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大師獎 首獎
【評審推薦語】
陳大為(學者/國立臺北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
作為一種非虛構性的無韻體文類,散文真是個有容乃大的家族,散文、雜文、小品、隨筆、筆記、傳記,皆屬廣義的散文。宋代是散文大盛之世,這文類進入完全成熟的階段,除了大量的政論散文,還有不容忽視的隨筆,譬如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和南宋洪邁的《容齋隨筆》,都是一時之選。
名為隨筆,確實寫得比較隨意,不論是研究心得或讀書紀錄,篇幅都短,跟長篇大氣的政論散文有很大的不同。隨筆讀來輕鬆,貼近文人的日常心志,從中或可窺見作者的閱讀史,甚至是思維幽徑。清代文人陸以湉說:「暇惟觀書以悅志,偶有得即書之,兼及平昔所聞見,隨筆漫錄,不沿體例,積成八卷,名曰雜識。」(《冷廬雜識.序》),偶書,漫錄,果有讀書人的味道。
民國作家常寫隨筆,魯迅有一系列數十篇的〈隨感錄〉,走的是社會文化與文明特質的批判路線,後來發展成一種戰鬥傳統,「魯迅風」席捲了抗戰時期的文壇。民國隨筆不止魯迅一脈,周作人、林語堂都是名家。當代中國文壇的隨筆非常多,包括五卷本的「講真話的大書」——巴金《隨想錄》,以及眾多詩人和學者所出版的學術隨筆文集,還有《中國隨筆年選》和《中國隨筆精選》等等。隨筆在當前的中國大陸,是一支有規模的部隊。
在台灣,散文大師梁實秋的名著《雅舍小品》已是日子久遠的事,無論小品或隨筆都沒在這座小島構成像樣的傳統。梁實秋「隨想隨寫,不拘篇章」的短文,也成了台灣各大文學獎的常客。嚴格來說,隨筆不重精心謀篇,不重架構性經營,能夠信手拈來最好,畢竟它是文人的日常漫錄,刻意不得。
有一種情況是例外的,好比說專欄,得固定寫出有看頭的東西來,免不了會有一番構想,弄出一些連貫性的主題,或抓住某些熱門事物。刻意為之的專欄,會很硬,難啃。專欄隨筆是有難度的。香港的專欄歷來興盛,短篇文章適合都市人的閱讀節奏與耐心,專欄在1960年代興起,1980年代成為大眾的主流讀物,倪匡和亦舒的專欄都很有名。蔡瀾更猛,他一人的專欄文章結集成兩百多本書。蔡瀾隨筆,堪稱香港一絕。隨筆專欄在香港是一個大傳統。
董啟章在《明報周刊》的專欄「Ghost on the Shelf」即是大傳統的一環。第一篇〈Ghost in the shell〉(2017/06/12),第二篇〈書架上的靈魂〉(2017/06/26),第三篇〈遇見漱石〉(2017/07/21),如此一篇接一篇源源不絕寫了四年多。2021年,董啟章從兩百多篇隨筆裡挑選、重組,結集成《狐狸讀書》、《刺蝟讀書》、《非常讀》三冊。前兩冊以孿生書的形式在台出版,可視為一本大書的上下卷。
Ghost in the shell是日本經典動漫《攻殼機動隊》的英文名稱,1989年開始連載,1995年推出動畫電影,遂成賽博龐克(Cyberpunk)的一座醒目地景。不知不覺,《攻殼機動隊》已是舊時代的老東西了,更老的還有1977年登場的《銀河鐵道999》,一如董啟章所引述的那句銀河鐵道劇終詞:「再見了,少年時代!」,這年頭恐怕沒有幾人能夠對攻殼和銀河起共鳴。這不表示「攻殼迷」董啟章有一顆陳年不管用的腦袋,歲月累積下來的東西往往成為難得的閱歷,且能形成書寫的厚度。在一般隨筆中很容易淪為蜻蜓點水的素材,到他手裡,竟能左右開弓,跨域橫行,不是沒有道理的。
