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2018)年的5月和10月,一台白色餐車分別開進了屏東縣車城國小與台中大甲的德化國小。這輛餐車同時也帶來了手藝精湛的廚師、米其林級的美食、有趣的科學實驗、熱情的志工團隊,以及「好好吃」的繪本故事。提倡兒童全人教育的信誼基金會推出的「好好吃故事車」,要以食育合一的方式,讓台灣的孩子愛上「好像很熟悉但其實很陌生」的地方特產食材。
「好好吃故事車」創意來自永豐餘生技總經理何奕佳,因為工作必須時常探訪產地、接觸農場的她,同時也是小學6年級學生的母親,在餐桌上分享食物的故事是她的習慣。但該怎麼讓生活在農村的孩子明瞭土地與食材的價值?她認為只透過教學太過死板了,最好能夠好吃、好玩、好看、好感動!
何奕佳的這份期望,在「好好吃故事車」駛入車城國小與德化國小時,終於實現了。餐車開進校園後,立即「大變身」,除了讓學生認識煎檯、烤箱等廚具設備,在廚師料理餐點時,團隊還會帶著孩子們先進行一場科學實驗,例如自製簡易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測試澱粉含量等。接著再回到餐車前,學校川堂已經被布置成餐廳,洋蔥蕃茄沙拉、法式洋蔥湯、味噌豬肉佐焦糖洋蔥燉飯等,孩子們未曾見識過的佳餚已赫然上桌。
雖然生長在洋蔥的故鄉,但不是每個孩子都喜歡吃洋蔥、敢吃洋蔥。這些既特別又少見的西式套餐料理,讓孩子的味蕾推翻過去的經驗,重新認識洋蔥的美味。
同樣的狀況也發生在德化國小,許多孩子排斥芋頭綿密黏糯的口感,因此來自新加坡的主廚Jimmy格外用心,特別設計了包含軟泥、炸物、脆片並以咖哩調味的沙拉,以及灑上爆米花的芋頭紫地瓜椰香濃湯、慢煮鴨腿芋香薏仁燉飯,還有芋頭口味的冰淇淋甜點。透過廚藝,想讓孩子們知道,家鄉的洋蔥和芋頭真的很好吃、很值得驕傲!
「聽到孩子說,未來想當廚師,要煮好吃的飯給窮人吃,就知道他們的腦海裡已經有一道門被開啟了,那是對未來不同的憧憬與想像。」兩場活動都親自參與、並捲起袖子擔任工作人員的信誼基金會體驗長廖瑞文,回想起孩子們的回饋時,依然充滿感動。
好好吃故事車的最終目的,就是實踐「從產地,到餐桌」,讓孩子知道好的食物來源就在自己身邊——擁有豐富資源的台灣孕育出豐盛蔬果,它們美味的來源不單單存在於餐桌上,還包括在田間被種植、採收的過程,必須總總的加乘,才賦予了食物好吃的價值。
「與其他食育計畫不同的是,我們從食物的產地起跑。餐車料理的食材是孩子非常熟悉的,都是自家的阿公阿嬤、爸爸媽媽種的,盛產時他們可能天天吃、餐餐吃,可是我們製造了不一樣的經驗,意圖讓孩子發現,原來身邊的這種食物這麼好。對於學校老師來說,也更能善用地方豐厚的資源來教學。」廖瑞文說。
這也是好好吃故事車團隊,選擇以科學實驗來「破題」的原因。例如芋頭成長期長達9個月,住在大甲的孩子,想「看」到芋頭的成長著實不難,但光是看,孩子就真的了解芋頭嗎?正好餐車開拔進校園的德化國小校內,就闢了一小塊芋頭田,志工團隊先割下新鮮芋葉,讓孩子倒水在葉片上,進行「滾珠實驗」,再拿學校現有的菩提葉兩相比較,學童才知原來不是每種植物的葉子上,都有絨毛可讓水分集結成水珠。
接著,戴起手套,切開芋頭,觀察切面的花紋,再滴上碘液,發現芋頭會慢慢變成藍黑色、藍紫色,用以證明芋頭含有豐富澱粉。最後,把芋頭煮熟,取湯水加入白醋,因為水煮芋頭會溶出青花素,結果又變色了。
