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Openbook閱讀誌撰寫書店相關的專欄,前陣子我受邀到大學分享書店的工作。演講開始,我先詢問在場是否有人已經立志要進入書店工作,不意外地,沒有半個人舉手。但是,對於這樣一個「我的志願」作文裡不算宏大野心的職業,聽眾卻意外地在演講完的QA時間,讓我聽到了許多充滿好奇的回饋。
現場我也做了個小小的問卷調查,在座近百位師生平時幾乎都會逛書店,至少每個月一次,且平均每逛2至3次至少會購書一次,可視為有閱讀習慣的族群。
▉觀望此產業的愛書人比想像更多
從準備講座內容到實際拿起麥克風,我不斷回想起自己以往面試新人時,心中那股「既希望找能一起打拼的夥伴,又打從心底想要把大家嚇跑」的矛盾。雖然不知道分享之後,是否真的有人因此認真考慮將來投入這個行業,但起碼讓更多人了解書店工作,是必要的開始。
講座尾聲的例行Q&A,並沒有如同我原先以為的,會在一片鴉雀無聲中默默結束,反而有好幾位師生舉手發言。不過問題的內容大多並非針對「書店店員」,而是對於出版產業的好奇與關注。
最主要的兩大問題仍舊環繞著「虛擬」與「實體」。先問網路書店和實體書店的競爭,後問電子書和紙本書的拉扯。我笑答不管哪個通路,大家私底下都是「好朋友」,在競爭的人只有老闆而已(眾家經理在我背後,他們好像非常火⋯⋯),但無法否認企業間的商業戰爭一直存在著。
▉書店求生存,競爭不是唯一解
近年(很小家子氣的)「某書只要A家大做,B家就不做」的抗衡模式持續,出版社常為了「按奈」各通路而焦頭爛額。
君不見眾所注目的經典書目上市,光書衣就設計了3種版本,典雅沉靜的給這邊,搶眼鮮明的給那邊,樸實無華的,就其他人拿去分了吧(但其實通常這個版本才是最耐看的)。還好有友善書業合作社,不然獨立書店不僅沒有特別版本,還只能等剩下的。
我不能不負責任地說,這樣的競爭毫無意義,畢竟在這一行,無論規模多大都只是求生存而已。不同通路賣相同的商品,如何讓消費者選擇自己,則是各憑本事。
如今,「有幸」趕上出版的轉型時刻,書籍經過時間沉澱,具備較其他資訊載體更厚實的基礎,但失去傳播的優勢與必要性。如果要讓更多人將閱讀視為生活的一部分,讓更多有志的未來主人翁將智力投入這個產業,光是爭個你死我活遠不足夠。更需要不同通路發揮各自的特色,積極接觸更多讀者。
▉行動時代,拓展閱讀新利基
電子書和實體書就更不在擔憂範圍之內了。距離第一次聽到「電子書元年」至今,2017年台灣總算拿出了一些成績:除了電信商之外,無論是本土、合資或外資,越來越多電子書平台進入市場。先是台灣自製的電子書閱讀器mooInk正式上市,再是最大零售通路博客來喊了十年的電子書銷售平台,終於上線。最最重要的是,越來越多出版社看到電子書的市場利基,願意投入生產。
「有手機就能閱讀」的時代真的來了,面對不斷流失的紙本書銷售,電子書不是書店的敵人,而是最有力的武器。唯有越來越多人養成閱讀的習慣,才有機會打開新的市場。
▉有新面孔,才有新可能
這次到學校分享,不僅讓我重新整理自己對這個行業的認知與理解,更重要的是在離開職場之後,很難得有機會和大學生面對面溝通。他們完全不像我所聽聞的那樣。
他們認真又專注,面對未來或許彷徨,但充滿好奇,眼神無所畏懼。
這麼說或許有些陳腔濫調,但和他們同場交流,似乎為自己的人生注入了些新鮮的氧氣。希望不久的將來,其中有人願意加入這個產業,帶來更多新的可能。●
Tags:
因為在Openbook閱讀誌撰寫書店相關的專欄,前陣子我受邀到大學分享書店的工作。演講開始,我先詢問在場是否有人已經立志要進入書店工作,不意外地,沒有半個人舉手。但是,對於這樣一個「我的志願」作文裡不算宏大野心的職業,聽眾卻意外地在演講完的QA時間,讓我聽到了許多充滿好奇的回饋。