「奇幻世間」一輯是最好的例子。董啟章從蓋兒.加朵的神力女超人,講到年輕歷史學家哈瑞拉的《人類簡史》,此書論及Homo sapiens和虛構的能力,讓人類物種得到革命性的演化,接著通過另一部《未來簡史》跟霍布斯邦的全球史概念對話,進而探討生化人和非有機生命的創造(人類自行演化成神化人種Homo deus,晉級到眾神的行列)。
董啟章花了兩篇隨筆完成一項聽起來很硬,讀起來輕鬆的知識性敘述,這些科普知識能不能再親民一些呢?於是就有了《銀河鐵道999》裡的情節:鐵郎復仇成功後,矢志取得機械化身軀,把肉身意識輸入電腦裡再生,那是1970年代的科幻想像;到了《攻殼》對機械化人類的科技構想更進一步,女主角草薙素子在成長期不斷更新機械肢體,深受靈、軀不協調之苦,並陷入——不知自己還算不算是人類——的迷惘。
行文至此,董啟章帶出Ghost in the shell的深意,再回到神人Homo deus的思考點上。從人類簡史到《攻殼》,一路寫來流暢且生動,各方資料環環相扣。董啟章對神人的思考,竟然還沒結束。笛卡兒帶著5歲的女兒在下一篇隨筆登場,她是一具以金屬齒輪運作的仿真人偶,當然這只是一則富有神祕色彩和科幻想像的傳說(笛卡兒確實留下討論人體是一具機械的文章)。接著下一篇,談到德國小說家霍夫曼的短篇The Whistle’s Dry,如何被法國劇作家改編成「人偶戀」故事。看似說完,忍不住又重返《攻殼》,結束於《鬼滅》。
一連28篇,董啟章環繞在機械化人種的科幻迷思裡,從電影、科普、動漫、小說、劇場,多領域的知識以《攻殼》為軸心在公轉,公轉得十分自然,有信手拈來的味道。由此可看出董啟章涉獵的知識領域、個人的志趣、駕馭硬知識和軟文化的能力。每一篇小隨筆,前後左右交織著許多層面的思考,可化零,可整併,背後展現的是博大的學識。
這兩本隨筆,還記錄了董啟章和夫人的日本文學之旅,透露出他對日本小說的熱愛和洞見,以及他對東西方小說家掌故和經典的閱讀心得,近似古代文人的隨筆漫錄。整體而言,董啟章的隨筆有些是系列性的偶記,有些是化整為零的拼圖,各具魅力。這樣的隨筆文集,來自香港隨筆專欄的大傳統,然其深度又超越了前輩。它有別於《雅舍小品》「隨想隨寫,不拘篇章」,隱藏不住長篇小說家的手筆,足以自成一格。●
獲獎作家:董啟章
1967年生於香港。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碩士。現專職寫作。1994年同時以〈安卓珍尼〉、〈少年神農〉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中篇小說首獎、短篇小說推薦獎,隔年再以〈雙身〉獲聯合報文學獎長篇小說特別獎,於文壇聲名鵲起。
已出版數十部長篇小說、短篇集及各類文集,「自然史三部曲」、「精神史三部曲」為其著名系列。曾於2014年被選為香港書展年度作家,2019年台北書展大獎小說首獎,三度榮獲紅樓夢獎決審團獎。小說《體育時期》改編成舞台劇,並售出國外電影版權;《地圖集》也已翻譯成多國語言。近著有《心》、《神》、《愛妻》、《命子》、《後人間喜劇》、《香港字》、《狐狸讀書:董啟章隨筆集一》、《刺蝟讀書:董啟章隨筆集二》等。
狐狸讀書:董啟章隨筆集一
作者:董啟章
出版:聯合文學
定價:400元
【內容簡介➤】
刺蝟讀書:董啟章隨筆集二
作者:董啟章
出版:聯合文學
定價:400元
【內容簡介➤】
|
Tags:
散文大師獎 首獎
【評審推薦語】