這些簡單的實驗不需要複雜的科學儀器,孩子回家就可以拿洋蔥、紅蘿蔔再次仿作。廖瑞文說:「我們希望帶動孩子主動觀察、關心生活環境的動力,他們未來在下過雨的日子看到芋頭葉,就會想到曾經學過的滾珠現象。」
兩位設計料理的主廚,肩負著顛覆孩子食物刻板印象與味蕾記憶的重任。
「難道洋蔥只能炒蛋或是煮湯?」負責洋蔥料理的Richie也是兩個孩子的爸爸,很明瞭孩子偏好的口味,雖然他設計的每一道菜都使用了洋蔥,但吃起來口感與味道截然不同。前菜是冷菜,他將洋蔥切薄片、泡水,保留清脆又微帶辛辣的口感;而濃湯藉由梅納反應帶來濃厚甜味、燉飯則靠著洋蔥增加香氣,在在希望讓孩子對家門前曬著或賣的洋蔥,看到的不只是價格,也能領略它們的價值。
在台中開餐廳、負責芋頭料理的Jimmy來自新加坡,因為喜愛台灣的豐富物產而在此落地生根。他擅長在料理中設計多重口感,但這次他要求自己拋下「很厲害的菜單」思維,重新站在孩子的立場,規畫一份可以和小朋友「溝通」的料理。Jimmy形容這是「在食物裡放入對的語言」,所以他設計的湯上面浮著爆米花,燉飯裡除了芋頭還有紅白蘿蔔與蛤蜊肉、煎得酥脆的烤鴨。
談到兩位好好吃主廚,廖瑞文說:「他們就像是食物的魔術師,要在短短時間內出菜餵飽80至100個孩子,不但口味能顧慮到孩子的喜好,且精緻的程度完全跟餐廳沒兩樣。」
「這是一場整體性的學習,產地長大的孩子本來就看得到這些食物的原形,而好好吃故事車除了把孩子再熟悉不過的食物變成有別於以往的好吃餐點之外,我們再帶一場好玩的科學實驗,目的是讓孩子知道,好吃的東西不是從廚房而來,是從土地來的,需要農人在種植的時候,細心、耐心的照顧。」
「例如在農人眼中像超難養小孩的芋頭,我們取了被蟲咬傷、碰傷的芋頭,和完好無缺的芋頭一起取湯汁做青花素實驗,發現受傷的芋頭青花素含量確實比較低。」廖瑞文說,藉著這個簡單小實驗,就是想告訴孩子們:每一個能夠被送到市場販售的蔬果,粒粒皆辛苦,因為成長過程有太多病蟲害或天災的威脅,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吃」這份得來不易的「好好吃」料理,感謝農人的用心、感謝土地的照顧。
另一方面,學校老師也相對得到新的刺激與啟發。為了增加校園特色與活化課程,許多學校都積極向外尋求資源,但好好吃故事車的經驗讓老師們發現,其實近在眼前、容易取得的社區農產,就是最佳的現成素材,簡單就地取材,就能利用季節與盛產食材的特性,開發出獨一無二的特色課程。雖然單憑一次的故事車活動,能參與到的學生有限,但往後每年的產季,學校都可以自行比照辦理,重現這樣的活動與實驗。
與活動一起出版的「好好吃故事書」系列《愛吹風的洋蔥》、《好難養的芋頭》是最好的搭配讀物。負責撰文的何奕佳,從洋蔥飄洋過海的歷史開始寫起,講述洋蔥如何從埃及、中東、歐洲、日本,最後來到台灣。氣候濕熱的台灣,照理說不太適合洋蔥生長,但擁有強勁落山風的屏東,卻意外種出了香甜多汁又耐保存的洋蔥。
至於芋頭的故事,不同於快速採收的葉菜或是4、5個月內即可收成的瓜果,芋頭必須種植很久,該怎麼克服水分控制及病蟲害的問題才能豐收?也都是一道道考驗農民智慧的學問。
兩本書都藉由張哲銘寫實的筆觸,描繪出極具即視感的田間風景。例如洋蔥田裡的雜草、生長不良而發爛的洋蔥;因輪作呈現不同風貌的一片片大甲芋田區;或是芋頭天敵福壽螺的粉紅色蟲卵等等,都希望讀者未來有機會來到車城或大甲時,能發現「這就是台灣洋蔥和芋頭的故事」!
