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情書特展」,穿越百年的炙熱情意
臺灣文化協會成立的100年前,文化運動就是知識分子使盡方法,向大眾傳遞一封又一封名為「啟蒙」的情書!他們是作家、畫家、音樂家、劇場人、舞蹈家,一群滿腔熱血的青年,熱烈地想要擁抱群眾。國立臺灣文學館自2021年5月8日盛大推出「百年情書.文協百年特展」,以三大展區、六封情書,帶領觀眾感受這份橫亙百年的炙熱情意。
臺文館表示,有別以往文學展覽的沉重感,以嶄新、清新的主題企劃,將文協知識分子擬人化為「你」,大眾為「我」,展開一場知識分子以情書追求大眾的故事。並以六位代表性的文協人:賴和、楊逵、盧丙丁、林氏好、陳澄波、李獻璋為展區說書人。展區分為「在啟蒙的浪頭上我等你」、「我們之間竟如此近」、「起身一起回望光源的影」,分別說明1920-1940年代知識分子與大眾纏綿的關係,以及百年後逐漸沈澱遺忘的文協足跡。
展覽共展出百餘件作品,包括賴和手稿、白話字文獻、第一次展出的《蔡培火日記》等珍貴資料,在繪畫方面與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合作,展出陳澄波、李澤藩、洪瑞麟、陳植棋作品,其中,陳英聲作品是首次公開展示;在音樂方面,由曲盤聽講文化工作室黃士豪提供日治時期民間笑話、歌仔戲、流行歌等曲目,請民眾停下腳步,聆聽唱片以78轉的速度,將滿滿情意化為音律向你靠近。
「百年情書.文協百年特展」|實體展|虛擬展
展期:2021年5月8日至2022年1月2日,週二至週日09:00-18:00(週一休館)
地點:臺灣文學館 展覽室D(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一號)
➤《文協一百點》,老靈魂走讀必備
文協百年紀念過後依然值得珍藏的《文協一百點:臺灣真有力地景指南》出版!由國立臺灣文學館策劃,精挑仍能觸摸的一百個地景,挖掘最有意義的故事一百篇,搭配珍貴歷史圖片近兩百張,並有現況及交通資訊,喜愛文協主題的讀者不論是閱讀、走讀、設計教案都是必備良書。
文化部長李永得表示,《文協一百點:臺灣真有力地景指南》最早由戴寶村老師提出,希望用當年100個文協前輩在全臺各地推動啟蒙活動的地點為引,述說當年發生在這些地點的故事,藉以留下當年文協的圖像,並告訴大眾當年文協前輩的理念。
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楊翠特別讚許本書3位年輕的作者江昺崙、林運鴻、張怡寧。她表示,「新世代的投入,用他們的研究跟大眾連結是很感動的事」。蔣渭水文化基金會秘書長蔣朝根也表示,這本書讓文協地景由學術性變成生活化,「若是這本書早點出現,也許某些地景至今仍能存在」。
本書邀集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美術館、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臺灣音樂館等先挑出有意義的候選景點,並請歷史學者戴寶村、鄭政誠定案一百點,再與蔚藍文化合作撰文、編輯、出版。全書一百個景點,都有人情故事、歷史圖像、地景資訊,另附QR Code連上手機地圖。目前在研擬開發線上版本,未來將可提供數位護照打卡功能。
➤「致憤青・文協百年紀念影展」,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新館首檔活˙動,正式啟售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將於12月17日(五)舉辦「致憤青・文協百年紀念影展」,以電影向文協所代表的台灣精神致敬。影展亦為搬遷至新館後的首檔活動,共將放映33部作品,規劃「復刻時代記憶」、「理想繼續燃燒」、「焦點影人:黃明川」等單元,讓觀眾從1920年代起,閱讀百年間影像變革,思考今昔的文化與精神傳承。
