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對自由有執著的嚮往/她心裡知道/一把吉他一隻狗/就能帶她去最遠的地方/她浸泡在快速和競爭的世界/偷偷捍衛著自己的渴望/在田邊 在山裡 在海邊歌唱/一次一次確定 那不是夢/是愚鈍卻珍貴的理想
這是我在2019年春天來臨的時候,為自己寫的詩《長濱的家》裡頭的句子。我一直覺得,「移動」會帶來救贖。每當生命遇到困境或解不開的結,短暫的流浪,總是能帶給我嶄新的視野和重新面對的力量,只是,卻沒有想過有這麼一天,我會真的遠離都市,搬到偏鄉。
我是一位獨立歌手、背著吉他的社工,大家都叫我小賴。這幾年持續帶領特殊族群,創作他們自己的生命之歌,也曾出過一本書《背著吉他靠近你》、一張專輯《一生一張單程車票》。我的第一趟環島旅行是在2011年,當時聲帶受損、連續3個月發不出聲音,身心非常脆弱,後來受到電影《帶一片風景走》的啟發,決定帶著我的狗(小熊),走入台灣最美的地方。
那是我第一次深刻感覺到,「活在台灣這片土地,真好!」我們(一人一狗)遇到各式各樣的人,他們送飲料、食物、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我深鎖許久的眉頭,開闊了起來。我永遠記得我騎著那台50cc的小綿羊,經過14天風吹日曬,最後載滿了勇氣回家。
接下來好多年,我用不同的方式出走,與背包客棧合作音樂換宿、籌辦「為愛而演:一人一故事」劇場環島、書店講座、專輯演唱會。為了讓熱情有用武之地,也為了在社會上生存,我不停地走出自己的舒適圈。
▉我們的心,其實比腳還累
「我們的心,其實比腳還累。」這是繪本《撲克臉》裡的句子。當我慢下來凝視這段話,忍不住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因為它幾乎解釋了為什麼像我這樣一個土生土長的台北孩子,要越過一座山,跑到台東的海邊,住下來。
台北是我的家,因為有我深愛的爸媽;可台北也不是我的家,因為在這裡我慢不下來。我的心被城市的快速和孤寂吞噬著,所以必須離開,這是我所能想到最誠實的答案。
我漸漸覺得,「家」應該是一個能夠讓自己適情適性地生長/生活的所在。
作為一個自由工作者,數年來我走了很多路,閱讀過無數的生命故事,在黑暗的角落,我看見人性的光芒,也試著用音樂療癒他人,讓每個人心裡的垃圾,一次次清倒出來。直到有天終於發現,自己累了;也才敢於承認,相較他人,我自己心裡的垃圾,來不及丟。
在台北很好,每天思考「怎麼前進」、「怎麼不被這個社會淘汰」,是一種人群相互推擠下的本能反應。熬夜、早起,一周之內北、中、南來回,已成我的日常。它讓我有好的工作機會、有熱情在社會上闖蕩,但很多時候回到家,只剩下躺床的力氣,我發現我不想、也不能繼續這樣過日子。
從小,我就不是喜歡競爭、比較的人,每當大人口中說出「誰家的某某怎麼樣,為什麼你就不能跟他一樣」時,總會忍不住地想:「啊我就不是他啊!怎麼可能一樣?」
學生時代在音樂性社團,有人爭先恐後想當主唱,我卻很開心能待在他們的背後,當一個稱職的合音天使,唱出獨特又能為主旋律加分的聲線,搭配卻不互搶,不起眼卻很重要。
