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現場之1》等我眼睛說OK

文字、攝影:王志元

 

2016年4月,春季檔日劇《重版出來》在網路上引起一片「出版熱」,每集結束,臉書上總大量刷新著台灣各出版社編輯的劇評心得與從業辛酸淚。劇中描寫新人漫畫編輯,如何與畫家、行銷業務等等各出版環節周旋合作,最後讓書籍成功面市,並在出版寒冬中達到令人熱血的銷量。

日文「重版出來」,即是中文「再刷」之意。最令編輯們熱淚盈眶的,大概就是劇中主角與同事一群人,在居酒屋裡共同為新人主角負責的書達成再刷目標,共同拍手喝采做慶祝儀式一幕。沒有一位出版從業人員不想走進那樣的夢幻場景中;而每個在出版業裡打滾得滿身是傷的人,也都知道某些戰友該是其中一員。

例如,車增暉就該在裡頭一起舉杯慶祝。

車增暉是通南彩色印刷的業務經理,今年48歲的他,兩頰豐潤,像麵包超人,也像笑開的彌勒。知道我們來訪,他熱情握手招呼,領我們走過印刷廠一樓機械運轉的轟隆聲,來到二樓會客室。

▉​出版的黃金年代

他接待朋友有個草根老派的SOP,邊泡上老人茶,邊謝對方大老遠跑一趟,接著抱怨起政府政策:「一例一休,搞得大家都很慘,老闆慘員工也慘。有養父母親有養家庭的,有貸款房貸的,現在沒得加班。我們這行一定要加班,尤其禮拜六禮拜天,出版社休息,我們就要想辦法把手邊的東西消化掉。」

印刷廠工人.jpg

接著他聊起業界八卦:土城哪一家印刷廠又倒了,黑道進駐,出版社要書可以,拿三折現金換。兩三泡茶過去,會客室水氣氳氤,知道又有廠商撐不過寒冬,情景就像大家圍在一起生火取暖。

採訪時間接近農曆新年,「以前我們尾牙最高紀錄,送了客戶整套家庭劇院,我們通常都是最大獎」。老派業務體貼,還不用開口問問題,他先自行找到切入點,講起這些年印刷業興衰。

往昔印刷產業在車增暉口中,不像我們印象中吵雜、工人全身沾染油墨的樣子,倒像電影《五億探長雷洛傳》中紙醉金迷的世界。「以前都是客戶抱著現金來請你插件,哪有在給客戶看印的,都是在拚速度。客戶來,中午就把他帶出去喝,每個人叫一碗魚翅、叫一堆菜,把客戶灌一灌。我們也不用付帳,丟個名片,就知道哪家印刷廠,到了月底再來收帳。」

車增暉畢業於復興美工,踏入印刷業約莫是民國80年代初期,台灣景氣正好。在此之前,車增暉一路從小美工當上汽車雜誌總編。「那時候我每天加班、熬夜,真的很煩,身體都搞壞了。剛好一個前輩,印刷公司副總,他就說要不要來嘗試,勾引我去那邊做做看。一開始只是玩的心態,沒想到一做做了23年。」

車增暉在印刷產業裡「玩」出優勢。他出身美工設計,也做過雜誌,每個流程眉角他都了然於心,成為出版社與印刷師傅間的溝通橋樑,很快累積了許多死忠客戶,才5年時間,便從業務、主任、經理,一路當到副總,當時他才31歲。

「我以前景氣好的時候,10萬塊以下的案子看都不看,囉嗦的客戶我也不接,票期超過3個月,不接。」車增暉說。笑裂口的彌勒語氣裡還有殘餘尚未被不景氣磨平的傲氣。「聯合文學以前最高一年給過我八十多本書啊。」

▉老印刷人的膽識

12年前車增暉來到通南彩色印刷,當時通南只是個小型代工廠,只能二手接別家印刷廠做不完的單子。業務實力講的是手頭客戶量,車增暉帶來訂單,力促通南印刷轉型。

「通南早期以前都是印一些很粗的東西,比如什麼DM海報、教科書這種。」車增暉剛進通南時,老闆覺得奇怪,怎麼身為業務一天到晚都待在辦公室裡?「因為別的業務是把案子丟進來,給工務來做就好。我是自己去掌控,客戶來我陪他看印。不懂的,或是要什麼感覺,我可以幫他溝通,告訴師父怎麼弄。我們家那時候墨用得不是很好,版材(印刷製版)也不好,我就換廠商,然後也跟師傅革命心態。原本印個60分就可以了,我要求到百分之90。」

