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閱讀日.漫畫特企》7位台灣圖像創作者的Music X Comics專訪

2023-04-23 18:00

編按:423世界閱讀日,除了走讀臺灣,還可以搭配音樂看漫畫啊!Openbook專訪了7位作品蘊含音樂元素的台灣圖像創作者,帶來獨家報導。

Peter Mann漫畫音樂專輯《芭樂歌》每則故事都結合音樂人曾稔文、夏目知幸的樂曲,是超豪華視聽饗宴。高妍《綠之歌》呈現生命中與珍貴的人及音樂相遇,命定般的瞬間帶來的情緒及回憶的重量。羅荷作品Sound of Silence雖無直接指向歌曲,「耳機少女」旅程中的旋律卻無所不在。吳宇實的漫畫《1934穿越的星與夢》改編自花聆小說,來自昭和的人氣歌手穿越到現代,30年代台灣歌謠隨著故事漫延開來。左萱、曾耀慶與搖滾貓從個人記憶與觀點創造嶄新的切入點,各自翻轉老歌〈掌聲響起〉、〈素蘭小姐要出嫁〉與〈鹿港小鎮〉的既定印象。

本次筆訪邀請漫畫家們回顧生命中與音樂的連結,談談創作的主題與圖像內容如何詮釋音樂的意義,進行圖像改編或富有旋律感的創作。快來加入這場融合圖像與音樂的週日派對吧!✧✧◝(⁰▿⁰)◜✧✧

➤Peter Mann《芭樂歌Bla Bla Song》:喚起重要回憶的旋律

我一直覺得音樂、旋律和生活幾乎是密不可分的,任何一首歌、音樂都能喚起某人當時聽到的回憶。我從小就是個電視兒童,愛看動漫、愛看劇,會和同學把音樂存到MP3或隨身碟,趁電腦課的時候大家互相交流,聽到某些很燃的動畫歌,會想起當年種種回憶。因為沒認真讀書,放學後被留在導師辦公室內寫作業的時間,我當然沒認真寫作業,而是認真聽著廣播電台DJ播放歌曲、唸讀聽眾投稿信。這些都是音樂與我的回憶,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累積。

小時候第一次買的中文專輯,是張韶涵的《歐若拉》。整張專輯聽了不知道多少次,歌曲順序和歌詞幾乎都背起來了,連〈歐若拉〉開頭的蒙古詩歌也……記起來了。還有〈快樂崇拜〉,那算是第一次看到Rap歌詞(?)因為覺得很有趣,所以把詞都背了下來,比背課文還快^^

為喜歡的樂團、音樂人繪製插圖或小動畫,以往都是畫好玩的,變成商業合作後,需要考慮的當然很多,包括大眾喜好、作品有沒有符合樂團本身的需求,還有預算限制。最怕的就是時間很趕。畢竟製作音樂有一定的流程,設計和插畫也需要製作時間,如果一方有變,就可能造成大混亂!儘管這些年來接過各種合作,但每次狀況都不一樣,只能說大家心臟要很強(笑)

以前雖然喜歡漫畫,卻一直不知道要描繪什麼故事。音樂除了蘊含了創作者本身在寫歌曲時的想法,歌曲完成後,又會與聽眾產生預期之外的火花、累積回憶。這讓我意識到,創作雖然看似從自我出發,但又似乎是透過接觸更大的群體,才會產生這麼多情緒與想法。能說是一個巴掌拍不響嗎?感謝這些年來的巴掌們,有巴掌才會有成長。

世界上有多少的人和故事,又有多少的音樂沒聽過?作為興趣而閱聽,和自己要創作是完全不同的。無論是畫漫畫或提供插畫給樂團,圖像包含的意境、涵義和風格是否合適,都有各種考量,構圖、配色和設計排版都需要層層檢視。雖然過程中時常有不知改了多少次、已經失去判斷力的時候,但和音樂人合作最開心也令我倍感榮幸的,當然就是能當首波聽眾,並且為歌曲、專輯描繪視覺化的圖像與設計。畢竟工作本來就勞累與愉悅交纏,這是我認為興趣與工作結合最好的平衡。

我會這樣形容《芭樂歌Bla Bla Song》:這本書透過故事搭配歌曲,像安排一部短片,打造內容層次由淺到深的觀影感。這次和曾稔文、夏目知幸所合作的企劃算是某種實驗,這之間,音樂和故事是密不可分的關係,所以不單單只是「我的」創作,這是由群體合作後共同打造出來的作品。真的很榮幸能邀請他們加入這場實驗,當然如果讀者能夠喜歡是最開心的了。施比受更有福,所以我要用力地聽各種音樂看各種漫畫,沒錢的時候再繼續來畫圖(哭)