也許就是這種「幹嘛非要第一」的個性,讓繁華的都市與大排長龍的店家,永遠不是適合我的選項,我也永遠都不知道哪間店網路評分最佳。我討厭搶、討厭擠,可是那時的我不知道,除了快速和便利,生活還可以怎麼樣,直到2014年,我揹著吉他、換上不同的視角,走進台灣各地的小巷弄、老街道,對生活的想像,才開始翻轉。
▉開啟體會老舊美學的眼睛
首先衝擊我的是關於「美感」這件事。鹿港的「小艾人文工坊」維持了清代古色古香的閩式建築,和主打年輕族群的背包客棧融合在一起,絲毫沒有違和感,還促成了許多國內外旅行者的文化交流。
小艾人文工坊的老闆許大哥說:「在外頭繞了一圈,才發現,還是自己的家鄉最好。」他除了經營住宿空間,也致力於古厝保存,努力讓年輕人聚集在鹿港,為充滿歷史的巷弄,增添新的色彩。
我看著一群人為了一場巷弄間的音樂會,花大把時間除草、整地、做裝置藝術,讓街坊鄰居可以在紅磚老房子裡,體驗不同的感受。在我心裡滿是感動,那是一種花錢買不到的踏實感。
小賴 Laiyiting - [聽說那裡有故事]@鹿港小艾 20140828
還有嘉義的「碰碰諸羅山」,我見識到木頭傢俱、有年代的鐵窗、馬賽克磁磚,可以整理得如此乾淨舒爽、那麼的美麗。主人「老狼」的屋子如同他自己,給人滿滿的安心和自在感,他說:「不論你是誰,這裡都能將你包容。」我非常享受在這裡靜靜坐著的每分每秒,好希望時間能夠再走慢一點。
原來,人並不需要因為慢,而感到焦慮不安,那是我在成長過程裡未曾體會過的步調。我開始詫異自己過去對「舊」的物品,從來沒有用欣賞的角度體會過,接著想起爸爸從小長大的彰化老家,其實也存在著傳承了智慧與情感的「老味道」,在那以後,與老家之間隔著的那層紗,彷彿也被掀開了。
▉遠得好:有個特別的開關被打開了
以前,總認為交通不便利是件麻煩事,而「偏遠」的地方只適合退休、度假。然而在一次次行旅過程中,我卻不斷地被地方上所建立的凝聚感深深吸引和鼓舞。
位於台中大雅區的「大家書房」,是一間網路搜尋不到地址的書店,所在地忠義社區,是台中如今僅存的眷村。我最喜歡創辦人奚浩老師寫在牆面上的這句話:「故事在此,大家聚集」。這裡有大學生志工陪讀,歡迎小朋友來看書,也歡迎想了解眷村文化的外地人前來交流。書店裝載著人們的故事,使得我每次在這裡作劇團演出,都充滿情感的流動。
我與劇團夥伴在此表演,已有3年時間。有一回,眷村某大哥提到他們小時候和街坊鄰居玩耍、抓小動物的童年生活,逗得全場笑聲此起彼落,人與人之間簡單而靠近。那是我也曾經歷過的、但隨著搬進公寓大樓,就不再擁有的童年回憶。而眼前聚集著人們說說笑笑的大家書房,好似把時空拉回到過去那個純樸的年代。
青年返鄉或移居鄉村,為了實現心中理想的生活,以不同於起高樓、蓋大廈的思維,拼湊了慢、簡單、純樸的生活樣貌,我在台東就遇見許多這樣的故事。
台東,這個被稱為「後山」的地方,在山和海的環繞之下,擁有得天獨厚的大自然景觀,很多事情也因為所謂的「不便利」,被保留或創造出來。
我看見人們種菜、採集果實、手做編織、自己做木工打造家屋,覺得很有「生活感」,而不是花錢找業者打造一個樣品屋,把自己搬進去,人和住宅的關係,被縫合得找不到空隙。
在台東,步調不知不覺就會慢下來,就像有一個特別的開關,內心蠢動的浪漫細胞、幽默感,會一再被打開。我慢慢發現自己在這裡最自在,散步、看星星、去海邊生火取暖,那時每次路過台東,我總在想,當這些浪漫的事變成日常,會是什麼感受?我會變成什麼樣子?從那時候開始,內心某個地方,被台東填了起來,離開以後,像是拼圖少了一塊,久久無法忘懷。