時光在談笑間快速流轉,彷彿高速運轉的印刷機滾筒。前一秒還是個印書如制金箔的年代,首刷一、兩萬本,再版曾到22萬本;下一秒卻黃粱夢醒,轉眼就從富貴榮華回到這水氣繚繞的四方小會客室。

「差不多17年前景氣開始下滑。不是一下子,都是一點點、一點點。那時都覺得景氣差只是暫時的。以前過年都忙到翻,會從9月就忙到過完年。現在不是,過年都沒事啊。」車增暉邊說,邊將茶壺裡已經泡爛的茶葉倒進垃圾桶裡。

依照通南印刷廠的資料, 2016年印刷總件數376件,再刷168件,新書208件,首刷數從300本到2000本都有。以這數字為基礎,不過才20年前的榮景,如今已像是博物館裡的恐龍骨骸模型,壯觀得不切實際。

四色機.jpg
耗資不斐的六色機。

但即便業務量下降,通南印刷最近為因應一例一休,仍引進新機器六色印刷機。「所謂六色機,就是四色機,加一個特別色,再加一個水性光。那我們的印刷是從黑、藍、紅、黃,再疊上特別色 再疊上油。以往印完書還得拿到別的地方上水,現在可以一次完成。這機器台灣印刷廠有的不多,上水性光有個紅外線烤箱會烤一下,你最起碼替客戶省一倍時間。」問車增暉公司這樣投資不怕嗎,他回答:「你今天要生存,就是要把武器弄出來。」這是老印刷人的膽識,也是對客戶的體貼。

▉​缺席的戰友

問起車增暉觀察書市為什麼下滑,他想也不想便回答:「很簡單嘛,以前父母親賺得多,物價沒增高,都常給小孩零用錢。以前汪東城的書,三本內頁一模一樣,只有封面不一樣,年輕人就是一次買三本啊,一千多塊耶!」

「再來是電腦太發達,大家隨時上網都可以查資料,手機也可以上網查一些資訊。自從電腦先進以後,全部都被衝擊到。」那這些受到衝擊而離開戰場的戰友們,都轉行做些什麼呢?「以前一個出版社編輯,離開後去賣啤酒當業務,在FB上常看到啊。」車增暉說。連人與人之間的聯繫都得藉由網路,每人每天的閱讀總量被臉書等社群網站稀釋,加上薪資停滯,書籍市場逐漸萎縮並不難想像。

「對這行業有點倦怠了,看不到遠景。」車增暉父母做的是餐飲業,這兩、三年他也常煮東西、練手感,想替自己留點轉行的後路。

話雖說得悲情,但談起印刷本業的趣事,車增暉仍口氣生動活潑像個初入行的熱血青年。「有的設計師會拿筆電、手機來對色啊,我真的沒騙你啊。他就很大聲講,我們都這樣看色的啊!那我們也有個性,回他這能當標準色嗎?那要不你拿同樣檔案再開另一部電腦來看看,顏色一定不一樣。」車增暉模仿設計師囂張口吻:「我這是蘋果牌的ㄋㄟ。」

那從業至今最滿意哪本書呢?車增暉抽起會客室書架上一本畫冊,是繆思文化出版的畫冊《愛麗絲漫遊奇境》。「這本當初出版社的人拿著原書來給我看,我跟他說顏色錯了,他們說怎麼可能。結果我印出來,國際書展的時候德國的原著畫家來,是個女生,她就說我們印得很漂亮。」

缺席的見證人.jpg

「我經手的每一本書都是親眼看過才出去的,我眼睛說ok了,師傅才敢印。我就像客戶的印務一樣,這麼多年,我扮演的是這種角色,用我的專業來幫客戶把關。我品質該做的部分都做了,你書也寫得很專業,照片拍也拍得很好,結果賣不好,你真的有一些失落感。」車先生指指自己,眼睛睜得老大說。那雙眼曾看過最奢華的年代,當然也見證最蕭條的現在,理應八風不動,此刻卻仍有困惑。

車增暉小心翻看著手上畫冊,表情像打開了珍貴的家庭相簿。他是《重版出來》裡的缺席者之一,在過往無數個編輯、行銷們酒酣耳熱的慶功宴席外,在震耳欲聾的機械運轉背景噪音裡,用同樣殷切的眼神,看顧著一張張從印刷機裡流瀉而出、亮閃著光的紙張。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