活動規劃需要耗費非常長的時間來設計與準備,因為每一場好好吃故事車的活動,都是針對地方物產、產地和產季而設計,故事車開進社區時,也必須是當地農產盛產的季節,所以故事車的活動不僅難以複製,規劃時間也特別長。第三場好好吃故事車,最快將於今年下半年與小朋友見面。
廖瑞文說,雖然收到許多學校的邀約,希望故事車能前去採用他們當地的農產,但故事車實在無法開太快,必須「天時、地利、人和」三元俱足才行。故事車只要一開拔出門,就希望帶給孩子知識與經驗的驚喜、創造生活嶄新的連結。無論是廚師、科學老師、志工團隊或出版部門,大家共同的目標,就是一起來「為孩子做一件重要的事」,一件既好吃、好玩、好看又好快樂的事。●
小朋友也想在家試試看好好吃故事車裡的澱粉實驗嗎?請看阿德老師指導的影片
還有自製神奇顯微鏡,可觀察洋蔥表皮細胞
▇食農路線特搜
2019年春夏之交的閱讀嘉年華「世界閱讀日」,特別以「走讀台灣」為題,串聯全國各縣市圖書館及百家獨立書店共襄盛舉,在4至5月間,策劃了數百項的文學慶典活動,並囊括全台的北中南東甚至離島100條包羅萬象的走讀路線。歡迎利用「Openbook閱讀通」中「找活動」,搜尋你想前往的地方,以下是今年世界閱讀日有關食農的精彩走讀路線,請別錯過。
▇食農路線,推薦書籍
-
《異人茶跡》(蓋亞)
-
《男人的菜市場》(遠流)
-
《水梯田:貢寮山村的故事》(無限)
-
《滇味到龍岡》(二魚文化)
-
《台灣版食通信》(台灣版食通信)
-
《熟手の慢工細活:高雄百工之山線&部落─食農工藝師老手藝》(我己文創)
-
《新港都‧舊食光:高雄巷弄間的百樣滋味》(晨星)
-
《竹籬笆裡的飯菜香:充滿幸福溫度的眷村菜》(群學)
-
《宜蘭味》(宜蘭縣文化局)
-
《花飛、花枝、花蠘仔:台灣海產名小考》(貓頭鷹)
Tags:
(本文圖片來源:信誼小太陽親子書房)
2019年的世界閱讀日以「走讀台灣」為主題,最大特色是:有景點,有路線,還有書單。
Openbook閱讀誌規畫了詳盡深入的事前採訪及追踪報導,期望這些路線與書單不只在活動現場,更能夠長長久久地保存下來,成為日後民眾參考的珍貴文化資源。
去(2018)年的5月和10月,一台白色餐車分別開進了屏東縣車城國小與台中大甲的德化國小。這輛餐車同時也帶來了手藝精湛的廚師、米其林級的美食、有趣的科學實驗、熱情的志工團隊,以及「好好吃」的繪本故事。提倡兒童全人教育的信誼基金會推出的「好好吃故事車」,要以食育合一的方式,讓台灣的孩子愛上「好像很熟悉但其實很陌生」的地方特產食材。
「好好吃故事車」創意來自永豐餘生技總經理何奕佳,因為工作必須時常探訪產地、接觸農場的她,同時也是小學6年級學生的母親,在餐桌上分享食物的故事是她的習慣。但該怎麼讓生活在農村的孩子明瞭土地與食材的價值?她認為只透過教學太過死板了,最好能夠好吃、好玩、好看、好感動!
何奕佳的這份期望,在「好好吃故事車」駛入車城國小與德化國小時,終於實現了。餐車開進校園後,立即「大變身」,除了讓學生認識煎檯、烤箱等廚具設備,在廚師料理餐點時,團隊還會帶著孩子們先進行一場科學實驗,例如自製簡易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測試澱粉含量等。接著再回到餐車前,學校川堂已經被布置成餐廳,洋蔥蕃茄沙拉、法式洋蔥湯、味噌豬肉佐焦糖洋蔥燉飯等,孩子們未曾見識過的佳餚已赫然上桌。
雖然生長在洋蔥的故鄉,但不是每個孩子都喜歡吃洋蔥、敢吃洋蔥。這些既特別又少見的西式套餐料理,讓孩子的味蕾推翻過去的經驗,重新認識洋蔥的美味。
同樣的狀況也發生在德化國小,許多孩子排斥芋頭綿密黏糯的口感,因此來自新加坡的主廚Jimmy格外用心,特別設計了包含軟泥、炸物、脆片並以咖哩調味的沙拉,以及灑上爆米花的芋頭紫地瓜椰香濃湯、慢煮鴨腿芋香薏仁燉飯,還有芋頭口味的冰淇淋甜點。透過廚藝,想讓孩子們知道,家鄉的洋蔥和芋頭真的很好吃、很值得驕傲!