陳大為(學者/國立臺北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
作為一種非虛構性的無韻體文類,散文真是個有容乃大的家族,散文、雜文、小品、隨筆、筆記、傳記,皆屬廣義的散文。宋代是散文大盛之世,這文類進入完全成熟的階段,除了大量的政論散文,還有不容忽視的隨筆,譬如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和南宋洪邁的《容齋隨筆》,都是一時之選。
名為隨筆,確實寫得比較隨意,不論是研究心得或讀書紀錄,篇幅都短,跟長篇大氣的政論散文有很大的不同。隨筆讀來輕鬆,貼近文人的日常心志,從中或可窺見作者的閱讀史,甚至是思維幽徑。清代文人陸以湉說:「暇惟觀書以悅志,偶有得即書之,兼及平昔所聞見,隨筆漫錄,不沿體例,積成八卷,名曰雜識。」(《冷廬雜識.序》),偶書,漫錄,果有讀書人的味道。
民國作家常寫隨筆,魯迅有一系列數十篇的〈隨感錄〉,走的是社會文化與文明特質的批判路線,後來發展成一種戰鬥傳統,「魯迅風」席捲了抗戰時期的文壇。民國隨筆不止魯迅一脈,周作人、林語堂都是名家。當代中國文壇的隨筆非常多,包括五卷本的「講真話的大書」——巴金《隨想錄》,以及眾多詩人和學者所出版的學術隨筆文集,還有《中國隨筆年選》和《中國隨筆精選》等等。隨筆在當前的中國大陸,是一支有規模的部隊。
在台灣,散文大師梁實秋的名著《雅舍小品》已是日子久遠的事,無論小品或隨筆都沒在這座小島構成像樣的傳統。梁實秋「隨想隨寫,不拘篇章」的短文,也成了台灣各大文學獎的常客。嚴格來說,隨筆不重精心謀篇,不重架構性經營,能夠信手拈來最好,畢竟它是文人的日常漫錄,刻意不得。
有一種情況是例外的,好比說專欄,得固定寫出有看頭的東西來,免不了會有一番構想,弄出一些連貫性的主題,或抓住某些熱門事物。刻意為之的專欄,會很硬,難啃。專欄隨筆是有難度的。香港的專欄歷來興盛,短篇文章適合都市人的閱讀節奏與耐心,專欄在1960年代興起,1980年代成為大眾的主流讀物,倪匡和亦舒的專欄都很有名。蔡瀾更猛,他一人的專欄文章結集成兩百多本書。蔡瀾隨筆,堪稱香港一絕。隨筆專欄在香港是一個大傳統。
董啟章在《明報周刊》的專欄「Ghost on the Shelf」即是大傳統的一環。第一篇〈Ghost in the shell〉(2017/06/12),第二篇〈書架上的靈魂〉(2017/06/26),第三篇〈遇見漱石〉(2017/07/21),如此一篇接一篇源源不絕寫了四年多。2021年,董啟章從兩百多篇隨筆裡挑選、重組,結集成《狐狸讀書》、《刺蝟讀書》、《非常讀》三冊。前兩冊以孿生書的形式在台出版,可視為一本大書的上下卷。
Ghost in the shell是日本經典動漫《攻殼機動隊》的英文名稱,1989年開始連載,1995年推出動畫電影,遂成賽博龐克(Cyberpunk)的一座醒目地景。不知不覺,《攻殼機動隊》已是舊時代的老東西了,更老的還有1977年登場的《銀河鐵道999》,一如董啟章所引述的那句銀河鐵道劇終詞:「再見了,少年時代!」,這年頭恐怕沒有幾人能夠對攻殼和銀河起共鳴。這不表示「攻殼迷」董啟章有一顆陳年不管用的腦袋,歲月累積下來的東西往往成為難得的閱歷,且能形成書寫的厚度。在一般隨筆中很容易淪為蜻蜓點水的素材,到他手裡,竟能左右開弓,跨域橫行,不是沒有道理的。
