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走讀臺灣」秋季活動開跑! 10-11月民間甄選路線上架!(上輯)

2021-09-25 12:00

由文化部推動的「走讀臺灣」活動即將於各地展開,圖為去(2020)年臺南安平走讀活動紀錄照。(取自走讀臺灣官網

疫情起落何時了?還在哀嘆不能出國嗎?其實國內深度旅遊也很可以!Openbook拿出大聲公趕緊通知你--2021年「走讀臺灣」秋季活動全新上架啦!有文化部從民間甄選掏洗出剛出爐、最新鮮的上百條路線,每一條都是詩人、作家、文史工作者、書店老闆等熟門熟路老司機開出來的「不藏私」絕妙之旅,邀你一起用雙腳、用單車、或搭乘小巴,四界散步兜風漫漫遊,讓你每走過一場,就像讀完一本精彩好書。由於名額有限(每場限10-30人不等),因此Openbook特將活動彙整上、下兩輯,分別由北至南,方便你快速秒懂、手刀報名!

■城起何時~認識老台北,愛上新台北

由時報文化規畫、以文史專家莊永明的《台北老街》為走讀文本的「城起何時」系列活動,邀請文化人、說書人、創作人帶路,走讀大龍峒、大稻埕、艋舺、西門與西門町,與你一同來認識老台北歷史發展的身世。

喜歡茶香與書香的朋友,切莫錯過下面兩檔活動。「字字珠璣-艋舺到萬華的興衰」,將帶你到最具藝文氣息的新富町文化市場、剝皮寮,順道逛書店、訪古蹟、挖寶趣,最後來到時報本鋪實作鉛字排版與印刷、自製書籤,體驗漢字之美。「茶韻飄香-大稻埕的茶香歲月」則造訪迪化街及其周邊,認識茶業大亨陳天來與李春生,還要遊逛昔稱茶葉街的千秋街店屋等地,再帶你品茶、玩茶,見證大稻埕的台茶流金歲月。

日治時期這兩處鄰近總督府的繁華區域,最能見證政權影響經濟與民生的流轉。「台北城故事-殖民建築與歐風設計」,有臺灣第一家百貨公司(菊元百貨),且銀行林立(合庫、土銀),從衡陽路到重慶南路書街,走讀當年有「台北銀座」之稱的榮町。「舊時光新流行-西門町采風錄」,則從西門紅樓到寶成門舊址,一覽日治時期仿效東京淺草區打造的電影娛樂商業區:西門町,是一到九年級的共同回憶。

古來盛傳大龍峒是台北的藏龍寶穴,龍頭由圓山大飯店,延續至龍尾的哈密街區,「祈福兆吉-文風丕盛的大龍峒」將走讀昔日秀才跟舉人輩出的孔廟、保安宮一帶,並走進老師府古厝,一窺大家族興衰。


鄰近台北圓山的臨濟護國禪寺大雄寶殿(臺視提供)

走讀書單:《台北老街》《台北慢步》《異人茶跡4:茶迷大稻埕》《台灣茶事》《老師傅的排版桌》《典藏艋舺歲月》《台北城中故事》《台北城‧城內篇》《GOOD EYE台北挑剔指南》《到老師府辦桌》《台北多謝台北多謝 Taipei,to-si?》

■潘小俠《台灣作家一百年》-文學與人權之路

本系列由草根出版社邀請攝影家潘小俠,以攝影集《台灣作家一百年》為主體策畫兩條路徑,帶領讀者走進文學與人權的歷史現場,除回顧過去,也展望未來一百年。

首先是「大稻埕追憶似水年華-文化協會百年紀念」,將以文化協會創立遺址(大安醫院)為起點,回到昭和時代與民國政府初年,從新文化運動的相關遺址中,領略百年前文化啟蒙的革新思想,與大稻埕昔日商業繁盛的光景。

接著是「作家靈魂成就的自由遺產」,時序來到228與白色恐怖時期,除邀請白恐受難者林樹枝與作家陳列介紹青島東路三號相關的不義遺址,還將赴國家人權博物館,由陳列導讀《無法送達的遺書》、林樹枝分享遭迫害的親身經歷,藉由兩位歷史見證者,以最直接的方式面對這段艱困的記憶。

