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繪本大師》瑪德琳的創生和傳承:藝術家路德威.白蒙(Ludwig Bemelmans)的傳奇人生

2021-04-10 12:00

藝術家路德威.白蒙以作品《瑪德琳》中的主角瑪德琳開啟一系列著名創作(圖片來源:東方出版提供/OZY

《雙城記》透過法國大革命中一個家庭的遭遇,譴責革命的殘暴,同時也揭露了革命前貴族對勞動者的殘酷行徑。書的開卷語:「那是最美好的時代,也是最糟糕的時代」(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已成為文學史中的經典名句。就像熟悉的樂章,當初始的音符落下,聽眾已然心領神會接下來將展開的聆樂旅程。

藝術家路德威.白蒙(Ludwig Bemelmans)於1939年發表的傑作《瑪德琳》(Madeline),開場白也確立了他在兒童文學史上的地位。白蒙在小酒館的菜單背面寫道:「在巴黎一間爬滿葛藤的老房子裡,住著12個總是排成兩列的小女孩。」(In an old house in Paris that was covered with vines lived twelve little girls in two straight lines.),日後以瑪德琳為主角的系列創作,都是以此揭開故事的序幕。

就在這本書出版兩天後,英、法等國於1939年9月3日對希特勒正式宣戰,歐洲淪為二戰戰場。書中的第一張畫面中,那座光滑白牆上爬滿長春藤的大宅,煙囪冒出的煙霧和古樸的燈散發著溫暖的氣息,加上讓人安心的語言,都觸動了讀者內心對和平與秩序的想望。白蒙創作了許多令人愉悅的兒童圖畫書,但是他自己擁有的卻是破碎的童年。

白蒙1898年4月27日出生於末日的奧匈帝國Meran(現已成為義大利屬地Merano),父親Lambert Bemelmans是比利時畫家,同時在奧地利的避暑勝地Gmunden經營一家旅館,6歲前的白蒙就是在這裡長大。

他的童年非常寂寞,甚少有和父母親相處的機會,也沒有其他兒童玩伴,只有一位法國女家教和他住在布滿藤蔓的大宅裡,法文也因此成為他的第一語言。年幼的白蒙無法正確唸出法文裡稱呼未婚女性的「小姐」(Mademoiselle),他都叫家庭老師「Gazelle」(法文為羚羊之意)。Gazelle經常為他講法國的兒童故事和童謠,還給他看許多巴黎的明信片。在白蒙還沒去過巴黎之前,就已經對這個地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白蒙的父親喜歡看歌劇,但在1904年的秋天,他主導了一齣比悲劇還要悲傷的戲劇性事件——他突然和情婦潛逃,留下了妻子和家庭老師,她們都同時懷了他的孩子。最後,家庭老師自殺了,白蒙的母親Franciska帶著白蒙和醜聞,回到德國雷根斯堡(Regensburg)的娘家。母親的家族是當地的釀酒世家,從無人離過婚,深感屈辱和羞愧的Franciska不願踏出房間一步,於隔年4月生下次子Oscar,白蒙童年田園詩般的歲月,也就在這場悲劇中嘎然而止。

所有的德國親戚都想抹除掉白蒙早期受到的法國影響,身形弱小的他,既要從頭學習德語,又要適應德式的鋼鐵教育。在學校他行為散漫不羈,還結交了壞朋友,於是又被送到羅滕堡(Rothenburg)的寄宿學校,但他始終無心於學業,最終被退學。母親對這個「問題少年」無計可施之下,只好把他送回出生地Meran,12歲之後,他開始和叔叔、嬸嬸生活。


藝術家路德威.白蒙(取自nocloo

叔叔在當地擁有好幾間旅館,白蒙每天從早上8點到下午3點在旅館當學徒,其餘時間就在山野間晃蕩和畫畫。慈愛的嬸嬸鼓勵他發展繪畫的興趣,送他許多畫具和水彩顏料,但嚴厲的叔叔非常不以為然,或許叔叔害怕白蒙會步上父親的後塵,成為另一個放蕩的畫家吧!