11月19日的啟售記者會上,國家影視聽中心董事長也是資深影評人藍祖蔚說:「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對於渴望自由的憤青們,希望藉由這一份完美的片單,讓全台灣對電影熱愛的觀眾,都能從這次的影展中,了解電影傳承志業的熱切期盼以及精神」。
記者會上更邀請焦點影人─黃明川導演出席致詞:「感謝中心對於電影不離不棄的搶救,把我當作焦點導演更是讓我備感榮耀。我認為憤青的記憶,是包括人格、包括社會運動及藝術。時間夠久,才讓我們可以了解時代演進的過程,與現在的差異性。國家影視聽中心作為台灣一個如此重要的國家單位,就是要發布一個訊號:除了主流,更要擴及學界、藝術界。」
本次影展也配合國家影視聽中心搬遷後於新莊正式開幕,一樓大廳規劃了「致憤青X文協百年」主題展覽,呈現百年之下流變的電影職業「辯士」,以及珍貴口述訪談及電影文物,希冀能夠更深入電影世界,展場也將展出鄧南光、蔡文祥、林軒朗等台灣攝影家的作品,展現出不同年代的台灣風貌。
致憤青・文協百年紀念影展|官網
展期:2021年12月17日至2022年1月16日
地點:TFAI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新北市新莊區文藝路2號)
➤「文協獎章」頒獎典禮,感謝臺灣文化的守護者
文化部於今年11月11日辦理「文協獎章」頒獎典禮,向長期支持、協助推動臺灣文化藝術發展的90位守護者致上最崇高敬意。行政院長蘇貞昌、文化部長李永得、得獎者及其親友、審查委員、引言人等貴賓蒞臨頒獎典禮,共同見證臺灣百年文化自醒的奮鬥歷程,以及臺灣文化能量的百花齊放。
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致詞時數度感性的表示「非常感動」,他首先提到池上的社區居民揮毫書寫,讓池上的街道上呈現多樣路名牌的特殊風景,正是代表文協百年前的呼喚,經過一代一代人的奮鬥,終於在今日生活裡落實「做自己」的渴望。林懷民說,文化推動者透過長期的努力,影響大眾的思想與行為,塑造族群的美學、氣質、生活方式,乃至於共同的意志,而這群文化推動者常常沒有即時的掌聲,且往往藏在幕後,把掌聲讓給別人。
➤「新文化觀點,臺灣音樂一百年」,見證百年的音樂組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於2021年9月到11月初推出「新文化觀點,臺灣音樂一百年」特展。文化部次長蕭宗煌表示,臺灣音樂發展與1921年臺灣文化協會的成立及社會脈絡習習相關,當時身處日本殖民時期,為了爭取參政的自主權及迎接文化啟蒙的新時代,文協的倡議者之一蔣渭水創作了《臺灣文化協會會歌》歌詞,蔡培火則創作《臺灣自治歌》及《咱臺灣》,為最早描述臺灣景色與物產的在地主體性歌謡。
此外,早至1914年何阿文等客籍藝人遠赴日本東京錄製唱片留下臺灣現存最早錄音史料;1921-1922年日本學者北里闌在臺灣錄下島內原住民音樂;1920年臺灣第一位留日學習西方現代音樂的張福興創辦了臺灣第一個管弦樂團「玲瓏會」,1922年他更帶著風琴進入日月潭水社進行卲族音樂採譜與記錄;以及莊永明講述「以音樂回首臺灣文協100年」珍貴歷史影像與歌曲等等,都是臺灣百年音樂史上極其寶貴的紀錄。
