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423世界閱讀日活動,高雄「小房子書舖」號召社區家庭在5月的第一個星期日,帶著野餐盒、一本大人小孩都愛的繪本,以及假日午後的好心情,到鄰近的「生日公園」聽爸爸用台語唸故事。
▉到住家附近,全家一起輕鬆讀
這項「帶一本書去野餐」活動今年是第二度舉辦,活動承辦人小房子書舖店長謝沛霓因為常聽到朋友說「我也想讀書,但實在沒時間……」,於是規畫了這個「不打擾日常生活」的活動。兩小時的時間並不需要挪移行事曆,場地就在鄰近的公園,不必大費周章收拾行李,全家人牽起手就能立刻出發。
「室外朗讀是不同於室內閱讀的體驗,」謝沛霓說:「抽離日常的環境,會有不同的閱讀樂趣。」在野餐墊上,沒有嘮叨要正襟危坐的大人,媽媽盤腿抱著孩子,幾個孩子自成一國,或許小草小花與飛舞的蝴蝶蜻蜓也來摻一腳,「車聲、人聲、腳步聲,各種流動的風景都能納入故事中。」
2017年的「帶一本書去野餐」活動,由作家黃郁欽與太太陶樂蒂朗讀繪本《我家在這裡》,正好呼應這個小而美的微閱讀活動。「有些家庭每到周末就急忙收行李到遠處露營,但我們是不是有好好欣賞過住家附近公園的一花一木?是不是真的認識我們的家呢?」
謝沛霓說,一直以來,小房子書舖並不大張旗鼓推廣閱讀,活動基調多以「輕鬆的、舒適的、生活的」為主。去年活動的主題繪本《我家在這裡》與居住環境連結,共有20個家庭、超過100人參與,「好友家庭相約野餐讀書,就很生活化。」除了家庭,也有學生、一般成人以及附近運動的老人家,從好奇觀望到加入活動,改變了公園制式的活動空間。
▉爸爸說故事,效果不一樣
除了延續去年在室外閱讀的美好體驗,今年的「帶一本書去野餐」更增加了「爸爸台語朗讀」的條件,讓人期待加入不同元素後,能激發更多閱讀樂趣。
「爸爸說故事」與「媽媽說故事」有什麼差別?兒童發展醫學專家王宏哲在《孩子的教養,你做對了嗎?》一書中,引述哈佛大學的研究指出:「父親說故事,更能激發孩子抽象的能力,同時提升孩子展現更強的語言力。」
澳洲教育心理學者杜斯瑪(Elisabeth Duursma)也指出:父親唸故事書給兩歲後的孩子聽,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父母雙方說故事的方法各不相同,媽媽通常與孩子互動較多,了解孩子語言發展的程度,因此在瀏覽繪本文字後,會轉化為孩子了解的詞彙,在互動中也會選擇較具體的問題,譬如討論書本中或當場可見之物,專業上稱為「即時話語」(immediate talk),讓孩子容易吸收。
而大多數的父親則是簡單掃過圖片後就開始說故事,問的問題較抽象,更能激發孩子的思考與想像力。爸爸與孩子的討論,偏向預測故事情節的發展、說明解釋與書本內容相關的知識等,稱之為「非即時話語」(non-immediate talk)。
研究顯示,說故事時運用越多「非即時話語」,對孩子的語言發展越有幫助。例如,媽媽常用老師般的口吻和孩子互動:「你看到幾顆蘋果?」爸爸則可能會問:「喔,是梯子。你還記不記得我的卡車後面有個梯子?」後者的互動模式更容易激發孩子的思考和想像力。