▉越過一座山,找到生活的新頁
就這樣,有幸在台東遇見一個又一個與自己相似的靈魂,我們都不甘心把自己交給這個快速運轉的世界,深怕一不小心就變成機器,寧願過得慢一點。而這些人也給了我勇氣,告別台北。
2018年,我帶著我的狗小熊,租了一間舊平房,搬到台東的海邊生活。我還是時常需要越過山頭到外地工作,可是既定的工作安排比一年前已少了三分之二。「那其他時間妳都在幹嘛?」朋友問。「生活」,我很自在地說。
起床、打開門吹海風、做早餐;溜狗、欣賞路邊的野花野草、摘回家做乾燥花;創作、寫歌、備課;跟鄰居聊天、參加聚會、手作活動,這些就是我的日常。
慢慢發現,在山海之間走動,腳比較不累,即使勞動的時間多了許多,地方的親切為現實的苦澀調了味,當那些浪漫變成日常,生存的挑戰依舊,可心裡的垃圾少了,笑聲變多了。
日子都是有苦有樂,並沒有什麼地方只有純粹的快樂和自由,你問我少了些工作機會、少了點錢,會不會後悔?現在回答或許還太早,但請容我這樣說──
「早晨的陽光,斜斜照進舊窗框,像一塊透明的畫布,拉開生活的長相,這是我每天起床見到的風景。有機會,請你親自來看一看,我所越過的那座山。」●
▇行腳彰化,走讀路線
2019年春夏之交的閱讀嘉年華「世界閱讀日」,文化部特別以「走讀台灣」為題,串聯全國各縣市圖書館及百家獨立書店共襄盛舉,在4至5月間,策劃了數百項的文學慶典活動,並囊括全台的北中南東甚至離島100條包羅萬象的走讀路線。歡迎利用「Openbook閱讀通」中「找活動」,搜尋你想前往的地方,以下是彰化縣今年世界閱讀日的精彩走讀路線,請別錯過。
▇行腳彰化,推薦書籍
-
《11元的鐵道旅行》(遠流)
-
《男人的菜市場》(遠流)
-
《尋蹤:走讀彰化文學故事》(彰化縣文化局)
-
《老街誌》(晨星)
-
《古厝斜陽憶鹿港》(揚智文化)
-
《鹿港天后宮——老照片專輯》(鹿港天后宮)
-
《鹿港意樓:慶昌行家族史研究》(晨星)
-
《鹿港丁家大宅》(晨星)
-
《鹿港工藝八大家》(晨星)
-
《誠意呷水甜:鹿港阿振肉包羅曼史》(天下雜誌)
-
《有人在鹿港搞鬼》(四也)
-
《鹿港龍山寺》(遠流)
-
《行過洛津》(時報)
-
《老屋顏》(馬可孛羅)
Tags:
(圖片提供:賴儀婷,攝影:凡人影像)
【編按】「好書行腳」系列找來了各行業中環島的職人,有畫家、作家、音樂人,甚至外國人,一起寫下他們閱讀台灣的過程。每篇文章都有專屬的延伸書單,與走讀路線。看完文章後,不妨按文索驥,以好書行腳台灣。
紀錄片導演楊力州說:「小賴的文字跟她的音樂一樣,溫柔地記錄下那些孤單的靈魂,當闔上書本時才發覺,自己其實也在裡面。」《背著吉他靠近你》作者小賴,是一邊教烏克麗麗、一邊創作的獨立音樂人,同時也是個非典型的社工。她一個人、一把吉他,走遍全台各地,服務於精障者、特殊兒童、流浪動物之家等各種團體。她用音樂陪伴許多社會邊緣無助的心靈,也撫慰了在團體裡默默付出的志工們疲憊的身心。她服務人群的起心動念,始於一場音樂環台之旅;她最後移居偏鄉,在台東找到與自己相似的靈魂。且看以下小賴行走全台各角落遇見的人事物,並如何從「舊與慢」當中,找到填滿生活的勇氣與熱情。