走讀書單:《台灣作家一百年》《台灣美術家一百年》《母親的河》《北風之南》《無法送達的遺書》《白色烙印》《躊躇之歌》《靈魂與灰燼》《良心犯的血淚史》《活著說出真相》

■在瑞芳學-為青少年設計的地方走讀課

「有一種生活態度要在瑞芳學」,好事國際以瑞芳為實踐場域,做為活的圖書館、現地教室、生態博物館,帶領青少年開啟不同的學習模式,學會認識地方的人事物。

來瑞芳,必先要認識這裡的黃金跟礦業。「淘金河泥與陶藝家:鳥建築師的一日採集」,來到北台灣的母親河與考古之河(基隆河),由河畔陶藝家帶你河床尋金、用河泥捏塑出自己的鳥巢土屋。「礦業路徑尋金走讀:你所不知道的九份」則透過高賢志的走唱、老街巡禮、老礦工建構的金礦博物館與五番坑口與金山岩的探查,重現礦山故事與今昔的想像。


「淘金河泥與陶藝家」活動將由河畔陶藝家帶你用河泥捏塑出自己的鳥巢土屋(臺視提供)

除了黃金,這裡還有文學與科普。「礦業路徑尋金走讀:礦業聚落裡的文學」將進入作家賴舒雅的故鄉金瓜石,造訪曾經繁華的祈堂老街與聚落,看見不一樣的人事物與地方風貌,感受作家書寫背後的情境。「礦業路徑尋金走讀:金色聚落裡的地質身世」則前往樹梅坪觀看基隆火山口群、造訪地質公園,透過地質學家解說與現場採集,踏查億萬年前的地質台灣。

嚮往寧靜與田野的都市人有福了,下面這兩條路線很特別。「陰陽海邊與音療師」帶你到水湳洞聆聽自己的心音,還將透過擊鼓發現自己與他人既相同又不同,並從水湳洞漫步到陰陽海邊,聽大自然採集的音樂、聽見環境的聲音。「農業路徑走讀:請問里山雞母嶺在哪裡?」解放你的雙手雙腳,與夥伴一起修復水梯田,農餘享用割稻飯與憨吉貴(蕃薯粿)的美味,也思考台灣里山的處境。


「陰陽海邊與音療師」引領你聆聽大自然採集的音樂與環境的聲音(臺視提供)

走讀書單:《我的幸福在瑞芳學》《用手雕塑的建築》《天生建築家》《九份之美》《一想到九份》《福爾摩沙地形誌:北台灣》《改變歷史的50種礦物》、《億萬年尺度的台灣》《黃金山城地質趣》《金色聚落》《舒緩金瓜石》《聽見聲音的地景》《聲音療癒》《聆聽寂靜》《請問里山怎麼走?》《走趣三貂嶺悠遊平雙貢》

■穿越時空四百年 走讀北台灣沿岸開拓足跡

「南崁」從荷蘭人在台時期就是桃園最早有人類生活足跡的地方,先人以此地為中心,沿溪流向外拓展與定居,範圍擴及整個北台灣。南崁小書店將帶領讀者從南崁出發,遠至淡水、八里、林口、蘆竹及大園,是北台灣400年水岸發展史的溯源之旅。

舊時「南崁港」位於蘆竹及大園交界處,據傳鄭氏部隊曾由此登陸、屯兵廟口;鄭克塽也曾派部將拓地屯田、構柵防守,並留下「營盤坑」的軍事地名。「早期漢人移民沿岸開拓屯墾路線」循明鄭足跡,沿淡水、八里水岸,抵達南崁港及周邊老廟、古厝、老街,認識南崁四社的歷史。

清治時期,馬偕渡海來台,到訪南崁超過72次。根據《馬偕日記》記載原路所規劃的「馬偕在臺灣的起點-訪淡水」,從淡水渡船口(馬偕相關建築群),沿八里水岸(五股教會),走竹林山觀音寺健行路線至林口,再經過外社、赤塗崎溪抵達南崁(後街、長老教會、五福宮)。據說大鬍子傳教士到了南崁,就是跟五福宮借銅鑼,沿街敲鑼傳福音。