為梳理臺灣音樂100年間的大小事,特邀請臺灣師範大學教授呂鈺秀擔任策展人,從宏觀的歷史脈絡來看臺灣音樂百年來的演進與改變,探究當中哪些事件及契機改變了臺灣音樂的型態,更蒐集音樂歷史上各種的臺灣第一,例如最早的本土錄音是客家民謠、最早的原住民音樂的採集、最早登上兩廳院的陣頭音樂、第一位得到金曲獎的歌手,以及周杰倫第一張唱片的介紹等等,展覽中呈現臺灣音樂史上許許多多的第一,讓大眾認識臺灣文化協會的啟蒙精神與臺灣音樂的重要性。
本次展覽的策展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學系呂鈺秀教授補充說明,1921年的新文化運動,是一個文化啟蒙的運動。它在音樂的面向上帶進來的是系統化、精準化的西式音樂,以及大眾化、商品化的現代流行音樂,這兩種音樂在這一百年來不斷地生根發芽,也逐漸的本土化、在地化。新文化觀點帶進來新的思潮、新的想法也影響到傳統音樂,同時也為傳統音樂帶來很多很多新的契機,這樣的改變都將可以在本次的展覽中細細品味。
➤「百年追求.世紀之約」紀念會
台灣文化協會成立屆滿100年,文化部與文化總會於2021年10月17日下午4時,在台北市中山堂,即1920年代在地知識分子集散地之一的舊台北公會堂舉行「百年追求.世紀之約」紀念會,蔡英文總統及文化部長李永得出席致詞,向早在一百年前便倡議台灣文化啟蒙、展現台灣人「樂為世界人」胸襟的文協先賢致敬。
蔡總統致詞時指出,創立文協的林獻堂、蔣渭水、蔡培火、賴和等前輩,他們都熱愛著台灣,更懷抱著強烈的認同和使命。一百年後的今天,台灣前輩藝術家黃土水作品「甘露水」也重現世人眼前,他所期待的藝術上「福爾摩沙時代」,文協所主張的「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以及「世界的台灣」,這些信念,依然撼動我們的心,也提醒我們要有自覺,要有自信。
蔡總統說,今天我們不只是紀念一個團體或年代,更要延續他們的精神,持續讓台灣的文化能做為推動台灣進步的力量,讓台灣文化,成為世界上獨特的品牌。從今年的金曲獎、金鐘獎,許多年輕的得獎人展現特別的氣質,新世代的台灣年輕人,在這塊土地上孕育出自由奔放的思想,創作出獨一無二、屬於我們自己的記憶和未來。我們感念前人的付出,成就了今日的台灣,讓我們一起為世界的台灣,繼續團結、努力。
「百年追求.世紀之約」紀念會邀請結合街舞與武術、傳統與搖滾、流行與在地等跨領域、跨時代、跨世代、跨族群的藝文團體,包括桑布伊、乱彈阿翔、黃連煜等金曲歌手,以及台語搖滾樂團拍謝少年、創作歌手吳汶芳、Naughty Swing搖擺舞團等,帶來一系列的精采表演。
此外,本屆總統文化獎青年創意獎得主陳柏均,與雷昇傳藝劇團跨界合作,表演結合街舞、武術與傳統藝術;聲動樂團也演出「台灣議會設置請願歌」等組曲;來自高雄的尼布恩合唱團,也帶來融合在地特色及跨族群、跨文化的演唱。
➤樂為世界人,臺灣文化協會百年特展
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所策劃的「樂為世界人,臺灣文化協會百年特展」於2021年10月13日正式開展。
一個人的世界觀的改變,會改變一個人的行為;一群人的世界觀的改變,能改變一個國家的命運。
臺灣文化協會,是1921年至31年間眾多社會運動組織中的一個,會員最多時也不過一千多位,放在近代臺灣史當中,不是最早、人數也不算多。不過,這群人懷抱現代世界的新知,更有著實踐的勇氣與熱情。他們企圖改變當時近四百萬臺灣人的世界觀,推動改變整體臺灣人的命運,甚至藉此要翻轉世界變局。
創立時蔣渭水擬〈臺灣文化協會會歌〉這麼唱:「但願最後完使命 樂為世界人 世界人類萬萬歲 臺灣名譽馨。」
他們的使命是什麼?實際做了什麼、達成了什麼?懷抱什麼樣的精神?又在熱忱參與的過程裡,發生了什麼樣的改變?百年後的我們,是不是真如其所願—「樂為世界人」呢?