這是我在2019年春天來臨的時候,為自己寫的詩《長濱的家》裡頭的句子。我一直覺得,「移動」會帶來救贖。每當生命遇到困境或解不開的結,短暫的流浪,總是能帶給我嶄新的視野和重新面對的力量,只是,卻沒有想過有這麼一天,我會真的遠離都市,搬到偏鄉。
我是一位獨立歌手、背著吉他的社工,大家都叫我小賴。這幾年持續帶領特殊族群,創作他們自己的生命之歌,也曾出過一本書《背著吉他靠近你》、一張專輯《一生一張單程車票》。我的第一趟環島旅行是在2011年,當時聲帶受損、連續3個月發不出聲音,身心非常脆弱,後來受到電影《帶一片風景走》的啟發,決定帶著我的狗(小熊),走入台灣最美的地方。
那是我第一次深刻感覺到,「活在台灣這片土地,真好!」我們(一人一狗)遇到各式各樣的人,他們送飲料、食物、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我深鎖許久的眉頭,開闊了起來。我永遠記得我騎著那台50cc的小綿羊,經過14天風吹日曬,最後載滿了勇氣回家。
接下來好多年,我用不同的方式出走,與背包客棧合作音樂換宿、籌辦「為愛而演:一人一故事」劇場環島、書店講座、專輯演唱會。為了讓熱情有用武之地,也為了在社會上生存,我不停地走出自己的舒適圈。
▉我們的心,其實比腳還累
「我們的心,其實比腳還累。」這是繪本《撲克臉》裡的句子。當我慢下來凝視這段話,忍不住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因為它幾乎解釋了為什麼像我這樣一個土生土長的台北孩子,要越過一座山,跑到台東的海邊,住下來。
台北是我的家,因為有我深愛的爸媽;可台北也不是我的家,因為在這裡我慢不下來。我的心被城市的快速和孤寂吞噬著,所以必須離開,這是我所能想到最誠實的答案。
我漸漸覺得,「家」應該是一個能夠讓自己適情適性地生長/生活的所在。
作為一個自由工作者,數年來我走了很多路,閱讀過無數的生命故事,在黑暗的角落,我看見人性的光芒,也試著用音樂療癒他人,讓每個人心裡的垃圾,一次次清倒出來。直到有天終於發現,自己累了;也才敢於承認,相較他人,我自己心裡的垃圾,來不及丟。
在台北很好,每天思考「怎麼前進」、「怎麼不被這個社會淘汰」,是一種人群相互推擠下的本能反應。熬夜、早起,一周之內北、中、南來回,已成我的日常。它讓我有好的工作機會、有熱情在社會上闖蕩,但很多時候回到家,只剩下躺床的力氣,我發現我不想、也不能繼續這樣過日子。
從小,我就不是喜歡競爭、比較的人,每當大人口中說出「誰家的某某怎麼樣,為什麼你就不能跟他一樣」時,總會忍不住地想:「啊我就不是他啊!怎麼可能一樣?」
學生時代在音樂性社團,有人爭先恐後想當主唱,我卻很開心能待在他們的背後,當一個稱職的合音天使,唱出獨特又能為主旋律加分的聲線,搭配卻不互搶,不起眼卻很重要。
也許就是這種「幹嘛非要第一」的個性,讓繁華的都市與大排長龍的店家,永遠不是適合我的選項,我也永遠都不知道哪間店網路評分最佳。我討厭搶、討厭擠,可是那時的我不知道,除了快速和便利,生活還可以怎麼樣,直到2014年,我揹著吉他、換上不同的視角,走進台灣各地的小巷弄、老街道,對生活的想像,才開始翻轉。
▉開啟體會老舊美學的眼睛