「聽到孩子說,未來想當廚師,要煮好吃的飯給窮人吃,就知道他們的腦海裡已經有一道門被開啟了,那是對未來不同的憧憬與想像。」兩場活動都親自參與、並捲起袖子擔任工作人員的信誼基金會體驗長廖瑞文,回想起孩子們的回饋時,依然充滿感動。
好好吃故事車的最終目的,就是實踐「從產地,到餐桌」,讓孩子知道好的食物來源就在自己身邊——擁有豐富資源的台灣孕育出豐盛蔬果,它們美味的來源不單單存在於餐桌上,還包括在田間被種植、採收的過程,必須總總的加乘,才賦予了食物好吃的價值。
「與其他食育計畫不同的是,我們從食物的產地起跑。餐車料理的食材是孩子非常熟悉的,都是自家的阿公阿嬤、爸爸媽媽種的,盛產時他們可能天天吃、餐餐吃,可是我們製造了不一樣的經驗,意圖讓孩子發現,原來身邊的這種食物這麼好。對於學校老師來說,也更能善用地方豐厚的資源來教學。」廖瑞文說。
這也是好好吃故事車團隊,選擇以科學實驗來「破題」的原因。例如芋頭成長期長達9個月,住在大甲的孩子,想「看」到芋頭的成長著實不難,但光是看,孩子就真的了解芋頭嗎?正好餐車開拔進校園的德化國小校內,就闢了一小塊芋頭田,志工團隊先割下新鮮芋葉,讓孩子倒水在葉片上,進行「滾珠實驗」,再拿學校現有的菩提葉兩相比較,學童才知原來不是每種植物的葉子上,都有絨毛可讓水分集結成水珠。
接著,戴起手套,切開芋頭,觀察切面的花紋,再滴上碘液,發現芋頭會慢慢變成藍黑色、藍紫色,用以證明芋頭含有豐富澱粉。最後,把芋頭煮熟,取湯水加入白醋,因為水煮芋頭會溶出青花素,結果又變色了。
這些簡單的實驗不需要複雜的科學儀器,孩子回家就可以拿洋蔥、紅蘿蔔再次仿作。廖瑞文說:「我們希望帶動孩子主動觀察、關心生活環境的動力,他們未來在下過雨的日子看到芋頭葉,就會想到曾經學過的滾珠現象。」
兩位設計料理的主廚,肩負著顛覆孩子食物刻板印象與味蕾記憶的重任。
「難道洋蔥只能炒蛋或是煮湯?」負責洋蔥料理的Richie也是兩個孩子的爸爸,很明瞭孩子偏好的口味,雖然他設計的每一道菜都使用了洋蔥,但吃起來口感與味道截然不同。前菜是冷菜,他將洋蔥切薄片、泡水,保留清脆又微帶辛辣的口感;而濃湯藉由梅納反應帶來濃厚甜味、燉飯則靠著洋蔥增加香氣,在在希望讓孩子對家門前曬著或賣的洋蔥,看到的不只是價格,也能領略它們的價值。
在台中開餐廳、負責芋頭料理的Jimmy來自新加坡,因為喜愛台灣的豐富物產而在此落地生根。他擅長在料理中設計多重口感,但這次他要求自己拋下「很厲害的菜單」思維,重新站在孩子的立場,規畫一份可以和小朋友「溝通」的料理。Jimmy形容這是「在食物裡放入對的語言」,所以他設計的湯上面浮著爆米花,燉飯裡除了芋頭還有紅白蘿蔔與蛤蜊肉、煎得酥脆的烤鴨。
談到兩位好好吃主廚,廖瑞文說:「他們就像是食物的魔術師,要在短短時間內出菜餵飽80至100個孩子,不但口味能顧慮到孩子的喜好,且精緻的程度完全跟餐廳沒兩樣。」
「這是一場整體性的學習,產地長大的孩子本來就看得到這些食物的原形,而好好吃故事車除了把孩子再熟悉不過的食物變成有別於以往的好吃餐點之外,我們再帶一場好玩的科學實驗,目的是讓孩子知道,好吃的東西不是從廚房而來,是從土地來的,需要農人在種植的時候,細心、耐心的照顧。」
「例如在農人眼中像超難養小孩的芋頭,我們取了被蟲咬傷、碰傷的芋頭,和完好無缺的芋頭一起取湯汁做青花素實驗,發現受傷的芋頭青花素含量確實比較低。」廖瑞文說,藉著這個簡單小實驗,就是想告訴孩子們:每一個能夠被送到市場販售的蔬果,粒粒皆辛苦,因為成長過程有太多病蟲害或天災的威脅,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吃」這份得來不易的「好好吃」料理,感謝農人的用心、感謝土地的照顧。