回顧那個年代,那些人們自覺與逐夢的歷程,新的世紀之夢,也將在我們的面前展開。
樂為世界人—臺灣文化協會百年特展|官網
展期:2021年10月13日至2022年07月24日
地點: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展示教育大樓4樓第1特展室(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Tags:
「百年追求.世紀之約」紀念會中的表演節目:「百年.歌頌」——尼布恩合唱團
今年是臺灣文化協會成立100週年,文協在歷史上活躍的時間僅短短10年,但引進的新思想、新觀念,與對自由平等的堅持,卻掀開了臺灣人意識覺醒和文化重建的序幕。在「文協百年.閱讀臺灣」專題中,文總與Openbook閱讀誌邀請3位不同領域的文化人,分別以歷史、文學與民主的面向,與讀者分享他們心目中最切合文協精神的書單。活動篇則收集了相關活動的精采瞬間,不少活動仍在展期中,如有心儀的活動,也別忘了把握觀展時間。
➤「百年情書特展」,穿越百年的炙熱情意
臺灣文化協會成立的100年前,文化運動就是知識分子使盡方法,向大眾傳遞一封又一封名為「啟蒙」的情書!他們是作家、畫家、音樂家、劇場人、舞蹈家,一群滿腔熱血的青年,熱烈地想要擁抱群眾。國立臺灣文學館自2021年5月8日盛大推出「百年情書.文協百年特展」,以三大展區、六封情書,帶領觀眾感受這份橫亙百年的炙熱情意。
臺文館表示,有別以往文學展覽的沉重感,以嶄新、清新的主題企劃,將文協知識分子擬人化為「你」,大眾為「我」,展開一場知識分子以情書追求大眾的故事。並以六位代表性的文協人:賴和、楊逵、盧丙丁、林氏好、陳澄波、李獻璋為展區說書人。展區分為「在啟蒙的浪頭上我等你」、「我們之間竟如此近」、「起身一起回望光源的影」,分別說明1920-1940年代知識分子與大眾纏綿的關係,以及百年後逐漸沈澱遺忘的文協足跡。
展覽共展出百餘件作品,包括賴和手稿、白話字文獻、第一次展出的《蔡培火日記》等珍貴資料,在繪畫方面與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合作,展出陳澄波、李澤藩、洪瑞麟、陳植棋作品,其中,陳英聲作品是首次公開展示;在音樂方面,由曲盤聽講文化工作室黃士豪提供日治時期民間笑話、歌仔戲、流行歌等曲目,請民眾停下腳步,聆聽唱片以78轉的速度,將滿滿情意化為音律向你靠近。
➤《文協一百點》,老靈魂走讀必備
文協百年紀念過後依然值得珍藏的《文協一百點:臺灣真有力地景指南》出版!由國立臺灣文學館策劃,精挑仍能觸摸的一百個地景,挖掘最有意義的故事一百篇,搭配珍貴歷史圖片近兩百張,並有現況及交通資訊,喜愛文協主題的讀者不論是閱讀、走讀、設計教案都是必備良書。
文化部長李永得表示,《文協一百點:臺灣真有力地景指南》最早由戴寶村老師提出,希望用當年100個文協前輩在全臺各地推動啟蒙活動的地點為引,述說當年發生在這些地點的故事,藉以留下當年文協的圖像,並告訴大眾當年文協前輩的理念。
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楊翠特別讚許本書3位年輕的作者江昺崙、林運鴻、張怡寧。她表示,「新世代的投入,用他們的研究跟大眾連結是很感動的事」。蔣渭水文化基金會秘書長蔣朝根也表示,這本書讓文協地景由學術性變成生活化,「若是這本書早點出現,也許某些地景至今仍能存在」。
本書邀集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美術館、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臺灣音樂館等先挑出有意義的候選景點,並請歷史學者戴寶村、鄭政誠定案一百點,再與蔚藍文化合作撰文、編輯、出版。全書一百個景點,都有人情故事、歷史圖像、地景資訊,另附QR Code連上手機地圖。目前在研擬開發線上版本,未來將可提供數位護照打卡功能。