來到現代,南崁除了歷史人文,也是都會人探訪自然生態的好地方。「原來!昆蟲是這樣啊」將與讀者分享不同季節南崁會出沒的動物朋友:如南崁「羊稠坑森林步道」每到6-8月會有多種鍬形蟲出沒,還有機會遇見穿山甲、貓頭鷹與「市鳥」台灣藍鵲;大溪的「月眉人工濕地生態公園」、復興區的「東眼山」,生態豐富多樣,適合昆蟲們在此生活。踏青之餘,還可以尋蟲趣。


甲蟲大師楊順畬帶領大家認識在南崁不同季節會出沒的昆蟲(臺視提供)

走讀書單:《台灣蕃人事情》《福爾摩沙的自我追尋》《台灣永遠的好朋友馬偕》《愛在台灣 馬偕》《我和我的冠軍甲蟲》/《地面地下:四季昆蟲微觀圖記》

■百年文協-《黃旺成先生日記》的新竹文協走讀

鴻梅文創以昔日新竹文協顧問黃旺成筆下的1920年代生活路線,打造「新竹陳的眼底城事」走讀路線一條計4場(場次二場次三場次四),以及「《黃旺成先生日記》與文協百年 書展」,邀請民眾回到當年文協之時地,造訪媽祖宮,品嚐日記提及的炊粉點心;至黃旺成故居喝涼茶,再繞至北門大街鄭氏家廟參觀;穿越東門街到文協演講場地的新竹公會堂,玩黃旺成日記中的街頭遊戲「抽虎鬚」,還有當年的美食「虎咬豬」。

走讀書單:《黃旺成先生日記》


鄭氏家廟(臺視提供)

■急水溪畔的追夢少年--文藝與自我的探索之旅

新營區域有一條重要河流「急水溪」,在溪畔成長的傑出青年:阿盛、劉啟祥、吳晉淮,分別於文學、音樂、繪畫各擁一席地位,新營曬書店將透過走讀他們的家鄉,感受環境對其創作的影響、感受地方與其作品的連結。

鄉土作家阿盛出生於新營,是典型的農家子弟,閱讀其文學,最容易深入體會台灣農村風土。「文學之旅:阿盛的少年生活」將回到阿盛老家,沿途認識新營街屋、濟安宮、真武殿及急水溪橋,近距離感受作家筆下的文學場景,也追隨其足跡,領略地方文化。

知名作曲家及歌手吳晉淮年僅13歲即不顧家人對其學醫的期待,踏上赴日本學習音樂之路,並活躍於日本演藝圈。返台後創作出〈關子嶺之戀〉等歌,被傳唱至今。「音樂之旅:吳晉淮與關子嶺之戀」,將來到位於柳營的吳晉淮故居(現已整修為吳晉淮音樂紀念館)參觀文物,走讀昔稱「火燒店」的柳營地方紋理,並拜訪吳晉淮就讀過的柳營國小。


吳晉淮音樂紀念館(臺視提供)

同樣13歲赴日的劉啟祥,是柳營地方望族之子,也是最早到法國學畫的4位台灣畫家之一,返台後推廣藝術教育與美術活動不遺餘力。「繪畫之旅:成長於南瀛第一世家的劉啟祥」,將拜訪劉啟祥故居頤園(為和洋混搭洋樓,現已整修為劉啟祥美術紀念館)與劉家古厝,並將帶領學員寫生,記錄柳營景觀。

走讀書單:《阿盛精選集》《民權路回頭》《綠袖紅塵》《心情兩紀年》《吳晉淮作品集》《南方尋樂記1》《台南縣歷史建築柳營吳晉淮故居調查研究報告書》《台灣美術全集11劉啟祥》《抒情 韻律 劉啟祥》

■地方作為Walkers 的產物:閱讀走出一條文化路徑

生活旅人團隊以散文、詩集、繪本、影像等文學知識為載具,邀請在地藝文/文史工作者、旅居的詩人帶路走讀,感受花蓮多族群文化,交織共存生活的地方意義,讓步行做為地方的產物(walks as the product of places)。每次走讀結束後,還將致贈「走讀座標書包」,內容預計有:主題相關二手書、座標筆記本、主題路徑書籤。

