的虧損。
如今AI聊天軟體突飛猛進,在這個已經可以下指令讓AI代寫報告甚至出書的時代,質疑一家實體書店的主業究竟是賣飲料或賣書、經營百貨商場或開書店,已無太大意義,甚至流於苛刻。隨著數位閱讀的發展,讀者越來越習慣透過網路購書、閱讀電子書,滿足於從手機或電腦獲取知識、資訊和娛樂時,「書店」這個概念正在被重新定義,傳統定義下的實體書店所能提供的服務正在變形。
沒人能預料未來實體書店將質變為何種狀態。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越是生存不易的小書店,就越願意嘗試執行形形色色的奇妙發想,蛻變型態越多樣。新世代「不務正業」的書店,以書為媒介,視書店為平台,實驗書店經營的嶄新可能:從較可以料想得到的出版、創立編輯寫作學堂,到延伸經營畫廊、透過書車形式巡迴市集,甚至是結合民宿,開書店順道種稻種菜,各家書店店長,無所不用其極,發揮讓人預想不到的斜槓超能力。
點狀散佈全台的獨立書店主人,有人長期身兼二職來實現書店夢想、有人教書、有人寫程式、有做設計的、有接廣告的……林林總總。以下列舉兩家恰巧都位於台中的獨立書店為例:
2018年,我在台中進行重啟中央書局的籌備工作時,聽聞同城的「梓書房」店主,每日上午在Ikea做早班,下午回來開店,以賺取足夠的店租與個人生活費。書店經營到5年、邁向穩健後,店主才放下兼職成為全職書店人。另外,天文愛好者無人不知的「仰望書房」,以天文宇宙作為選書主題。為了開書店,店主辭去自然科博館的穩定工作,每周到校任教兩天,才能支撐自己的天文興趣與書店理想。
這兩家書房開業均已多年,未流於快閃的追夢。售書量雖然難以(也無需)跟電商或連鎖書店較勁,但書店就是店主的生活重心,藉由設立書店來實際推廣閱讀,擇其所愛,愛其所擇。
此外,近年「接案」儼然被普遍認為是具有發展性的經營方式。公部門標案也好、建商專案也行,有能力、人脈的書店主理人成功談到源源不絕的大型合作案,獲取相當利潤,也造就了某些人心中「書店是一門好生意」的印象。
事實上,多數小書店平時都靠店主單打獨鬥、缺乏人力與資源,故無多餘能量承接大案,僅能量力而為,瞄準地方政府所釋出、10萬元以內、無需公開招標的小額採購案為主要業務。這些文化小案實質上支持了在地書店的生存,接案內容包羅萬象,涉及但不限於編輯地方誌、企劃藝文講座、規劃走讀活動、進行微型策展等等,也讓實體書店成為向大眾宣傳地方文化的樞紐,透過案件執行過程採集、爬梳、彙整文史資料,彰顯在地的價值特色,也凝聚讀者地方認同。
由於具備這般動能,當主流書市陷入折扣戰泥沼時,許多在地獨立小書店,自然無聲地融入了社區營造,化身地方創生的一環。
➤獨立書店不只賣書,還是地方創生的發動主力
沒有讓書店止步於「台灣最美的風景」的口號宣傳,現今兩三百家散佈於全島與外島的小書店中,不少店主深入而沉靜地耕耘在地文化。他們以文化和教育資源投入社區營造與地方創生,不但是創造地方風景的要角,也是能敘說在地故事的見證者。
位於花東偏鄉的「Pasela'an 緩緩書屋」,跳脫了傳統書店想像,更像一間原住民文史工作室。緩緩書屋店主出身於阿美族太巴塱部落,書屋內滿架子各式原民主題圖書,都是店主親自蒐羅的書目,提供閱讀室內閱與借閱。當地中小學生,可在書屋裡學習課外知識,大學生則可至部落與耆老交流,深入體驗阿美族文化,一同舞蹈、吟唱歌謠。書屋販售圖書、飲品和手作藝術品外,屋主還帶隊進行部落田野調查、採集歌謠、演出戲劇,還開設了母語教學、推動原民繪本的編輯和出版。
機動性高、資源有限的獨立書店,執行參與社造與創生的成功要素,有賴於店主過去相關專業的累積,以及與地方公部門、協會或組織與團隊結盟協作。若藉由書本彼此分享、交流知識,進而促成化解孤獨的人際連帶,那也是美事一樁。