無論是來自俄國的公爵、英國的貴族、美國的百萬富翁,或者是法國的廚師、羅馬尼亞的理髮師、瑞士的經理,在叔父經營的高級渡假飯店裡流動來往的五色人群,提供了豐富且國際化的素材。雖然白蒙沒有機會接受正式的藝術訓練,但這個不尋常的教育方式,成為他日後創作的基礎。

母親原希望白蒙能在叔叔這裡學習一些「體面的東西」,但叛逆的少年白蒙無法忍受某個侍應生不斷毆打他,有一次當對方企圖鞭打他時,他憤怒地槍傷了對方。白蒙家族對他失去耐心,要他在兩條路之間做抉擇:一是被送去少年感化所管訓,二是移居美國。於是他帶著叔叔的推薦信,在16歲那年,遠渡重洋到紐約展開新的人生。

在白蒙的想像中,美國是一座廣大無邊的迪士尼樂園,夢想中的曼哈頓有火車軌道橫越過摩天大樓的屋頂,原住民划著獨木舟梭遊其間。他在1914年聖誕節前夕抵達紐約,當時在紐約從事珠寶業的父親完全忘記要去接他這件事,於是白蒙獨自在埃利斯島(Ellis Island)的移民檢查站,度過了他來到美國的第一個聖誕節。

憑著叔叔在旅館業的人脈,白蒙先後短暫地在兩家旅館擔任服務生,但是英文不純熟的他不小心冒犯了客人。有一次他穿著一隻黃色和一隻白色的鞋子去上班,因而丟掉了飯碗。最後他在新開設的Ritz-Carlton飯店找到當雜工的機會,此後的16年,這裡是他的學校,更是他的家。

1917年白蒙應徵入伍,因為德裔的身分,他並未被送往歐洲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而是前往水牛城(Buffalo)的一家精神病院,擔任助理看護和德語教師。後來他根據這段親身經歷,以詼諧的筆法於1937年出版了傳記《My War with the United States》。1918年以下士光榮退伍後,他重回Ritz-Carlton宴會部門工作,並取得美國國籍。


路德威.白蒙出版個人傳記《My War with the United States》(取自Rulon-Miller Books

飯店的工作繁雜且辛苦,卻阻擋不了白蒙對繪畫的野心。他用鋼筆、墨水和水彩,不停地在餐巾紙、記事本和菜單上,偷空素描同事和客人的眾生相。一位資深的侍應生見到他畫的諷刺漫畫很有趣,鼓勵他應該往這個方向發展。1926年,白蒙真的辭掉工作,應現已停刊的《New York World》雜誌之邀,開始了他的第一個漫畫連載「The Thrilling Adventures of Count Bric a Brac」。不幸的是,6個月之後這個連載被腰斬,為了生計,他只好重回Ritz-Carlton工作。

白蒙的第一任妻子Rita Pope是一名英國芭蕾舞演員,這段婚姻在1929年結束。破碎的婚姻讓白蒙非常沮喪,他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於是再度辭去飯店的工作,在格林威治村成立工作室,打算做個專職的藝術家。然而經濟大蕭條的巨浪席捲全世界,僅僅3個月,他又再度回到Ritz-Carlton任職,同時一邊接廣告公司的設計案。

白蒙和弟弟Oscar感情甚篤,在哥哥相邀之下,Oscar於1922年也來到Ritz-Carlton飯店工作,沒想到在1939年,發生了致命的悲劇。因為電梯纜繩斷裂,Oscar跌落電梯井致死,白蒙深受打擊,決意離開這個傷心地。這一次,他真的永遠沒再回Ritz-Carlton了。

所幸當生命跌落深谷時,白蒙也迎來了命運中的轉機。維京出版社的兒童讀物編輯May Massee,在紐約的「哈布斯堡王朝餐廳」看見白蒙所畫的故鄉風景壁畫,便鼓勵他創作兒童圖畫書。白蒙的第一本童書《Hansi》於1934年出版,講述一個半自傳體的故事:大開本的書中,彩色頁與黑白頁交替呈現圖文,白蒙將他和叔叔、嬸嬸共同生活的記憶,加上玫瑰色的濾鏡,去掉了痛苦,只留下有趣的冒險經歷。


路德威.白蒙出版的第一本童書《Hansi》(取自tygertale

同年還發生了另一件好事:他和擔任畫家模特兒的Madeleine Freund結婚。兩年後,他們生下唯一的女兒Barbara,白蒙也在這年出版第二本童書《The Golden Basket》。這本書的場景設定於他和Madeleine蜜月旅行的地點比利時,故事中出現了一個名叫Madeleine的女學生,在這本獲得紐伯瑞銀牌獎的作品中,似乎預見了未來瑪德琳的身影。