單車的港區漫遊有兩場,向百年前摩登時代學子致意的「青春的信仰:啟蒙花蓮少年少女的作家、書店、夢想的座標」,以單車兜遊臨港線,路線包含花蓮女中、花崗國中、國軍英雄館、孩好書屋、時光書店、相信幸福.不怕小厝、花蓮高中等文學場景與文學基地。在海陸交會處聆聽花蓮海洋傳說的「仍有海的漁村:縣道193生命的迴游」,路線環著花蓮港與七星潭,包含花蓮環保公園、四八高地瞭望台、柴魚博物館、七星潭小漁村討海人地景等。

由族人帶路的原民部落巡禮也有兩場,「牽起Sakul人與河:與部落共存的美崙溪」帶讀者走入Sakul的文化脈絡,透過文本及耆老的口述歷史,理解撒奇萊雅族在水與文化的重要發展,同時踏足美崙溪畔,與族人體驗過去的生態捕魚法,感受撒奇拉雅族人生活的智慧。「用族語呼喚孩子的靈:Pinanaman(河邊教室)」,則搭乘巴士深入春日織羅部落,與Pinanamam河邊教室的孩子們一同上課,造訪生命禮儀歌謠傳唱路徑,體驗農作文學地景。


「牽起Sakul人與河」踏足美崙溪畔,與族人體驗過去的生態捕魚法(撒固兒部落文健站提供)

此外還有小鎮之旅,玉里昔稱璞石閣,有一說是因溪畔大理石潔白如璞玉而得名。「玉里漫行:璞石閣人文宗教散策」將漫步依然留存古風的地景,包括玉都戲院舊址、洗衣亭、玉里圓環、協天宮、彌陀寺、八通關越道路起點標舊址、華山寺,並探訪中山路二段老店,體會東台灣歷史的過往與玉里小鎮的風光之美。


「玉里漫行:璞石閣人文宗教散策」體會玉里小鎮的風光之美(臺視提供)

走讀書單:《柏克萊精神》《群像》《成為真正的人》《小鎮生活指南》《躊躇之歌》《在黑洞中我看見自己的眼睛》《黑潮洶湧:關於人、海洋、鯨豚的故事》《女子山海》《火神眷顧的光明未來》《蕃族調查報告書1:阿美族南勢蕃 阿美族馬蘭社 卑南族卑南社》《阿美族:巨人阿里嘎該》《樹上的魚》《Lokot 鳥巢蕨》《MAPATAYAY NO WAWA 死者的孩子》《Misafalo.播種.萌芽:阿美族文化的傳與承》《葉日松詩選(2010-2017):童年‧故鄉》《顧我洄瀾-花蓮歷史影像集》《蓮花韻事》

■誰是斯卡羅?踏上四百年前迢迢南遷之路

台東晃晃二手書店團隊打造斯卡羅南遷文化路徑4條,一步步從不同面向感知理解400年前斯卡羅遠離家鄉,不畏艱難從台東卡大地布(現知本)南遷至琅嶠(現恆春半島)的迢迢歷程。

原住民以氏族為基本單位,為了穩固勢力與地位,常以通婚方式建立關係,因此當代排灣族、卑南族的部落建構有多重疊合現象,並明顯呈現於傳統服飾丶飲食及歌謠上。「誰是斯卡羅?南遷的卑南族與排灣族的競和」將前往知本濕地傳統領域、卡地布文化園區、參觀「山地人祖先發祥地碑」;再轉往拉勞蘭部落、新香蘭教會、拉勞蘭小米工坊的部落廚房與部落書屋,與當地排灣族人文化交流。


台東晃晃二手書店團隊打造斯卡羅南遷文化走讀路線(臺視提供)

在巴代小說裡,南遷的族人路過鴿仔籠社(今加津林部落),遭遇強大的武力襲擊,面臨生死交關,隨行婦女搖鈴祝禱迎請神靈護佑,拿出檳榔、陶珠唸咒施展巫術以求脫險。「誰是斯卡羅?從當代的空間關係理解巫術的穿透性」帶領讀者到加津林部落現場,透過地圖繪製方式,理解山海河的相對關係——加津林部落為何會遭受攻擊?以及為何要發動卑南巫術這樣的險招來抵禦?