另一方面,學校老師也相對得到新的刺激與啟發。為了增加校園特色與活化課程,許多學校都積極向外尋求資源,但好好吃故事車的經驗讓老師們發現,其實近在眼前、容易取得的社區農產,就是最佳的現成素材,簡單就地取材,就能利用季節與盛產食材的特性,開發出獨一無二的特色課程。雖然單憑一次的故事車活動,能參與到的學生有限,但往後每年的產季,學校都可以自行比照辦理,重現這樣的活動與實驗。
與活動一起出版的「好好吃故事書」系列《愛吹風的洋蔥》、《好難養的芋頭》是最好的搭配讀物。負責撰文的何奕佳,從洋蔥飄洋過海的歷史開始寫起,講述洋蔥如何從埃及、中東、歐洲、日本,最後來到台灣。氣候濕熱的台灣,照理說不太適合洋蔥生長,但擁有強勁落山風的屏東,卻意外種出了香甜多汁又耐保存的洋蔥。
至於芋頭的故事,不同於快速採收的葉菜或是4、5個月內即可收成的瓜果,芋頭必須種植很久,該怎麼克服水分控制及病蟲害的問題才能豐收?也都是一道道考驗農民智慧的學問。
兩本書都藉由張哲銘寫實的筆觸,描繪出極具即視感的田間風景。例如洋蔥田裡的雜草、生長不良而發爛的洋蔥;因輪作呈現不同風貌的一片片大甲芋田區;或是芋頭天敵福壽螺的粉紅色蟲卵等等,都希望讀者未來有機會來到車城或大甲時,能發現「這就是台灣洋蔥和芋頭的故事」!
活動規劃需要耗費非常長的時間來設計與準備,因為每一場好好吃故事車的活動,都是針對地方物產、產地和產季而設計,故事車開進社區時,也必須是當地農產盛產的季節,所以故事車的活動不僅難以複製,規劃時間也特別長。第三場好好吃故事車,最快將於今年下半年與小朋友見面。
廖瑞文說,雖然收到許多學校的邀約,希望故事車能前去採用他們當地的農產,但故事車實在無法開太快,必須「天時、地利、人和」三元俱足才行。故事車只要一開拔出門,就希望帶給孩子知識與經驗的驚喜、創造生活嶄新的連結。無論是廚師、科學老師、志工團隊或出版部門,大家共同的目標,就是一起來「為孩子做一件重要的事」,一件既好吃、好玩、好看又好快樂的事。●
▇食農路線特搜
2019年春夏之交的閱讀嘉年華「世界閱讀日」,特別以「走讀台灣」為題,串聯全國各縣市圖書館及百家獨立書店共襄盛舉,在4至5月間,策劃了數百項的文學慶典活動,並囊括全台的北中南東甚至離島100條包羅萬象的走讀路線。歡迎利用「Openbook閱讀通」中「找活動」,搜尋你想前往的地方,以下是今年世界閱讀日有關食農的精彩走讀路線,請別錯過。
▇食農路線,推薦書籍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延伸閱讀
好書行腳》你說,日治初期的台北到底有什麼?
【編按】「好書行腳」系列找來了各行業中環島的職人,有畫家、作家、音樂人,甚至外國人,一起寫下他們閱讀台灣的過程。每篇文章都有專屬的延伸書單,... 閱讀更多
好書行腳》揹著吉他的音樂社工小賴:越過一座山,尋找生活的長相
【編按】「好書行腳」系列找來了各行業中環島的職人,有畫家、作家、音樂人,甚至外國人,一起寫下他們閱讀台灣的過程。每篇文章都有專屬的延伸書單,... 閱讀更多
走讀台灣》我們都是秦得參?——賴和,以及《日據時代的十種生存法則》
2019年的世界閱讀日以「走讀台灣」為主題,最大特色是:有景點,有路線,還有書單。...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