既然越來越多現代爸爸願意投入教育孩子的行列,不妨也接手「說故事」的角色,對促進親子關係、孩子語言與思考能力發展都是正向循環。謝沛霓在實際案例中觀察到,或許因為男性體力普遍較女性好,爸爸唸故事常會比媽媽運用更多肢體動作,讓孩子覺得更活潑,也更容易投入。
即將在5月6日進行的「帶一本書去野餐:與爸爸的故事約會」活動,擔綱說書人的是小房子書舖的兩位爸爸志工。他們在成為父親之前,從未計畫為孩子讀故事,即使在成為全職父親後,也沒想過自己能這樣溫柔有耐心地陪伴孩子。然而在為孩子說故事的過程中,卻為他們打開了人生的另一種面向。
「朗讀是一種魔法。隨著不同的聲調、語氣和情感,文字緩緩地流進身體,讓人變得柔軟、豐盈。」志工爸爸們分享,由原本的「唸給孩子聽」,慢慢隨著朗讀、互動,以及挑選書的過程,自己也養成了閱讀的習慣,成為讀書人,造就一個有閱讀習慣的家庭。
▉用台語說故事,趣味更盎然
除了相對少見的「爸爸說故事」,這次活動還加上用「台語」唸故事,讓人更加好奇不同口語韻律的激盪下,會產生怎樣不同的火花。
童書創作夫妻檔黃郁欽與桃樂蒂的《給我咬一口》(厚我嘎一嘴),便是非常適合台語朗讀的入門繪本。故事的文字不出「厚我嘎一嘴」、「麥啦」,最後是「厚啦」等日常用語。對白淺顯,卻生動表現出肚子餓時無奈、期盼和哀求的語氣,以及同伴彼此分享有限食物的溫暖情誼。書中不斷重複的「厚我嘎一嘴」,配合劇情進展激發不同迴盪,讓大人小孩們都忍不住會心而笑。
台語有八聲調,比起四聲調的國語,韻味更加豐富,特別適合用來朗讀詞語高度重複的繪本。小房子書舖為了多方面推廣閱讀,也開設常態性的台語繪本讀書會,鼓勵更多的爸媽轉換不同的語言唸繪本。
謝沛霓說,志工們在朗讀台語繪本前,常需要花時間「備課」。例如有一次,為了「浴缸」一詞的台語該怎麼說,大夥兒討論良久,也因此體認到:即使對日常生活即以台語溝通的家庭來說,台語作為口語和用以傳誦文學,仍屬於不同的層次。而參與台語讀書會的夥伴們也在一次次摸索練習的過程中,更貼近母語。
說故事的父母如果對台語較陌生,可以先選擇平日熟悉的繪本,試著轉換為台語朗讀。市面上完全以台語創作的繪本極少,小房子書舖推薦的入門書目是玉山社的台語唸謠繪本《動物園》,可在活潑的唸謠中輕鬆學習台語的八聲、八種動物的台語名稱,以及有趣的形容詞。
小房子書舖建議讀者以挑選重複語句多、故事有趣的繪本入手。畢竟現在的孩子並不是那麼熟悉台語,在朗讀故事時,藉由連綿的音韻去展現台語的趣味與音韻之美,可提高孩子的接受度,也可幫助記憶。
5月6日的「帶一本書到公園,聽爸爸台語唸故事」,是開啟多元閱讀的第一波,相信未來還有更多美好創意蔓延發酵,也鼓勵更多的父母參與。●
▇「帶一本書去野餐」+「與爸爸的故事約會」
- 活動時間:05/06(日)15:00-17:00
- 活動地點:高雄生日公園(文橫二路與苓雅一路交叉口)遇雨則改至小房子書舖(高雄市苓雅區文橫二路115巷15號)舉辦
- 當日流程:
15:00 請在生日公園內選擇一個舒適的角落,拿出書本、鋪上野餐墊,閱讀和分享即刻開始~
16:00 與爸爸的故事約會 (將會在小房子的野餐墊上,邀請爸爸們接力進行說故事,在草地上,為大朋友小朋友們朗讀喔!)