琅嶠-卑南道,是台灣東南隅僅存的天然海岸,數百年來不同族群借道於此,也是斯卡羅流亡、遷徒、征戰、姻親、交易之路。「誰是斯卡羅?人群流動中的西部與東部連結」由斯卡羅頭目家的馬紹,帶領走讀從南田至旭海約7.2公里的石礫沙灘,沿途解說南遷的歷史,以及自然生態和植物構成的海岸原始林相,在古今交錯中,重新認識這條承載醇厚歷史的古道。

台灣第一次以國際事件進入世界的開端,是1867年的「羅妹號事件」,琅嶠十八社(又名斯卡羅王國)和美國領事李仙得達成共識、訂立「南岬之盟」和平協定,為台灣第一次議定的國際盟約,至今仍影響著台灣的歷史與命運。「誰是斯卡羅?154年前福爾摩沙關鍵歷史的主人」將至社頂部落探訪羅妹號事件船難發生地、簽訂「南岬之盟」之處,再赴舊社遺址、里德、滿州、恆春古城東門,沿途解說斯卡羅人文歷史。

走讀書單:《心知地名》《祖靈的腳步》《檳榔・陶珠・小女巫、斯卡羅人》《Daramaw:卑南族大巴六九部落的巫覡文化》《琅嶠‧卑南道:貫穿東西的歷史大道》《琅嶠十八社與斯卡羅族》《傀儡花》《南台灣踏查手記:李仙得台灣紀行》

■友善書業:認識一座城市,從書店開始


友善書業串聯北中南東獨立書店,打造「認識一座城市,從書店開始」走讀路線(臺視提供)

友善書業串聯北中南東獨立書店,化做在地風土導覽員,透過店主不藏私的走讀路線,不僅交流分享、認識景點,更冀望激起大眾對相關議題的重視。

***

【北部活動】

台灣第一條運河「田寮河」,串起日治以降的各式產業文化,包括運送煤炭和肥料、儲存原木等,河的一側過去是日本住宅,另一側是著名的遊廓。河流是城市歷史的縮影,每一座橋都有它的故事,基隆小獸書店「小小城市觀察家-台灣第一田寮河」,除帶孩子沿河散步、認識基隆,還將邀大家手作,畫下沿途的生態與趣味橫生的12生肖橋,重現田寮河的樣貌。

走讀書單:《來基隆築港》《畫家帶路,基隆小旅行》莫妮卡.法斯那維奇涅《河流》馬可.馬汀《河流》《魚類觀察入門》《哇!驚奇工程知識繪本4世界橋梁》

淡蘭古道的中繼站雙溪,生態與人文均十分豐富,其中馬偕與德、日博物學家,從清朝到日治就為宣教與研究多次進出淡蘭古道,雙溪教會還留有馬偕博士當時的墨寶。翫雙溪書苑「跟馬偕走讀淡蘭古道」將循著他們的足跡,走訪馬偕新社教會遺址、奉憲示禁碑、山西祠、魚桁道路、呂氏宗祠、渡船頭、周家百年古宅、東和戲院、馬偕雙溪教會等,重溫前人的身影。

走讀書單:《馬偕在淡蘭古道》《就是走路》《小站也有遠方》

日治時的昭和町因台北帝國大學而發展,是昔日學者聚集的文教區,區域涵蓋今日的青田街、永康街、溫州街與和平東路一段。欒樹下書房的「台北昭和町文化路徑」,將帶領讀者步行參訪瑠公圳與霧裡薛圳遺跡、俞大維故居、大院子、殷海光故居、立石鐵臣故居、台靜農故居、紫藤廬、聲音光年、青田七六等,在日式建築群中咀嚼舊時的文風氣息。

走讀書單:《台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昭和町六帖》《瑠公大圳》


青田七六(取自flickr/測鏡者

為響應聯合國「永續城市」的倡議,請進門來書友坊「地球公民溫羅汀SDGs」將透過走讀活動,培訓「爺奶」引導孫輩對永續環境的認識。行程有綠電合作社在長老教會總會設置的七號公民電廠、台電的加羅林魚木、溫羅汀的藥草花園,還有Open Green計畫的大安區老宅新用。期待有環境意識的人群,一起建構永續環境新社區。

走讀書單:《科學與宗教》《環境倫理的思潮與實踐》《綠色生活地圖》

隸屬板橋的島嶼「浮洲」承載著多重歷史,但近年的都市更新,讓許多獨具特色的建物景觀遭拆除改建,昔日記憶不可逆地永遠消失在都市洪流裡。新新書店「浮洲島文化之旅」走讀台藝大舊教師宿舍、茉莉花巷、番仔古厝、浮洲濕地、台北紙廠、婦聯一村果菜市場、力行新村、榮工修配廠、榕蔭大道、湳仔溪等,在尋訪中將模糊的集體記憶重新變清晰。