由於第一部作品《My War with the United States》非常暢銷,白蒙風趣流暢的文筆和生動幽默的圖畫受到更廣大的矚目。知名雜誌《Town & Country》、《Vogue》和《New Yorker》紛紛邀請他繪製封面、發表隨筆。經典名作《愛花的牛》作者Munro Leaf也邀請白蒙合作繪圖,出版了一隻臘腸狗的故事圖畫書《Noodle》。


《The Golden Basket》書籍及內頁圖片(取自amazon


路德威.白蒙多次替知名雜誌繪製封面、發表隨筆

喜歡周遊各國的白蒙,將旅行中豐富的見聞以及美食和時尚的主題,陸續以散文、小說等文體佐上自己的插畫發表。其中,他最愛的城市是巴黎,他視為第二個家鄉。

1938年,白蒙帶著妻女到法國南方的小島度假,被島上唯一一輛汽車撞傷手腕。他在醫院診治時,恰好隔壁床躺著一名剛割完闌尾的小女孩,他還看見天花板上的裂痕像一隻兔子。

白蒙把這次有驚無險的事故,和幼年時母親講述的教會學校生活,以及自己讀寄宿學校的童年經驗揉合在一起,以妻子的名字為女主角命名,造型則取自女兒,創作了至今仍風靡世界的經典圖畫書《瑪德琳》。不過,真正為瑪德琳賦予精神、注入生命的其實是白蒙本人,他樂觀勇敢的個性,造就了這個無所畏懼的小女孩。

瑪德琳在12個小女生中個子最嬌小,但是她什麼都不怕,她不怕老鼠和老虎,遇到任何突發狀況都能沉著以對,並機智化解危機。故事中沒有教室、沒有父母,整個巴黎變成一個城市漫遊的魔幻舞台,孩子們在其中進行危險而激動人心的冒險,但最後一定能安全地回到原點。這是所有人的童年夢想,展現了想像力強大的力量。


《瑪德琳》內頁(東方出版提供)

擁有豐富語言經驗的白蒙,善用樸素的韻律和巧妙的短句結構,來敘說簡潔流暢的故事。他不僅常常隨性的置換韻腳,對於圖畫也率性揮灑,許多人甚至批評他的畫稿並不完美,有如小孩塗鴉一般。但正如同馬蒂斯(Henri Matisse)、畢卡索和杜菲(Raoul Dufy)這些大畫家,他們都追求「回到小孩般」的天真畫境,白蒙奇妙而異想天開的視野,充滿了熱情與魅力,總能讓他的繪畫超越所有的不足,為讀者創造了難忘的閱讀體驗。

《瑪德琳》於1940年獲得凱迪克銀獎的肯定,但這本書最初並未得到一向支持白蒙的編輯May Massee的認可,因此還換了一家出版社才得以問世。有了童書代表作之後,永遠停不下腳步的白蒙,在二戰期間向好萊塢出發,進入米高梅電影公司擔任編劇,他的劇本《Yolanda and the Thief》後來拍成電影,男主角是著名的音樂劇演員佛雷.亞斯坦Fred Astaire)。


音樂喜劇電影《Yolanda and the Thief》宣傳海報(取自Pinterest

戰爭結束後,白蒙重返紐約。1947年他接到一項有趣的邀請:為Carlyle酒店的酒吧繪製壁畫。這家以裝飾藝術風格設計著稱的酒店,一向是紐約政商名流和藝文雅士流連之所,白蒙帶著童趣的筆觸,畫下了瑪德琳和同伴們在中央公園嬉遊的景象。他沒有接受金錢的報酬,而是換取和家人一起在酒店住了18個月的待遇。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白蒙結識了著名歌手法蘭克.辛納屈(Frank Sinatra)。辛納屈希望白蒙能為他寫一齣音樂劇的劇本,但是寫著、寫著,白蒙發現這個構想更適合做成一本圖畫書。白蒙的女兒曾說:1949年出版的《Sunshine》,是她父親所有創作的童書中,她最喜愛的一本,因為這本書隱藏了他們一家人在紐約生活的軌跡。就像《瑪德琳》賦予巴黎迷人的時代標誌,《Sunshine》則是白蒙對紐約這個讓他重獲新生的城市,所致上的情書。