前身是台大城鄉基金會宜蘭分會的「城鄉潮間帶」書店,多年來致力於地方文史研究、參與宜蘭公共空間規畫及社區培力。為了讓書店融入社區,推出「進擊的書店」計畫:造訪社區,了解社區需求與問題,再選題、選書,將書本帶入社區。該計畫同時也串連「嶼伴書間」書店,以閱讀來陪伴與療癒社區居民,一起說故事給長者與孩子聽,建立良善連結。
位於小琉球的「小島停琉」書店,主理人以海洋環境教育為己任,另也籌辦朗讀繪本活動,讓不識字的在地長者能有年輕人作伴。花蓮新城「練習曲」是由棒球總教練為學童球員開設、只借書不賣書的公益書店,豐田則有結合二手公益商店「五味屋」的「豐田の冊所」,兩者都是為偏鄉孩子設立的另類教育和閱讀場域。
暫時離開東部,來到中部。
台中霧峰「熊與貓咖啡書房」是擅長串連社區組織和地方公部門,進行藝文培力的在地書店。文化界出身的店主夫婦返鄉近10年,廣結善緣並且游擊四方,無論編採、寫作、教學、策畫都游刃有餘樣樣精通。兩人透過書房為基地,協助地方公共事務,陪伴在地團體實踐社造理想,也盡其所能協助友善土地的社區行動,深化了桐林社區的里山環境守護,扮演重要的地方智庫角色。在台中大雅忠義社區開設的「大家書房」,增添移民聚落的美好街角風景,也是孩童們放學後開心聚會與學習的所在。
接著,分別造訪嘉義「島呼冊店」、苗栗苑裡「掀冊店」。這兩間書店店主,開書店前都擁有豐富的社區營造、社運活動經驗。書店參與社會議題與深耕地方社區,憑藉熱情之外,也靠理念實作,及是否能獲取民眾對書店的信賴。「島呼冊店」店主林詩涵曾熱血參選過嘉義市長。來自「掀冊店」劉育育在2022年成為第一位選上鎮長的獨立書店主人。
書店參與社造與創生或許聽起來抽象,形貌百百款,觸及領域與造就影響,範疇也難以一概而論。經營書店賺錢不易,但藉由書店為實踐理想的起步平台,所能得到的善意回應和協助,實大於其他類型的商店,這是書業經營者在形象分數上的一大優勢。
當知識與想像從平面的圖書飛躍而出,成為社造與創生的行動肌理與助力,才恍然:閱讀從來不限於書店內或課堂間,而是在生活這本大書中。
➤面對數位衝擊,串聯互助與共好的網絡是關鍵
多數書店不缺理想、行動力強,只缺生存糧草。「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套在當代實體書店頗為貼切。面對轉型階段的出版產業,身處前路未明的書店產業其中一環的獨立書店,資源最為薄弱,又能拿什麼來推動閱讀、點亮社區、參與地方公共文化的建設呢?或許這之中最關鍵的概念是:互助與共好。
文化部、地方政府與書店的互助共好:打造穩健生態、培養人才、協作文化建設
2013年,文化部將獨立書店定位為「社區微型文化中心」,至今每年挹注約2000萬元以「推動實體書店發展補助」。文化是立國之本,除了提供金援,政府若能協調圖書產業,維持公平合理的競爭生態,實際介入處理現今書市售價互相殘殺、進價差距過大的問題,同時放眼未來,逐步建立培養專業書業人才的教育訓練系統,會是書業工作者最大的期待。
推動該地文化建設時,地方政府應全面盤點轄區書店,評估哪些書店具備扎實執行地方文化採集、編輯與呈現的執行力,以孵化地方文史團隊和協作地方文化建設的思維為原則,培養別具特色的地方書店,並媒合公私立圖書館、在地企業與優質書店合作。就台灣各縣市政府和實體書店的互動來說,目前唯有基隆市、高雄市與屏東縣政府積極度較明顯可見。
圖書館與書店的互助與共好:合作採購與主題選書,共同推廣閱讀
公立圖書館可透過「最有利標」與在地書店合作主題選書及採購。在台灣半數獨立書店月營收不到10萬元的當下,定期以數萬元的採購金額與書店合作主題選書,對書店營運有如甘霖,書店也能慢慢掌握圖書館的藏書需求,代為搜尋合適書目,精進選書能力。雙方更可合作舉辦各式閱讀活動,活絡圖書館的使用率與借書率,共同推廣在地閱讀。比如,位於台東普悠瑪部落花環國小的原住民教育資源中心,定期跟地方的「晃晃書店」採購原民主題圖書。