「奇幻世間」一輯是最好的例子。董啟章從蓋兒.加朵的神力女超人,講到年輕歷史學家哈瑞拉的《人類簡史》,此書論及Homo sapiens和虛構的能力,讓人類物種得到革命性的演化,接著通過另一部《未來簡史》跟霍布斯邦的全球史概念對話,進而探討生化人和非有機生命的創造(人類自行演化成神化人種Homo deus,晉級到眾神的行列)。
董啟章花了兩篇隨筆完成一項聽起來很硬,讀起來輕鬆的知識性敘述,這些科普知識能不能再親民一些呢?於是就有了《銀河鐵道999》裡的情節:鐵郎復仇成功後,矢志取得機械化身軀,把肉身意識輸入電腦裡再生,那是1970年代的科幻想像;到了《攻殼》對機械化人類的科技構想更進一步,女主角草薙素子在成長期不斷更新機械肢體,深受靈、軀不協調之苦,並陷入——不知自己還算不算是人類——的迷惘。
行文至此,董啟章帶出Ghost in the shell的深意,再回到神人Homo deus的思考點上。從人類簡史到《攻殼》,一路寫來流暢且生動,各方資料環環相扣。董啟章對神人的思考,竟然還沒結束。笛卡兒帶著5歲的女兒在下一篇隨筆登場,她是一具以金屬齒輪運作的仿真人偶,當然這只是一則富有神祕色彩和科幻想像的傳說(笛卡兒確實留下討論人體是一具機械的文章)。接著下一篇,談到德國小說家霍夫曼的短篇The Whistle’s Dry,如何被法國劇作家改編成「人偶戀」故事。看似說完,忍不住又重返《攻殼》,結束於《鬼滅》。
一連28篇,董啟章環繞在機械化人種的科幻迷思裡,從電影、科普、動漫、小說、劇場,多領域的知識以《攻殼》為軸心在公轉,公轉得十分自然,有信手拈來的味道。由此可看出董啟章涉獵的知識領域、個人的志趣、駕馭硬知識和軟文化的能力。每一篇小隨筆,前後左右交織著許多層面的思考,可化零,可整併,背後展現的是博大的學識。
這兩本隨筆,還記錄了董啟章和夫人的日本文學之旅,透露出他對日本小說的熱愛和洞見,以及他對東西方小說家掌故和經典的閱讀心得,近似古代文人的隨筆漫錄。整體而言,董啟章的隨筆有些是系列性的偶記,有些是化整為零的拼圖,各具魅力。這樣的隨筆文集,來自香港隨筆專欄的大傳統,然其深度又超越了前輩。它有別於《雅舍小品》「隨想隨寫,不拘篇章」,隱藏不住長篇小說家的手筆,足以自成一格。●
獲獎作家:董啟章
1967年生於香港。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碩士。現專職寫作。1994年同時以〈安卓珍尼〉、〈少年神農〉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中篇小說首獎、短篇小說推薦獎,隔年再以〈雙身〉獲聯合報文學獎長篇小說特別獎,於文壇聲名鵲起。
已出版數十部長篇小說、短篇集及各類文集,「自然史三部曲」、「精神史三部曲」為其著名系列。曾於2014年被選為香港書展年度作家,2019年台北書展大獎小說首獎,三度榮獲紅樓夢獎決審團獎。小說《體育時期》改編成舞台劇,並售出國外電影版權;《地圖集》也已翻譯成多國語言。近著有《心》、《神》、《愛妻》、《命子》、《後人間喜劇》、《香港字》、《狐狸讀書:董啟章隨筆集一》、《刺蝟讀書:董啟章隨筆集二》等。
狐狸讀書:董啟章隨筆集一
作者:董啟章
出版:聯合文學
定價:400元
【內容簡介➤】
刺蝟讀書:董啟章隨筆集二
作者:董啟章
出版:聯合文學
定價:400元
【內容簡介➤】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完整專題》第35屆師大梁實秋文學大師獎,得獎書單與評審推薦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