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書評》走入動物的世界,寫下動人的文學:西頓動物記

2017-05-20 03:05

 

相對於人類,動物不會說話,不會書寫,也不會畫畫(也許有會畫畫的貓狗,但很少)。牠們沒辦法透過人類表達的管道,來表達牠們的思想與感情,但人類普遍基於好奇的本能,還是很想知道動物在想什麼、牠目前的感覺是什麼。

如果我們靜下心來,偶爾似乎能感受到動物的思想與情緒。但大部份的時間,動物感受與思想對我們來說,常常是個謎,因為我們與動物相處的時間不夠長,也不夠久。如果有人有機會,能與動物長時間相處,再透過他的生花妙筆,把他與動物相處的經歷寫出來,就構成了動物文學的基本要素。

不是所有以動物為主角的文學都稱為動物文學。我們對動物的描述,大致可分為:人性化的動物、像人的動物,以及純動物。

人性化的動物就像是伊索寓言中,狡滑的狐狸、聰明但懶惰的免子,或是笨拙而堅持到底的烏龜。這些故事中的動物都具有人的個性,事實上,把這些動物換成人,故事也還是可以說得下去。伊索寓言只是借用了動物的形象,來描述人性。

真正的動物文學,主角是純動物,牠可能生活在大自然,也可能是寵物,牠的行為、個性,甚至心理狀態,是透過人的觀察去界定與描述的。動物文學講究的是真實性,描述動物時,不能改變動物的行為與習性,也不能虛構動物的行為來符合自己想要表達的目的。


小木馬_愛犬賓果-39.jpg

圖為《愛犬賓果》中的賓果(右)與母郊狼,木馬文化提供

動物文學的趣味也就在此,無法與人類溝通的動物,透過作者細膩的觀察,客觀地利用文字,小心地建構細節,真實地描繪自然環境,架構動物登場的舞台,然後寫出動物特殊的習性與行為,或者讀者沒留意到的小細節,讓讀者彷彿窺見動物的內心世界。

而在這一瞬間,我們可以感受到人與自然的連結,就如同勞倫茲在他著名的《所羅門王的指環》前言裡所寫的:「不用超自然力量的協助,我們的動物夥伴就可以告訴我們最美的故事,也就是真實的故事。因為關於自然的事實,永遠比詩歌(哪怕是偉大詩人的作品中的自然)都更美麗。動物是唯一真實存在的魔術師。」

動物文學不一定要描寫野地的動物,如果真實的元素存在的話,描寫寵物,描寫家中飼養的動物,甚至小如昆蟲,也都十分有趣味,引人入勝。

有人說台灣沒有動物文學,但我覺得,獸醫杜白的系列書籍,譬如《穿靴子的咖哩皮皮》、《動物生死書》、《狗醫院:杜白門診》等,也算是動物文學的一部分。因為是獸醫的關係,杜白具有專業的知識、長期跟寵物相處的經驗,加上與飼主的交流。他筆下的寵物,都流露出獨特的個性,雖然主角是身邊常見的阿狗阿貓,但穿插著獸醫知識與動物學知識的觀察視角,即使是直白的描述,也能讓讀者感受到相當的趣味。

543.jpg

大部份的動物文學都是從觀察者的第一人稱視角,以客觀、科學性的筆法來寫作,《所羅門王的指環》、法布爾的《昆蟲記》、杜瑞爾的《希臘狂想曲》等都是如此。平描的語法,客觀的視角,動物特殊的行為,讓讀者似乎能瞥見動物心理。譬如《昆蟲記》,帶我們進入大多數人平常根本很少注意到,甚至厭惡的小世界,讓我們發現原來昆蟲也有牠的語言。


未命名-3.jpg

法布爾《昆蟲記》

但是近幾年來,也有作者以第三人稱的筆法寫作。這類作品建立在真實的動物行為上,但卻是以描寫人類心理活動與感情的方式去寫動物,甚至帶有「科幻性」。譬如柏納.韋伯的螞蟻三部曲《螞蟻》、《螞蟻時代》、《螞蟻革命》就是一套奇書。這是一套科幻小說,但韋伯對螞蟻的知識、對各種昆蟲的知識,建構了一個「真實」的世界,書中的螞蟻們甚至能與人類社會互通,而且並沒有人類價值觀加在螞蟻身上的突兀之處。