★推薦閱讀
真造圭伍《平屋慢生活》(ひらやすみ)
★推薦聆聽
Mega Shinnosuke - 〈サラバ宇宙、彼方未来〉

➤羅荷《Sound of Silence》:音樂像有情緒的氣流

對我來說,音樂像有情緒的氣流。漫畫像多寶格。音樂不是希望本身,它有著各種情緒,無論好壞,但它確實是存在於有希望、生氣蓬勃的世界。

相較於其他藝術呈現,我覺得音樂很特別的地方在於,它可以非常簡單的就執行出來,並且被散播出去。或許它讓每個人的共感消化時間,只需要幾秒鐘,非常具有充滿感官直覺的穿透力,如此充滿能量的藝術形式,讓我覺得非常美妙。

小時候曾經養一隻黃色的三線鼠,在牠死掉的時候,用Emilie Simon 的〈To the dancers in the rain〉作為回憶影片的背景音樂,到現在每次聽到都能想起牠。某晚,我看了一位國外鋼琴家演奏貝多芬〈悲愴奏鳴曲〉的影片,當時真的聽到哭,那位鋼琴家演奏時我想一定也被深深感動著。來自幾百年前的旋律持續傳送到今天,真的好浪漫啊!對我來說幾乎是像一個奇幻故事了。

陳綺貞〈小船〉MV是我和影像工作室Bito一同合作的。我負責的是故事、角色、背景設計。以往我習慣單打獨鬥,但和工作室合作後改變了我的想法。有些自己做不來的,是有伙伴可以幫助你的。

後來接到VOOID的〈兔子洞〉MV製作邀請,便以具有濃厚個人風格、純粹的2D動畫影片呈現,也是將當時我自己能力所及、最好的樣子呈現給大家。VOOID〈兔子洞〉和後來為DSPS「夢的通道」演唱會製作視覺,我有實際接觸過兩團的主唱洪申豪和曾稔文,感覺他們非常真誠地跟我分享感受,這點我是非常感謝的。

我平常生活非常安靜,幾乎每天都是一個人在家裡工作。有點呆板,但也算單純。「耳機少女」就是在這樣的生活狀態下創作出來的。畫的時候並沒有很明確的企圖或意識,但在分鏡過程,不知不覺就把無聲和有聲的元素畫出來,形成強烈的對比。耳機少女看似是個非常靜默的存在,但我想她還是感受得到周邊的聲音,她並不是在拒絕世界的。

Sound of Silence》是我2022年底自費出版的新書,收錄2018到2022年間,精選的繪畫與短篇漫畫,也在去(2022)年底個展〈Sound of Silence ‧ 寂靜之聲〉展出。展覽以耳機少女為主角發展出的漫遊系列作品,包含繪畫、漫畫及動畫。少女有著一頭長直髮、戴著黑耳機、身著素面洋裝,總是顯得有點寂寞。

孤寂是我心中永遠的課題,無法脫離。我一直在描繪她,像在真空的宇宙裡頭,只有自己仔細努力傾聽,卻出現了另一個宇宙可以徜徉。回頭看,她去了好多的地方,有秩序的、壯麗的、荒涼的;曾到未來、過去看過最美的夜空、曾追著兔子落入深淵……在走過的地方收集了許多聲音,漸漸譜出一條有起有伏的旋律。

★推薦閱讀
柘植義春、丸尾末廣、蛭子能收、逆柱意味裂、貓湯等《漫漶》、日安焦慮《2073年的電子玩具 》、水慧《凡物》
★推薦聆聽
New Order-〈Your Silent Face〉

➤高妍《綠之歌》:畫出用人生全力去愛的東西

我很喜歡音樂,因此想用自己擅長的方式——漫畫——來打造獨特的世界觀,讓讀者可以聯想到若有似無在日常中出現的、不同的聲響。畫面上的雕琢是營造讀者感受的關鍵,不寫實的構圖會讓讀者出戲,也沒辦法投入精神好好閱讀漫畫。身為創作者,對繪畫嚴格、端出自己用人生的全力去愛的東西,是我的自我要求。

對我來說,構成世界的重要元素就是音樂,生活之中每個片刻都充斥著音樂。《綠之歌》中,林綠喜歡音樂的心情是真實但不理性的,她想要透過音樂了解、靠近南峻以及他的世界。因為喜歡南峻,而對音樂產生了愛屋及烏的心態,只要想到南峻,就迫不及待想要聆聽與學習更多有關音樂的事,這份喜歡是很美妙的。當一個人以純淨的心情去喜歡音樂、靠近音樂,我認為,這樣的瞬間不應該被遺忘。