出版產業上中下游的互助與共好:落實圖書訂價權,拒絕低價戰惡性循環
通路逐利激戰的子彈,在養套殺完成之後,羊毛出在羊身上,轉而勒緊上游出貨折扣,產業陷入黑暗的惡性循環。「打折的圖書,打折的職業,打折的收入,打折的人生。」最需要創意與想像力的出版產業,日漸淪為苦勞業。
圖書產業的中上游需要「通路管理」。若放任少數有充裕資本的通路獨大、恣意入局低價廝殺,即失去圖書訂價權。如美國書市亞馬遜(Amazon)獨大,法律糾紛不斷。
出版產業唯有團結才有力量,如何讓僅區區200億產值的台灣圖書市場健康運作,是業內所有經營決策者責無旁貸的責任。
企業、公益基金會與書店的互助與共好:採購贈書活動,是品牌行銷與書店營運的雙贏
澳洲保養品牌Aesop自2021年起,連續兩年舉辦期間限定的「酷兒文學圖書館」,選定獨立書店大量採購LGBTQIA+ 多元性別主題圖書,開放讀者前往免費把書帶回家。實際支持在地獨立書店,也透過此文化行動提升自家品牌形象,達到雙贏局面。
又如花蓮「一本書店」接到專案委任,以11個分類為國中生選250本書。分類創意十足又貼近年輕讀者:「我要冒險我要旅行衝往全世界」、「我想戀愛我想變美」、「很帥偶像和很厲害的人」等,也讓收到的同學們驚喜不已。
具人文素養和企業社會責任(CSR)的公司單位,也能藉由行銷活動資助優質書店,讓正面社會形象回饋到自身,讓書店參與進來,將好書帶過來,透過舉辦藝文讀書會或知性講座活動,彼此共學共好。
讀者與書店之間的互助與共好:出門逛書買書去!
多數讀者買書經常超過個人實際的閱讀負荷量。有鑒於實體書店無法統計消費者開書率,以電子書為參考基準:讀墨Readmoo年度報告指出,犢友(讀墨購書者)書櫃中,每6本電子書平均僅有1本是完讀狀態。
網路書店或線上購書的讀者,容易為了湊足優惠或免運而超買。以美國為例,擁載獨立書店讀者,寧願捨棄亞馬遜網路書店優惠,出門支持自家街角的書店,在書店內從容試讀與選書。精心規畫陳列邏輯、店主依個人風格與喜好打造的獨特經營空間,是實體書店勝出網路書店的強項。若能善用線上、實體書店不同服務,抽空實地走訪實體書店,跳脫閱讀同溫層和網路大數據行銷,或能不知不覺接觸到從未想過的閱讀領域,讓自己與陌生的好書相遇。
數位時代的閱讀演變,猶如沒有地圖的大航海,因未知而有期待,因未知而有新可能。政府政策、社會環境、產業共識、讀者態度,在在左右了未來閱讀的發展。我們在海上仰望星空,希望當下航行在正確的方向,抵達閱讀的美麗新世界。●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閱讀通信 vol.306》台灣也有自己的《侏儸紀公園》喔!
延伸閱讀
書店觀察》走過台灣書店30年,接下來的路在哪?資深書店人的回望
編按:資深書店人羅玫玲自1991年進入書業工作,經歷了台灣書店最後的黃金時代,見證過此後的風起雲湧。30年行來,儘管有不少書店已急流勇退,但新血仍不斷萌生。... 閱讀更多
附錄》羅玫玲的台灣書店史閱讀筆記1895—1989
編按:本文為〈書店觀察》走過台灣書店30年,接下來的路在哪?資深書店人的回望〉之附錄。 閱讀更多
話題》我們來開100家書店好不好:訪大稻埕郭怡美書店郭重興與趙偉仁
11月於大稻埕新開幕的郭怡美書店,由讀書共和國出版集團創辦人暨社長郭重興出資,並由書店經理人趙偉仁經營(以下稱Willie)。在疫情的濃霧逐漸散去之時,...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