現場我也做了個小小的問卷調查,在座近百位師生平時幾乎都會逛書店,至少每個月一次,且平均每逛2至3次至少會購書一次,可視為有閱讀習慣的族群。
▉觀望此產業的愛書人比想像更多
從準備講座內容到實際拿起麥克風,我不斷回想起自己以往面試新人時,心中那股「既希望找能一起打拼的夥伴,又打從心底想要把大家嚇跑」的矛盾。雖然不知道分享之後,是否真的有人因此認真考慮將來投入這個行業,但起碼讓更多人了解書店工作,是必要的開始。
講座尾聲的例行Q&A,並沒有如同我原先以為的,會在一片鴉雀無聲中默默結束,反而有好幾位師生舉手發言。不過問題的內容大多並非針對「書店店員」,而是對於出版產業的好奇與關注。
最主要的兩大問題仍舊環繞著「虛擬」與「實體」。先問網路書店和實體書店的競爭,後問電子書和紙本書的拉扯。我笑答不管哪個通路,大家私底下都是「好朋友」,在競爭的人只有老闆而已(眾家經理在我背後,他們好像非常火⋯⋯),但無法否認企業間的商業戰爭一直存在著。
▉書店求生存,競爭不是唯一解
近年(很小家子氣的)「某書只要A家大做,B家就不做」的抗衡模式持續,出版社常為了「按奈」各通路而焦頭爛額。
君不見眾所注目的經典書目上市,光書衣就設計了3種版本,典雅沉靜的給這邊,搶眼鮮明的給那邊,樸實無華的,就其他人拿去分了吧(但其實通常這個版本才是最耐看的)。還好有友善書業合作社,不然獨立書店不僅沒有特別版本,還只能等剩下的。
我不能不負責任地說,這樣的競爭毫無意義,畢竟在這一行,無論規模多大都只是求生存而已。不同通路賣相同的商品,如何讓消費者選擇自己,則是各憑本事。
如今,「有幸」趕上出版的轉型時刻,書籍經過時間沉澱,具備較其他資訊載體更厚實的基礎,但失去傳播的優勢與必要性。如果要讓更多人將閱讀視為生活的一部分,讓更多有志的未來主人翁將智力投入這個產業,光是爭個你死我活遠不足夠。更需要不同通路發揮各自的特色,積極接觸更多讀者。
▉行動時代,拓展閱讀新利基
電子書和實體書就更不在擔憂範圍之內了。距離第一次聽到「電子書元年」至今,2017年台灣總算拿出了一些成績:除了電信商之外,無論是本土、合資或外資,越來越多電子書平台進入市場。先是台灣自製的電子書閱讀器mooInk正式上市,再是最大零售通路博客來喊了十年的電子書銷售平台,終於上線。最最重要的是,越來越多出版社看到電子書的市場利基,願意投入生產。
「有手機就能閱讀」的時代真的來了,面對不斷流失的紙本書銷售,電子書不是書店的敵人,而是最有力的武器。唯有越來越多人養成閱讀的習慣,才有機會打開新的市場。
▉有新面孔,才有新可能
這次到學校分享,不僅讓我重新整理自己對這個行業的認知與理解,更重要的是在離開職場之後,很難得有機會和大學生面對面溝通。他們完全不像我所聽聞的那樣。
他們認真又專注,面對未來或許彷徨,但充滿好奇,眼神無所畏懼。
這麼說或許有些陳腔濫調,但和他們同場交流,似乎為自己的人生注入了些新鮮的氧氣。希望不久的將來,其中有人願意加入這個產業,帶來更多新的可能。●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閱讀通信 vol.302》愛黏媽媽的幼鷹算不算是一種媽寶小鷹?
延伸閱讀
現場》書店店員最討厭的工作:抓偷書賊
閱讀更多
現場》 如何閱讀一間書店?——書店店員教你「見微知著的書店觀察學」
閱讀更多
閱讀讀者》想用歌聲拜訪全臺獨立書店的歌手:「吉本芭娜娜的這本書真有魔力!」
感謝他們撐起了出版業。 現在,我們閱讀讀者。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