《綠之歌》其實想傳達的是,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在成長過程遭遇到的經歷:喜歡一個人,對他所喜歡的物事產生寄託,產生寂寞的感覺。我想透過這部作品,來詮釋和轉化人生的經驗,說出這樣的故事。每個人最終會留在身邊的,是音樂的附屬品——回憶。

《綠之歌》反映了我所有關於音樂的情緒。起初聽到Happy End的〈收集群風〉,留下強烈的印象。

不經意的情況下,在日本與這首歌相遇,靈魂被撞擊,在命運般的瞬間產生強烈的情緒,而不想在生命中跟這首歌擦肩而過,想要永遠記住這首歌,留住這份喜歡。

一直都想透過漫畫說故事。不是想說磅礡的故事,也不只獨一無二的故事,而是發生在生活中,很輕易就會被遺忘,純然屬於自己的回憶的那些瞬間。《綠之歌》所描述的,乍看是和音樂有關、青春期的不成熟,但我心中的想法不認為這本作品是音樂漫畫,也不應該被框架,我只是繪出對於文化的愛意。

★推薦閱讀
吉伊卡哇 ちいかわ (chiikawa)
★推薦聆聽
Happy End-〈收集群風〉

吳宇實《1934穿越的星與夢》:音符穿越時空來到我身邊了

我非常喜歡音樂喔~~不管是畫稿、晾衣服或慢跑,我都會聽音樂。根據當下心情播放不同音樂來獲得滿足、慰藉或者共鳴,是我生活的調劑,跟漫畫一樣不可或缺。以前有本小說書名是《如果這世界貓消失了》,當時我看了心想:如果音樂跟漫畫從世界上消失的話,我可能會變成一坨只會呼吸的沒用的肉塊……

將花聆的小說作品《穿樂吧!1934女孩》改編成漫畫《1934穿越的星與夢》之前,我完全不熟悉30年代的台灣歌謠。因為要著手進行改編,我才開始思考:「不知道百年前的台灣音樂是什麼樣子?」

從錄音帶、CD、MP3到現在的串流平台,從小就覺得能夠保存音樂是習以為常的事。看原作中阿土爺爺提到,從前蟲膠曲盤保存不易、讓他沒辦法再度聆聽愛人的歌聲而痛心,不禁真心感謝現代有修復與保存歌聲的技術。

為了進一步了解從1934年穿越過來的角色彭炫妹的歌聲,我戰戰兢兢地搜尋活躍於30年代的台灣歌手林氏好、純純、愛愛的歌曲,沒想到竟然有她們當年演唱的音檔!也許聽起來有些浮誇,但聆聽百年前的歌曲時,真的非常感動和興奮,有種「哇……這些音符穿越時空來到我身邊了!」的感覺。

音樂是聽覺的呈現,但漫畫卻是視覺圖像的表現。如果只是隨意畫一張美圖想蒙混過去,聰明的讀者一定會很出戲或感受到不對勁。所以要怎麼做才能合適地呈現,真的讓我相當煩惱。彭炫妹是昭和時期的歌手,那時的音樂不同於現代豐富華麗的編曲,也不像搖滾樂有激昂的爆發力,反而帶有一種悠柔、舒服,適合跟著輕輕搖擺的優美氛圍。因此,漫畫的表演畫面,我盡可能融入優美、放鬆感,但也試著營造歌仔戲那樣,尖銳又細膩的唱腔或者說力量感。如果讀者有感受到,我會很開心的。在繪製最後一回故事的表演舞台橋段時,我想像著鄧麗君女士的歌曲帶來的溫柔感受,以及〈快樂天堂〉單純卻散發正面能量的氛圍,兩相結合。

私心希望讀者們看完《1934穿越的星與夢》後,會對昭和時代產生好奇和興趣。如果不知道要從何找起的話,可以先從純純《跳舞時代》聽聽看喔!也推薦搭配小說原作《穿樂吧!1934 女孩》一同欣賞,相信會有不同的感受和樂趣。

★推薦閱讀
一色真人《琴之森》
(除了是第一次接觸到的青年漫畫,也是讓我第一次感受到漫畫即使音樂轉換成視覺圖像,「無聲的力量」也能透過畫面穿透紙張傳達給讀者感受到音樂的美好,非常推薦給大家。)
★推薦聆聽
張艾嘉、陳淑樺、李宗盛、周華健、齊豫、潘越雲-〈快樂天堂〉
(這是一首由滾石旗下的歌手共同演唱的歌。這首歌很神奇,從小聽到現在,每每都還是能從中得到許多正面的力量,每個歌手像是發自內心傳遞快樂,真心推薦給各位讀者!另外也推薦鄧麗君女士的歌曲。)