|
▉小房子書舖
小房子書舖是一間小而美的「公益書舖」。早在2008年,一群有志之士為了將自己在閱讀方面的專業回饋給社會,經過一年超過20次的聚會激盪後,終於在2009年創立了「高雄市蒲公英故事閱讀推廣協會」,以友善本土原創繪本、推廣繪本與親子閱讀為主要目標。
協會成立之初,租借社區閒置的蚊子空間作為推廣閱讀的據點,「蒲公英親子圖書館」於焉問世。圖書館後來因嚴重的淹水災害被迫搬遷,2011年找到了目前這棟屋齡已超過半世紀的奶奶級老建築,經過悉心維修改造,「小房子閱讀。生活空間」粉墨登場。
在車水馬龍的高雄市區,小房子書舖彷彿小小的城市綠洲,庭院中有花草綠樹與青竹,脫鞋踏進屋內,櫃台前一張偌大的書桌供訪客盡情閱讀。謝沛霓說,「書店不只是陳列書賣書,我們希望進到店裡的客人像回家一樣舒適,可以脫下鞋子、摒除外在的壓力,拿一本喜歡的書坐下來閱讀,喜歡待多久就待,不只是匆匆來去。」
在一樓讀書累了,不妨走上二樓活動一下筋骨,還會有意料之外的驚喜。一整面超壯觀的書牆豎立眼前,得伸長脖子才能看清這延伸至天花板頂端的書牆。全數兩萬多冊的藏書,是「小房子書舖」的驕傲,它們不僅是商品與擺設,還是會員們可以自由借閱的圖書館。
書舖與藏書閣外,小房子經營的項目還有學校與展覽室,這也是為推廣閱讀而發展的多元活動。「蒲公英學校」長年舉辦各種繪本讀書會與繪本文學創作研習,期待一方面集結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成就更多回饋社會的公益事業(例如目前已將閱讀服務擴展到偏鄉,擴大影響範圍);另一方面積極培育人才,為永續經營規畫深耕。
至於展覽室方面,小房子以友善台灣繪本為宗旨,經常展出台灣繪本作家的書籍、原畫,帶領讀者欣賞繪本的不同面貌,領略圖畫之美、圖文搭配的藝術,及作者的創作理念。
|
Tags:
響應423世界閱讀日活動,高雄「小房子書舖」號召社區家庭在5月的第一個星期日,帶著野餐盒、一本大人小孩都愛的繪本,以及假日午後的好心情,到鄰近的「生日公園」聽爸爸用台語唸故事。
▉到住家附近,全家一起輕鬆讀
這項「帶一本書去野餐」活動今年是第二度舉辦,活動承辦人小房子書舖店長謝沛霓因為常聽到朋友說「我也想讀書,但實在沒時間……」,於是規畫了這個「不打擾日常生活」的活動。兩小時的時間並不需要挪移行事曆,場地就在鄰近的公園,不必大費周章收拾行李,全家人牽起手就能立刻出發。
「室外朗讀是不同於室內閱讀的體驗,」謝沛霓說:「抽離日常的環境,會有不同的閱讀樂趣。」在野餐墊上,沒有嘮叨要正襟危坐的大人,媽媽盤腿抱著孩子,幾個孩子自成一國,或許小草小花與飛舞的蝴蝶蜻蜓也來摻一腳,「車聲、人聲、腳步聲,各種流動的風景都能納入故事中。」
2017年的「帶一本書去野餐」活動,由作家黃郁欽與太太陶樂蒂朗讀繪本《我家在這裡》,正好呼應這個小而美的微閱讀活動。「有些家庭每到周末就急忙收行李到遠處露營,但我們是不是有好好欣賞過住家附近公園的一花一木?是不是真的認識我們的家呢?」
謝沛霓說,一直以來,小房子書舖並不大張旗鼓推廣閱讀,活動基調多以「輕鬆的、舒適的、生活的」為主。去年活動的主題繪本《我家在這裡》與居住環境連結,共有20個家庭、超過100人參與,「好友家庭相約野餐讀書,就很生活化。」除了家庭,也有學生、一般成人以及附近運動的老人家,從好奇觀望到加入活動,改變了公園制式的活動空間。
▉爸爸說故事,效果不一樣
除了延續去年在室外閱讀的美好體驗,今年的「帶一本書去野餐」更增加了「爸爸台語朗讀」的條件,讓人期待加入不同元素後,能激發更多閱讀樂趣。
「爸爸說故事」與「媽媽說故事」有什麼差別?兒童發展醫學專家王宏哲在《孩子的教養,你做對了嗎?》一書中,引述哈佛大學的研究指出:「父親說故事,更能激發孩子抽象的能力,同時提升孩子展現更強的語言力。」