首先衝擊我的是關於「美感」這件事。鹿港的「小艾人文工坊」維持了清代古色古香的閩式建築,和主打年輕族群的背包客棧融合在一起,絲毫沒有違和感,還促成了許多國內外旅行者的文化交流。
小艾人文工坊的老闆許大哥說:「在外頭繞了一圈,才發現,還是自己的家鄉最好。」他除了經營住宿空間,也致力於古厝保存,努力讓年輕人聚集在鹿港,為充滿歷史的巷弄,增添新的色彩。
我看著一群人為了一場巷弄間的音樂會,花大把時間除草、整地、做裝置藝術,讓街坊鄰居可以在紅磚老房子裡,體驗不同的感受。在我心裡滿是感動,那是一種花錢買不到的踏實感。
還有嘉義的「碰碰諸羅山」,我見識到木頭傢俱、有年代的鐵窗、馬賽克磁磚,可以整理得如此乾淨舒爽、那麼的美麗。主人「老狼」的屋子如同他自己,給人滿滿的安心和自在感,他說:「不論你是誰,這裡都能將你包容。」我非常享受在這裡靜靜坐著的每分每秒,好希望時間能夠再走慢一點。
原來,人並不需要因為慢,而感到焦慮不安,那是我在成長過程裡未曾體會過的步調。我開始詫異自己過去對「舊」的物品,從來沒有用欣賞的角度體會過,接著想起爸爸從小長大的彰化老家,其實也存在著傳承了智慧與情感的「老味道」,在那以後,與老家之間隔著的那層紗,彷彿也被掀開了。
▉遠得好:有個特別的開關被打開了
以前,總認為交通不便利是件麻煩事,而「偏遠」的地方只適合退休、度假。然而在一次次行旅過程中,我卻不斷地被地方上所建立的凝聚感深深吸引和鼓舞。
位於台中大雅區的「大家書房」,是一間網路搜尋不到地址的書店,所在地忠義社區,是台中如今僅存的眷村。我最喜歡創辦人奚浩老師寫在牆面上的這句話:「故事在此,大家聚集」。這裡有大學生志工陪讀,歡迎小朋友來看書,也歡迎想了解眷村文化的外地人前來交流。書店裝載著人們的故事,使得我每次在這裡作劇團演出,都充滿情感的流動。
我與劇團夥伴在此表演,已有3年時間。有一回,眷村某大哥提到他們小時候和街坊鄰居玩耍、抓小動物的童年生活,逗得全場笑聲此起彼落,人與人之間簡單而靠近。那是我也曾經歷過的、但隨著搬進公寓大樓,就不再擁有的童年回憶。而眼前聚集著人們說說笑笑的大家書房,好似把時空拉回到過去那個純樸的年代。
青年返鄉或移居鄉村,為了實現心中理想的生活,以不同於起高樓、蓋大廈的思維,拼湊了慢、簡單、純樸的生活樣貌,我在台東就遇見許多這樣的故事。
台東,這個被稱為「後山」的地方,在山和海的環繞之下,擁有得天獨厚的大自然景觀,很多事情也因為所謂的「不便利」,被保留或創造出來。
我看見人們種菜、採集果實、手做編織、自己做木工打造家屋,覺得很有「生活感」,而不是花錢找業者打造一個樣品屋,把自己搬進去,人和住宅的關係,被縫合得找不到空隙。
在台東,步調不知不覺就會慢下來,就像有一個特別的開關,內心蠢動的浪漫細胞、幽默感,會一再被打開。我慢慢發現自己在這裡最自在,散步、看星星、去海邊生火取暖,那時每次路過台東,我總在想,當這些浪漫的事變成日常,會是什麼感受?我會變成什麼樣子?從那時候開始,內心某個地方,被台東填了起來,離開以後,像是拼圖少了一塊,久久無法忘懷。
▉越過一座山,找到生活的新頁
就這樣,有幸在台東遇見一個又一個與自己相似的靈魂,我們都不甘心把自己交給這個快速運轉的世界,深怕一不小心就變成機器,寧願過得慢一點。而這些人也給了我勇氣,告別台北。