➤「致憤青・文協百年紀念影展」,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新館首檔活˙動,正式啟售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將於12月17日(五)舉辦「致憤青・文協百年紀念影展」,以電影向文協所代表的台灣精神致敬。影展亦為搬遷至新館後的首檔活動,共將放映33部作品,規劃「復刻時代記憶」、「理想繼續燃燒」、「焦點影人:黃明川」等單元,讓觀眾從1920年代起,閱讀百年間影像變革,思考今昔的文化與精神傳承。
11月19日的啟售記者會上,國家影視聽中心董事長也是資深影評人藍祖蔚說:「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對於渴望自由的憤青們,希望藉由這一份完美的片單,讓全台灣對電影熱愛的觀眾,都能從這次的影展中,了解電影傳承志業的熱切期盼以及精神」。
記者會上更邀請焦點影人─黃明川導演出席致詞:「感謝中心對於電影不離不棄的搶救,把我當作焦點導演更是讓我備感榮耀。我認為憤青的記憶,是包括人格、包括社會運動及藝術。時間夠久,才讓我們可以了解時代演進的過程,與現在的差異性。國家影視聽中心作為台灣一個如此重要的國家單位,就是要發布一個訊號:除了主流,更要擴及學界、藝術界。」
本次影展也配合國家影視聽中心搬遷後於新莊正式開幕,一樓大廳規劃了「致憤青X文協百年」主題展覽,呈現百年之下流變的電影職業「辯士」,以及珍貴口述訪談及電影文物,希冀能夠更深入電影世界,展場也將展出鄧南光、蔡文祥、林軒朗等台灣攝影家的作品,展現出不同年代的台灣風貌。
➤「文協獎章」頒獎典禮,感謝臺灣文化的守護者
文化部於今年11月11日辦理「文協獎章」頒獎典禮,向長期支持、協助推動臺灣文化藝術發展的90位守護者致上最崇高敬意。行政院長蘇貞昌、文化部長李永得、得獎者及其親友、審查委員、引言人等貴賓蒞臨頒獎典禮,共同見證臺灣百年文化自醒的奮鬥歷程,以及臺灣文化能量的百花齊放。
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致詞時數度感性的表示「非常感動」,他首先提到池上的社區居民揮毫書寫,讓池上的街道上呈現多樣路名牌的特殊風景,正是代表文協百年前的呼喚,經過一代一代人的奮鬥,終於在今日生活裡落實「做自己」的渴望。林懷民說,文化推動者透過長期的努力,影響大眾的思想與行為,塑造族群的美學、氣質、生活方式,乃至於共同的意志,而這群文化推動者常常沒有即時的掌聲,且往往藏在幕後,把掌聲讓給別人。
➤「新文化觀點,臺灣音樂一百年」,見證百年的音樂組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於2021年9月到11月初推出「新文化觀點,臺灣音樂一百年」特展。文化部次長蕭宗煌表示,臺灣音樂發展與1921年臺灣文化協會的成立及社會脈絡習習相關,當時身處日本殖民時期,為了爭取參政的自主權及迎接文化啟蒙的新時代,文協的倡議者之一蔣渭水創作了《臺灣文化協會會歌》歌詞,蔡培火則創作《臺灣自治歌》及《咱臺灣》,為最早描述臺灣景色與物產的在地主體性歌謡。
此外,早至1914年何阿文等客籍藝人遠赴日本東京錄製唱片留下臺灣現存最早錄音史料;1921-1922年日本學者北里闌在臺灣錄下島內原住民音樂;1920年臺灣第一位留日學習西方現代音樂的張福興創辦了臺灣第一個管弦樂團「玲瓏會」,1922年他更帶著風琴進入日月潭水社進行卲族音樂採譜與記錄;以及莊永明講述「以音樂回首臺灣文協100年」珍貴歷史影像與歌曲等等,都是臺灣百年音樂史上極其寶貴的紀錄。
為梳理臺灣音樂100年間的大小事,特邀請臺灣師範大學教授呂鈺秀擔任策展人,從宏觀的歷史脈絡來看臺灣音樂百年來的演進與改變,探究當中哪些事件及契機改變了臺灣音樂的型態,更蒐集音樂歷史上各種的臺灣第一,例如最早的本土錄音是客家民謠、最早的原住民音樂的採集、最早登上兩廳院的陣頭音樂、第一位得到金曲獎的歌手,以及周杰倫第一張唱片的介紹等等,展覽中呈現臺灣音樂史上許許多多的第一,讓大眾認識臺灣文化協會的啟蒙精神與臺灣音樂的重要性。
本次展覽的策展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學系呂鈺秀教授補充說明,1921年的新文化運動,是一個文化啟蒙的運動。它在音樂的面向上帶進來的是系統化、精準化的西式音樂,以及大眾化、商品化的現代流行音樂,這兩種音樂在這一百年來不斷地生根發芽,也逐漸的本土化、在地化。新文化觀點帶進來新的思潮、新的想法也影響到傳統音樂,同時也為傳統音樂帶來很多很多新的契機,這樣的改變都將可以在本次的展覽中細細品味。