《Sunshine》內頁(取自Cracking the cover

在廣大讀者的翹首期待下,白蒙終於在1953年出版了《瑪德琳》的續集《Madeline’s Rescue》,這次他拚盡全力,從2000多張圖中精挑細選,完成這本獲得凱迪克金獎的佳作。之後陸續出版的瑪德琳系列還包括:《Madeline and the Bad Hat》、《Madeline and the Gypsies》、《Madeline in London》、《Madeline’s Christmas》。在這些故事中,不僅瑪德琳的個性特徵逐漸飽滿起來,白蒙還塑造了許多不朽的角色,如同古靈精怪的瑪德琳一樣令人難忘。

白蒙曾說自己是個沒有想像力的人,他寫的故事都是由真實的生活汲取靈感,只不過是重新把粗礪的生活打磨得閃閃發亮。其實他在入伍時,曾因為不適應軍中生活而瀕臨崩潰,但他發現可以用畫畫替自己構築一座「安全之島」,只要他開始回想童年少數的快樂時光,畫下腦海中浮現的景象,他就能從危險中立即脫逃。

隨著年齡增長,當白蒙遇到麻煩和錯誤時,他學會以幽默的方式回過頭來敘述它,並使原有的問題變得讓人感覺有趣。在瑪德琳系列故事中,一直細心照顧孩子們的克拉貝老師,總是讓人弄不清是位修女還是舍監,這個角色的原型,正是白蒙小時候溫柔陪伴他的家庭老師。事實是殘酷的,他必須一次又一次在他的作品中縫補破碎的童年,從創作裡得到救贖。藝術拯救了白蒙,改寫了他的命運。

白蒙大部分的插圖都是以水彩完成的,他喜歡快速工作和快速的線條,完全符合他不羈的性情。從《瑪德琳》書中人物流暢飛揚的造型,我們可以感受到這些線條的趣味,甚至可以在顏色豐富的背景中看到滴落著青翠的色彩汙點,可見他的不拘小節。不過到了晚期,白蒙對畫畫的態度愈發嚴肅,開始致力於創作油畫,還為此特地到巴黎經營小酒館,並建立了一個工作室。


《瑪德琳的親愛小狗》內頁(東方出版提供)

1962年,白蒙以他搭乘郵輪逡遊地中海的經歷,發表了《On Board Noah’s Ark》,這是他生前出版的最後一本書。同年10月1日,在他初履新世界的紐約,這位通常只買單程車票、熱愛自由的世界旅行者因胰臟癌過世,優雅地搭上了他的方舟遠颺。白蒙被安葬在阿靈頓國家公墓,依據他的遺囑,只有他摯愛的妻女兩人為他送行。

自1939年出版第一本《瑪德琳》以來,這個系列已售出超過1400萬冊,擁有跨越好幾個世代和國界的讀者,並激發了無數改編的靈感,從動畫、電影到遊戲軟體,甚至在奧黛莉.赫本主演的電影《甜姐兒》(Funny Face)中,都可見到瑪德琳和夥伴們的蹤影。「在巴黎一間爬滿葛藤的老房子裡,住著12個總是排成兩列的小女孩。」不只是經典開場白,也成為經典的視覺語言和文化意象。


藝術家John Bemelmans Marciano(取自flickr/WBUR

《瑪德琳》故事的結尾說:「全部在這裡了,再也沒有了!」(that’s all there is–there isn’t any more.)真是如此嗎?傳奇真的結束了嗎?白蒙的外孫John Bemelmans Marciano也是個才華洋溢的藝術家,雖然他出生時外公已經離世,兩人未曾共同生活,但他經常從母親處得知外公精彩的事蹟,於是他整理了家族收藏的史料,於1999年出版白蒙的傳記《Bemelmans, The Life & Art of Madeline’s Creator》,並編選了合輯《Madeline in America》。

Marciano依據白蒙留下的未完成書稿和構想,忠實還原瑪德琳原著的風格和精神,同時也在故事和圖畫中添加自己獨特的印記。《Madeline and the Cats of Rome》中遍覽羅馬名勝,《Madeline at the White House》裡,接棒完成當年外公和賈桂琳.甘迺迪夫人未竟的出版計畫,《Madeline and the Old House in Paris》則重返那幢外公一生懷念的老房子。

每一次的回歸都是另一次新的出發,有了Marciano真誠的守護和傳承,白蒙的傳奇將會被繼續傳頌,我們也可以期待,在更多瑪德琳的冒險故事裡,一起行旅探索這個廣大無垠的世界。


《瑪德琳的耶誕節》內頁(東方出版提供)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我們正在尋找「​專案PM」,有興趣的夥伴請點擊以上圖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