2018年,我帶著我的狗小熊,租了一間舊平房,搬到台東的海邊生活。我還是時常需要越過山頭到外地工作,可是既定的工作安排比一年前已少了三分之二。「那其他時間妳都在幹嘛?」朋友問。「生活」,我很自在地說。
起床、打開門吹海風、做早餐;溜狗、欣賞路邊的野花野草、摘回家做乾燥花;創作、寫歌、備課;跟鄰居聊天、參加聚會、手作活動,這些就是我的日常。
慢慢發現,在山海之間走動,腳比較不累,即使勞動的時間多了許多,地方的親切為現實的苦澀調了味,當那些浪漫變成日常,生存的挑戰依舊,可心裡的垃圾少了,笑聲變多了。
日子都是有苦有樂,並沒有什麼地方只有純粹的快樂和自由,你問我少了些工作機會、少了點錢,會不會後悔?現在回答或許還太早,但請容我這樣說──
「早晨的陽光,斜斜照進舊窗框,像一塊透明的畫布,拉開生活的長相,這是我每天起床見到的風景。有機會,請你親自來看一看,我所越過的那座山。」●
▇行腳彰化,走讀路線
2019年春夏之交的閱讀嘉年華「世界閱讀日」,文化部特別以「走讀台灣」為題,串聯全國各縣市圖書館及百家獨立書店共襄盛舉,在4至5月間,策劃了數百項的文學慶典活動,並囊括全台的北中南東甚至離島100條包羅萬象的走讀路線。歡迎利用「Openbook閱讀通」中「找活動」,搜尋你想前往的地方,以下是彰化縣今年世界閱讀日的精彩走讀路線,請別錯過。
▇行腳彰化,推薦書籍
《11元的鐵道旅行》(遠流)
《男人的菜市場》(遠流)
《尋蹤:走讀彰化文學故事》(彰化縣文化局)
《老街誌》(晨星)
《古厝斜陽憶鹿港》(揚智文化)
《鹿港天后宮——老照片專輯》(鹿港天后宮)
《鹿港意樓:慶昌行家族史研究》(晨星)
《鹿港丁家大宅》(晨星)
《鹿港工藝八大家》(晨星)
《誠意呷水甜:鹿港阿振肉包羅曼史》(天下雜誌)
《有人在鹿港搞鬼》(四也)
《鹿港龍山寺》(遠流)
《行過洛津》(時報)
《老屋顏》(馬可孛羅)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集結全台20縣市圖書館、150家獨立書店、15所國家級博物館,共計100條走讀台灣路線,超過200場活動,620個閱讀空間大串聯
六大走讀主題,活動全攻略
活動懶人包
指導單位:
協辦單位:
全台閱讀好夥伴,全力相挺,請點選以下單位,好讀又好玩,作伙去:
【島讀共同體】鷹飛基隆:從尋找黑鳶重新認識基隆歷史 熱烈報名中!
閱讀通信 vol.298》在小說的世界得到自由
延伸閱讀
好書行腳》色色的日本人的歐吉桑:單車和書一樣,都能改變人生
【編按】「好書行腳」系列找來了各行業中環島的職人,有畫家、作家、音樂人,甚至外國人,一起寫下他們閱讀台灣的過程。每篇文章都有專屬的延伸書單,... 閱讀更多
好書行腳》親子作家王文華:潭在右手邊——我的日月潭踩踏
「好書行腳」系列找來了各行業中環島的職人,有畫家、作家、音樂人,甚至外國人,一起寫下他們閱讀台灣的過程。每篇文章都有專屬的延伸書單,與走讀路線。... 閱讀更多
好書行腳》走畫自然.尋找初心,《大嬸的寫生壯遊》孫傳莉用圖文導覽台東
【編按】「好書行腳」系列找來了各行業中環島的職人,有畫家、作家、音樂人,甚至外國人,一起寫下他們閱讀台灣的過程。每篇文章都有專屬的延伸書單,...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