澳洲教育心理學者杜斯瑪(Elisabeth Duursma)也指出:父親唸故事書給兩歲後的孩子聽,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父母雙方說故事的方法各不相同,媽媽通常與孩子互動較多,了解孩子語言發展的程度,因此在瀏覽繪本文字後,會轉化為孩子了解的詞彙,在互動中也會選擇較具體的問題,譬如討論書本中或當場可見之物,專業上稱為「即時話語」(immediate talk),讓孩子容易吸收。
而大多數的父親則是簡單掃過圖片後就開始說故事,問的問題較抽象,更能激發孩子的思考與想像力。爸爸與孩子的討論,偏向預測故事情節的發展、說明解釋與書本內容相關的知識等,稱之為「非即時話語」(non-immediate talk)。
研究顯示,說故事時運用越多「非即時話語」,對孩子的語言發展越有幫助。例如,媽媽常用老師般的口吻和孩子互動:「你看到幾顆蘋果?」爸爸則可能會問:「喔,是梯子。你還記不記得我的卡車後面有個梯子?」後者的互動模式更容易激發孩子的思考和想像力。
既然越來越多現代爸爸願意投入教育孩子的行列,不妨也接手「說故事」的角色,對促進親子關係、孩子語言與思考能力發展都是正向循環。謝沛霓在實際案例中觀察到,或許因為男性體力普遍較女性好,爸爸唸故事常會比媽媽運用更多肢體動作,讓孩子覺得更活潑,也更容易投入。
即將在5月6日進行的「帶一本書去野餐:與爸爸的故事約會」活動,擔綱說書人的是小房子書舖的兩位爸爸志工。他們在成為父親之前,從未計畫為孩子讀故事,即使在成為全職父親後,也沒想過自己能這樣溫柔有耐心地陪伴孩子。然而在為孩子說故事的過程中,卻為他們打開了人生的另一種面向。
「朗讀是一種魔法。隨著不同的聲調、語氣和情感,文字緩緩地流進身體,讓人變得柔軟、豐盈。」志工爸爸們分享,由原本的「唸給孩子聽」,慢慢隨著朗讀、互動,以及挑選書的過程,自己也養成了閱讀的習慣,成為讀書人,造就一個有閱讀習慣的家庭。
▉用台語說故事,趣味更盎然
除了相對少見的「爸爸說故事」,這次活動還加上用「台語」唸故事,讓人更加好奇不同口語韻律的激盪下,會產生怎樣不同的火花。
童書創作夫妻檔黃郁欽與桃樂蒂的《給我咬一口》(厚我嘎一嘴),便是非常適合台語朗讀的入門繪本。故事的文字不出「厚我嘎一嘴」、「麥啦」,最後是「厚啦」等日常用語。對白淺顯,卻生動表現出肚子餓時無奈、期盼和哀求的語氣,以及同伴彼此分享有限食物的溫暖情誼。書中不斷重複的「厚我嘎一嘴」,配合劇情進展激發不同迴盪,讓大人小孩們都忍不住會心而笑。
台語有八聲調,比起四聲調的國語,韻味更加豐富,特別適合用來朗讀詞語高度重複的繪本。小房子書舖為了多方面推廣閱讀,也開設常態性的台語繪本讀書會,鼓勵更多的爸媽轉換不同的語言唸繪本。
謝沛霓說,志工們在朗讀台語繪本前,常需要花時間「備課」。例如有一次,為了「浴缸」一詞的台語該怎麼說,大夥兒討論良久,也因此體認到:即使對日常生活即以台語溝通的家庭來說,台語作為口語和用以傳誦文學,仍屬於不同的層次。而參與台語讀書會的夥伴們也在一次次摸索練習的過程中,更貼近母語。
說故事的父母如果對台語較陌生,可以先選擇平日熟悉的繪本,試著轉換為台語朗讀。市面上完全以台語創作的繪本極少,小房子書舖推薦的入門書目是玉山社的台語唸謠繪本《動物園》,可在活潑的唸謠中輕鬆學習台語的八聲、八種動物的台語名稱,以及有趣的形容詞。
小房子書舖建議讀者以挑選重複語句多、故事有趣的繪本入手。畢竟現在的孩子並不是那麼熟悉台語,在朗讀故事時,藉由連綿的音韻去展現台語的趣味與音韻之美,可提高孩子的接受度,也可幫助記憶。
5月6日的「帶一本書到公園,聽爸爸台語唸故事」,是開啟多元閱讀的第一波,相信未來還有更多美好創意蔓延發酵,也鼓勵更多的父母參與。●
▇「帶一本書去野餐」+「與爸爸的故事約會」
15:00 請在生日公園內選擇一個舒適的角落,拿出書本、鋪上野餐墊,閱讀和分享即刻開始~
16:00 與爸爸的故事約會 (將會在小房子的野餐墊上,邀請爸爸們接力進行說故事,在草地上,為大朋友小朋友們朗讀喔!)