➤「百年追求.世紀之約」紀念會
台灣文化協會成立屆滿100年,文化部與文化總會於2021年10月17日下午4時,在台北市中山堂,即1920年代在地知識分子集散地之一的舊台北公會堂舉行「百年追求.世紀之約」紀念會,蔡英文總統及文化部長李永得出席致詞,向早在一百年前便倡議台灣文化啟蒙、展現台灣人「樂為世界人」胸襟的文協先賢致敬。
蔡總統致詞時指出,創立文協的林獻堂、蔣渭水、蔡培火、賴和等前輩,他們都熱愛著台灣,更懷抱著強烈的認同和使命。一百年後的今天,台灣前輩藝術家黃土水作品「甘露水」也重現世人眼前,他所期待的藝術上「福爾摩沙時代」,文協所主張的「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以及「世界的台灣」,這些信念,依然撼動我們的心,也提醒我們要有自覺,要有自信。
蔡總統說,今天我們不只是紀念一個團體或年代,更要延續他們的精神,持續讓台灣的文化能做為推動台灣進步的力量,讓台灣文化,成為世界上獨特的品牌。從今年的金曲獎、金鐘獎,許多年輕的得獎人展現特別的氣質,新世代的台灣年輕人,在這塊土地上孕育出自由奔放的思想,創作出獨一無二、屬於我們自己的記憶和未來。我們感念前人的付出,成就了今日的台灣,讓我們一起為世界的台灣,繼續團結、努力。
「百年追求.世紀之約」紀念會邀請結合街舞與武術、傳統與搖滾、流行與在地等跨領域、跨時代、跨世代、跨族群的藝文團體,包括桑布伊、乱彈阿翔、黃連煜等金曲歌手,以及台語搖滾樂團拍謝少年、創作歌手吳汶芳、Naughty Swing搖擺舞團等,帶來一系列的精采表演。
此外,本屆總統文化獎青年創意獎得主陳柏均,與雷昇傳藝劇團跨界合作,表演結合街舞、武術與傳統藝術;聲動樂團也演出「台灣議會設置請願歌」等組曲;來自高雄的尼布恩合唱團,也帶來融合在地特色及跨族群、跨文化的演唱。
➤樂為世界人,臺灣文化協會百年特展
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所策劃的「樂為世界人,臺灣文化協會百年特展」於2021年10月13日正式開展。
一個人的世界觀的改變,會改變一個人的行為;一群人的世界觀的改變,能改變一個國家的命運。
臺灣文化協會,是1921年至31年間眾多社會運動組織中的一個,會員最多時也不過一千多位,放在近代臺灣史當中,不是最早、人數也不算多。不過,這群人懷抱現代世界的新知,更有著實踐的勇氣與熱情。他們企圖改變當時近四百萬臺灣人的世界觀,推動改變整體臺灣人的命運,甚至藉此要翻轉世界變局。
創立時蔣渭水擬〈臺灣文化協會會歌〉這麼唱:「但願最後完使命 樂為世界人 世界人類萬萬歲 臺灣名譽馨。」
他們的使命是什麼?實際做了什麼、達成了什麼?懷抱什麼樣的精神?又在熱忱參與的過程裡,發生了什麼樣的改變?百年後的我們,是不是真如其所願—「樂為世界人」呢?
回顧那個年代,那些人們自覺與逐夢的歷程,新的世紀之夢,也將在我們的面前展開。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文協百年.閱讀臺灣,完整專題
【島讀共同體】鷹飛基隆:從尋找黑鳶重新認識基隆歷史 熱烈報名中!
閱讀通信 vol.298》在小說的世界得到自由
延伸閱讀
文協百年.閱讀歷史》審視文協啟蒙能量,聚珍臺灣總監王子碩的認識日本時代書單
今年是臺灣文化協會成立100週年,文協在歷史上活躍的時間僅短短10年,但引進的新思想、新觀念,與對自由平等的堅持,卻掀開了臺灣人意識覺醒和文化重建的序幕。在「... 閱讀更多
文協百年.閱讀文學》百年前撒下的種籽:作家盛浩偉的臺灣文學補課書單
今年是臺灣文化協會成立100週年,文協在歷史上活躍的時間僅短短10年,但引進的新思想、新觀念,與對自由平等的堅持,卻掀開了臺灣人意識覺醒和文化重建的序幕。在「... 閱讀更多
文協百年.閱讀民主》臺灣太民主?社運搞紛爭?左轉有書店主張慧如的對抗遺忘書單
今年是臺灣文化協會成立100週年,文協在歷史上活躍的時間僅短短10年,但引進的新思想、新觀念,與對自由平等的堅持,卻掀開了臺灣人意識覺醒和文化重建的序幕。在「...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