螞蟻.jpg

大陸作家沈石溪也是使用第三人稱語法的高手,他筆下的動物也具有人類的意志與情感。像《狼王夢》中,一心一意想讓自己的孩子當上狼王的母狼紫嵐,不就反映出人類社會中的「虎媽」嗎?但即便是母狼的心理狀況描寫,也還是建立在狼群的真實生態活動之上。這個「真實」的元素,使得即便小說中的母狼有心理活動、有想法,也不會讓讀者覺得有不合理之處。


小木馬_狼王羅伯-71.jpg

西頓自畫像(1879年),木馬文化提供

而早在百年前,被後世尊稱為「動物文學之父」的西頓(Ernest Thompson Seton),就已完成了一系列兼具文學性和知識性的動物文學。西頓的《動物記》對日後的自然文學發展影響很深,包括《叢林之書》的作者吉卜林,都受過他的啟發。

新近推出中譯本的西頓動物記,全系列預計有15冊,目前已出版《狼王羅伯》和《愛犬賓果》。書中還有日本動物學家今泉吉晴設計的「動物記小百科」,從西頓當年的寫作軼事、環保理念、動物生態、科普常識等面向,構連讀者對動物和大自然的關懷。

小木馬_愛犬賓果-57_0.jpg


小木馬_愛犬賓果-79.jpg

圖片為日本動物學家今泉吉晴設計的「動物記小百科」,木馬文化提供

西頓厲害的地方,是展現了非常細微的觀察,和深刻的認識,這需要長時間與動物相處,才能描繪出書中主角的個性與特色。譬如在《狼王羅伯》中,西頓以第一人稱的視角,描寫狼與獵人鬥智鬥力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羅伯的智慧、靈性躍然紙上。

西頓所處的時代是美國的拓荒時期,動物保育的概念才剛萌芽,人類仍想征服大自然。但是在他的故事中,人類在和大自然搏鬥之後,敬畏之心會油然從內心而生。這種真實的畏天,是在動物保育觀念已成為口號教條的現代,所難以感受到的。

動物文學描寫主角的雖然是動物,但透過動物,反映出的還是人類的內心世界與時代氛圍。重讀百年前的西頓動物故事,能讓我們思考:人與自然、人與動物之間,究竟如何才是平衡呢?


小木馬_狼王羅伯-15.jpg

圖片取自《狼王羅伯》,木馬文化提供

 

狼王羅伯.jpg給孩子的西頓動物記1:狼王羅伯
Wild Animals I Have Known: Lobo, The king of Currumpaw
作者:厄尼斯特.湯普森.西頓(Ernest Thompson Seton)
譯者:蔡昭儀
出版:木馬文化公司
定價:320元
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愛犬賓果.jpg給孩子的西頓動物記2:愛犬賓果
Bingo, The Story of My Dog
作者:厄尼斯特.湯普森.西頓(Ernest Thompson Seton)
譯者:涂紋凰
出版:木馬文化公司
定價:320元
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作者簡介:厄尼斯特.湯普森.西頓
著名動物畫家、博物學家、作家、探險家、環境保護主義者、印第安文化的積極傳播者、「美洲林學知識小組聯盟」的奠基人、美國童子軍的創始人之一。西頓從小熱愛大自然,悉心研究觀察自然中的飛禽走獸,主張人與動物與環境和平共存,提倡貼近自然的生活方式。他總是手持畫板和筆記本,像幽靈出沒於群山間追尋著動物足跡,寫下動人的動物故事,並為這些故事繪製數幾千幅插畫。西頓一生著作六十多本,也在雜誌發表過400餘文章,最著名者為《我所知道的野生動物》、《動物的狩獵生活》等。西頓一生為動物作傳,有「動物文學之父」的美稱,影響了無數後代的自然書寫者與動物學家。

知識解說者:今泉吉晴
日本知名動物學家,1940年出生於東京。在山梨與岩手的山林中建造小屋,終日眺望溪流、照顧植物,觀察並研究森林裡的地鼠、野鼠、松鼠、飛鼠等小型哺乳類動物。著有《空中出現地鼠》(岩波書局)、《西頓:孩子喜愛的博物學家》(福音館書店)、《飛鼠一家》(新日本出版社)等。譯作有《湖濱散記:森林生活》(小學館)、《西頓動物誌》(紀伊國屋書店),以及《亨利的工作》(福音館書店)等。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