左萱、曾耀慶與搖滾貓《島嶼狂想曲》:以漫畫延伸與改編時代之聲

Q:請用三個詞來形容各自的音樂改編短篇作品。

左萱:在等待「15分鐘」的時候給「自己」一個「愛的鼓勵」。
曾耀慶:不透明的、無奈的、徒勞的。
搖滾貓:百無聊賴、洪流、變與不變。

左萱談漫畫〈掌聲響起〉:為喜愛的事物,繼續努力的力量

對大部分跟我同個世代的聽眾來說,〈掌聲響起〉絕對是聽過、但也幾乎不熟悉的一首歌。粗淺的印象裡,會覺得是成功人士才能享受的,但不管處在哪個成長階段的人,在驀然回首的時候都適合聽。 我想〈掌聲響起〉雖然終點意味濃厚,但也許更適合獻給各位在路上的人。

這次改編經驗,加深了我對鳳飛飛「國民歌后」的印象,與她跨越歲月限制,在演藝歌三棲的現象級影響力——不同年齡層的「鳳迷」青春裡,都有一首鍾愛的「鳳歌」。在他人生命中佔有一席之地是很奇妙的事,〈掌聲響起〉如此富正向意義的歌名,卻總是演唱會的催淚高潮,從台上與台下間產生的共鳴與親近感,我深深被觸動,也得到了許多啟發。

或許對改編當時稍微憤世嫉俗的心境來說,〈掌聲響起〉有點過於耀眼的緣故,朝著一個明確可見的光輝舞台筆直前進是相對容易的,而在一片漆黑中,尋找自己認定的微光,則更貼近許多人的真實情況,這是我更想描寫的主題。其實並不是「不被看見也沒關係」,而是在等待那個也許會到來、也很可能不會出現的掌聲。這段時間裡,能夠有足以堅持下去的能量,就算只是享受渺小的精神勝利也十分珍貴,所以這個故事應該也能稱為「掌聲響起之前」吧。

「努力降低自己存在感」的擬音工作,我認為很適合這個命題(實際在取材過程中,發現擬音這個職業其實博大精深,而且超級有趣!)女主角的職業設定,則是往熬夜工作的人可能碰到的對象去進行發想,所以也曾經考慮過幽靈。〈掌聲響起〉這首歌,容易讓人直覺地與大明星連結,不過,我自己還是更貼近小人物(平凡人)的立場,我想這樣的設定也比較容易和讀者產生共鳴。

★推薦閱讀
坂元裕二《劇作家 坂元裕二》
★推薦聆聽
愛繆(あいみょん)-〈愛を知るまでは〉

曾耀慶談漫畫〈素蘭小姐要出嫁〉:流言同時具有的多種質地與重量

〈素蘭小姐要出嫁〉是我從小到大不時會聽到的一首歌,吆喝的部分尤其印象深刻。歌詞裡,敘事者所愛的人要結婚了,但對象不是他。他告訴自己要接受事實,試著調整心態,繼續走自己的人生路。我最早聽到這首歌應該是伍佰的版本,那時我還是小孩子,更印象深刻的是來自搖滾編曲(以及來自聽眾)的動感、節慶感、釋放感。

因為對伍佰翻唱的印象太強烈,這首歌對我來說,更多是連接到伍佰的才華和舞台魅力。這個兒時印象延續至今,「素蘭」這個名字勾起的是演唱會畫面,也是學校裡同學們唱著歌嬉笑的畫面。大家歡喜喧鬧地共享所聽見的歌,但不見得聽見歌裡所唱的。

此曲源自北海道漁歌,經不同年代、跨越語言的多次翻唱,發展到現今臺灣多數人所熟知的版本時,內涵和形式都已經變化許多。這樣的脈絡,讓我聯想到八卦閒話的結構:經常是某件客觀而零碎的事實,透過片面觀點,一再折射出多種版本的故事,加上歌曲給我的第二視覺印象是校園走廊、臺灣版歌詞的主題是愛情,我就畫了一個校園裡謠傳的師生戀故事。

我想製造一個抽離、游移的視角,讓讀者相對平等地看待角色們對真相的各種想像。故事末幾頁似乎在明示或暗示素蘭和老師之間確實有過一段特別的關係,但那也可能只是一種謠言版本的模擬畫面。搭配煞有其事的畫面剪接,以及同學會結束後,大家內心默默想像的畫面,真相如何,我自己也沒有答案。