走讀書單:《一日環導,浮洲島文化之旅》

河流為我們的世界編織了美麗的圖案,桃園小兔子書坊「水路行-中壢平鎮歷史巡禮」將帶領踏查桃園老街溪歷史的發展、導覽埤塘生態與溼地、造訪1985年乙未戰爭紀念公園,進一步了解南桃園區域發展歷程與文史脈絡,以腳步真實地認識這一片土地。活動後半還將教大家以自然素材創作屬於自己的「埤塘奶奶」。

走讀書單:《埤塘奶奶說再見》《少年台灣史》《河流》《1895年乙未桃園客家保衛戰》《Home》

【中部活動】

苗栗淺山綠書店「植物盲救星 動態植物記憶法」活動,以書店旁山路為路徑走讀火炎山。山路沿途為台灣野雜林相,有多種植物並存,將採「動態記憶法」進行植物解析,並閱讀文本加以對照;途中並運用現地植物,編織手作生活物品;登頂後再用植編濾杯拿來沖泡咖啡。貼身的感官體驗,讓大家可以牢牢記住植物的名字。

走讀書單:《植氣生活:植物系女子的山居日誌》《台灣民族植物圖鑑》


苗栗淺山綠書店以火炎山為走讀路徑,沿途辨識植物,並與文本相對照(取自flickr/bryan

台中歷史最悠久的台中公園,有著豐富的人文、歷史與生態系。瑞成書局「百年公園輕走讀植物篇」從認識台中公園植物生態開始,途中並在大樹下聽讀繪本故事,以及導覽公園最具特色的湖心亭、更樓、北門樓、望月亭、抗日紀念碑等古蹟,最後回到書局體驗多肉植物組盆的DIY活動。除了親近自然、長知識,還能促進親子情感交流。

走讀書單:《小樟樹》《沉睡中的種子》

有別於繁華過後的中區,被稱為「南台中」的台中後火車站,是富有生活感與社區感的歷史街道。台中後驛冊店「認識台中向後轉-南台中的風土、人情和昨日」將拜訪無師自通的藝術家王水河,走讀文協和政治運動有關的林烈堂南台中公館、天外天劇場、吳家怡園、香蕉市場、中南線花園町站等舊址。談論人文足跡,糅雜後車站的日常,認識台中不妨「向後轉」,會有更多驚喜。

走讀書單:《細味臺中》《北溝傳奇》《漂流的歲月》《台中酒廠專輯》《劇場演義》《尋找.天外天》《蘭嶼.裝飾.顏水龍》《執著與自信的傳奇》《進步時代》


台中火車站(取自走讀臺灣官網

【南部活動】

「大目降」是新化的西拉雅語舊稱,自古以來人文薈萃,具歷史深度。野冊YATS「到地新味~我在大目降待了一整天」帶讀者一同走入老街,探訪柑仔店與人物;由市場人帶路尋味,品嘗午餐;還有許多重生的舊場域,諸如赴晉發米店了解米店故事及認識碾米機,郡九街庄了解西藥房故事及品味台式下午茶;最後是到武德殿,了解新化的日治過往。

走讀書單:《新化導覽地圖》

【東部活動】

孩好書屋「䲜鱻䲆魚-從海洋到餐桌」,邀請海洋資源永續利用的實踐者夏尊湯及羅忠雄船長,介紹花蓮常見的船隻及各種漁具漁法,並模擬在海上鏢獵旗魚的艱辛,體驗文本中討海人的氣魄。再前往市八市場,與魚商交流如何挑選資源永續的魚貨、知悉魚的來源、了解魚貨銷售的話術。接著到海鮮餐廳DIY烹調及品嚐當令時魚料理。全程搭配《台灣的漁業》,讓讀者更能將水產漁獲的知識融入日常飲食之中。

走讀書單:《討海魂》《台灣的漁業》

更多精彩路線:走讀臺灣精彩活動資訊陸續上傳中,歡迎有興趣的大家關注「走讀臺灣」官網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