▉小房子書舖
小房子書舖是一間小而美的「公益書舖」。早在2008年,一群有志之士為了將自己在閱讀方面的專業回饋給社會,經過一年超過20次的聚會激盪後,終於在2009年創立了「高雄市蒲公英故事閱讀推廣協會」,以友善本土原創繪本、推廣繪本與親子閱讀為主要目標。
協會成立之初,租借社區閒置的蚊子空間作為推廣閱讀的據點,「蒲公英親子圖書館」於焉問世。圖書館後來因嚴重的淹水災害被迫搬遷,2011年找到了目前這棟屋齡已超過半世紀的奶奶級老建築,經過悉心維修改造,「小房子閱讀。生活空間」粉墨登場。
在車水馬龍的高雄市區,小房子書舖彷彿小小的城市綠洲,庭院中有花草綠樹與青竹,脫鞋踏進屋內,櫃台前一張偌大的書桌供訪客盡情閱讀。謝沛霓說,「書店不只是陳列書賣書,我們希望進到店裡的客人像回家一樣舒適,可以脫下鞋子、摒除外在的壓力,拿一本喜歡的書坐下來閱讀,喜歡待多久就待,不只是匆匆來去。」
在一樓讀書累了,不妨走上二樓活動一下筋骨,還會有意料之外的驚喜。一整面超壯觀的書牆豎立眼前,得伸長脖子才能看清這延伸至天花板頂端的書牆。全數兩萬多冊的藏書,是「小房子書舖」的驕傲,它們不僅是商品與擺設,還是會員們可以自由借閱的圖書館。
書舖與藏書閣外,小房子經營的項目還有學校與展覽室,這也是為推廣閱讀而發展的多元活動。「蒲公英學校」長年舉辦各種繪本讀書會與繪本文學創作研習,期待一方面集結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成就更多回饋社會的公益事業(例如目前已將閱讀服務擴展到偏鄉,擴大影響範圍);另一方面積極培育人才,為永續經營規畫深耕。
至於展覽室方面,小房子以友善台灣繪本為宗旨,經常展出台灣繪本作家的書籍、原畫,帶領讀者欣賞繪本的不同面貌,領略圖畫之美、圖文搭配的藝術,及作者的創作理念。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世界閱讀日 完整專題
全國20個縣市圖書館、100多家獨立書店進行了大串聯,每個地方都有專屬的在地活動串聯:
點選這張圖片,搜尋離家最近的世界閱讀日活動:
指導單位:
點選合作夥伴Logo,更多閱讀冒險正在進行:
閱讀通信 vol.301》所以貓貓蟲咖啵是貓還是蟲啊?
延伸閱讀
報導》這些年,高雄的童書風景
*** 閱讀更多
童書》當閱讀回到讀者觀點:2017上半年台灣原創繪本觀察報告
閱讀更多
繪本》說故事給孩子聽:大人療癒、孩子開心的閱讀魔法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