就像其他轉述流言的人一樣,說的時候,我會說個自己覺得比較有趣的版本,受自己的需求或預期驅動而情不自禁地輕輕捏塑幾下,然後補充一句「這只是我的猜想,我也不知道實際是怎樣」,把判斷真相或發展新敘事的不必要的接力棒交到下一個人手中。

★推薦閱讀
法蘭茲.卡夫卡《城堡》
★推薦聆聽
Lola Marsh -〈Echoes〉

搖滾貓談漫畫〈鹿港小鎮〉:感受生活的可能性

我本來就是羅大佑的粉絲。這不是一首無聊的懷舊歌曲,這是時代的搖滾之聲,餘韻到今日都還沒結束,於是我想要畫一篇不討好的作品。歌曲描寫鹿港青年來到台北的希望與幻滅。

鹿港青年看似不喜歡這個大城市,卻也不打算逃離,歌手在上帝視角唱出「家鄉的人們得到他們想要的/卻又失去他們擁有的」,在我看來更像是一個台北青年的無病呻吟,但是好的搖滾樂就是無病呻吟,〈鹿港小鎮〉是一首好搖滾樂。

羅大佑的作品是激情中帶著冷眼旁觀的,鹿港小鎮由鄉下青年的悲憤開頭到歌者上帝視角的懷疑「子子孫孫永保佑,世世代代傳香火」;〈誕生〉中唱道:「有多少的孩子在今天誕生,你要她們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未來的主人翁中〉唱道:「有一天孩子們會告訴他們後代你們要守規矩,格言像玩具風箏在風裡飄來飄去」。羅大佑扮演一個看透、摸透也說透的角色,預言著生活在現代台灣的各種可能性,各種反叛與馴化。透過他的眼睛去看這個世界,是悲觀中帶著某種期許的,但是到了最後,依然是飄來飄去,飄來飄去……

我是很有系統的刻意聽一些老音樂的,音樂品味跟養分,大都來自馬世芳的廣播節目。羅大佑上神壇已久,刻意補課也是應該的。最初看到羅大佑本人,應該是我大學時的倒扁現場,羅大佑在現場唱了「阿輝仔飼了一隻狗」,當時的我對政治一知半解,只知道身邊的人都說:「羅大佑變了!以前的歌比較好!」我想歌手的作品好壞,大概很難那麼簡單的說,更難用政治立場來劃分對錯。

對我來說,羅大佑的作品就是持續的懷疑而且憤怒,我喜歡這樣的音樂。剛好接到這個案子之前,早就計畫去鹿港路跑,也算是有緣分。鹿港跟我想像的差不多有趣,也差不多無聊。在我看來,鹿港成也羅大佑,敗也羅大佑,但這不是羅大佑的責任。

讓兩個主角假裝台北觀光客這段,是呼應「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但實際上,故事內的時空,鹿港已經是一個像是賽博龐克的時代,女主角都踩著飛行滑板在飛了XD,主角也在故事裡吐嘈「到處都是LED燈了,根本沒人在乎歌詞在寫什麼。」我也是這樣看的,如果這首歌真的被聽進台灣人心中,那麼鹿港小鎮才不會是現在這樣,只是一個標籤化的無趣老街,無聊的觀光客吃著無聊的東西。說是化解歌曲的悲憤,不如說,我認為那個時代的青年根本不在乎羅大佑,這也是我想表達的。

政治的部分是「如果電話亭」似的編劇方式:如果中國發生內戰,台灣的政黨會不會介入?如果發生中國的各省勢力要組成中國聯邦,選出民選總統,台灣的政治明星會不會有興趣輸出民主經驗?這些如果,我在漫畫裡的答案都是「Yes」。這樣的安排除了我覺得可能性不低以外,第二就是我覺得羅大佑大概是大中國主義者(個人意見),那麼,如果未來的長相是這樣,我想羅大佑不會討厭吧(還是個人意見)。

羅大佑根本不是鹿港人,甚至不是鄉下人,這首歌是典型的知識青年的鄉村想像,帶有誤解中的同情,同情中大概有些刻板印象,刻板印象中又有點博愛,這也是我喜歡這首歌的地方。這首歌也代表著一種「從台北看天下」的時代感。實際上的鹿港小鎮,受惠於這首歌,到今天也成為了著名的觀光小鎮。這不是羅大佑的原意吧,但誰介意呢?

★推薦閱讀
吳思《潛規則:中國歷史中的真實遊戲》
★推薦聆聽
淺堤-〈陷眠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我們正在尋找「​專案PM」,有興趣的夥伴請點擊以上圖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