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詩專題2》社群媒體中的詩人——如今詩的盛世,是尾巴還是頭?
▉林婉瑜 (林婉瑜提供) 1977年出生的林婉瑜,從前浪湧過來,在此刻的詩潮上站穩了腳步。跨世代的影響力,來自於她變化多樣的創作力;從寫作初期獲得文學獎、到傳統紙媒的發表、... 閱讀更多
詩專題3》無「漏網之魚」的世紀:簡述數位時代的新詩流變與風格
▉「漏網之魚」與「世紀末預言」 約莫十五、六年前吧,剛跨過千禧年不久的時代,有個年輕人端坐清華大學的教室望著余光中。他盤算,待會兒定要提個您老很難回答的問題。演講結束,... 閱讀更多
詩專題4》自費出版詩集:彷彿打開了某個開關,就完全停不下來
在大學時期,我曾覺得出版這個產業相當遙遠。雖然平日生活常繞著書運行、追著書店的陳列變化,公館的唐山書店、政大的政大書城,每每看見新詩集上市,就彷若發現一顆新星。... 閱讀更多
中國書房》5月藝文短訊
●經過多輪角逐,中國央視藝文節目《朗讀者》的同名圖書,決定授權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據悉,《朗讀者》同名圖書將儘量呈現節目原貌,收錄節目中出現的經典文本。做為唯一官方授權的出版者... 閱讀更多
現場》忠實或背叛的翻譯:波蘭劇本與台灣劇團的對話
在21世紀的今天,「閱讀」的定義不再侷限於書本。我們讀臉書、照片、影集、遊戲、電影、戲劇、展覽……任何可以看到的東西,都可以被視為文本。文字創作者意識到,書本並不是讀者的唯一選擇,... 閱讀更多
每週報報》#14 喝杯茶,守著自己,紀念那些幽微的逝去。
資訊太快太多,某事發生當下,我們的情緒可能劇烈起伏,但往往在我們還沒全然理解之前,事情就已消失在生活範圍之外,然後被遺忘,直到另一個類似事件的發生,才重新被記起。死亡之於我們,也是如此。 本週... 閱讀更多
日本書房》思索文學遺產的可能
上個月,我在自己的臉書貼出該月份報導村上春樹《刺殺騎士團長》現象的「日本書房」專欄,並在貼文時加上了幾句話。隔不到兩週,林水福教授撰寫了一篇〈日本詩壇巨星的殞落——大岡信辭世... 閱讀更多
現場》給你一個生活提案:不只賣書的書店
仔細想想,台灣的書店在很久以前就開始「複合式經營」了。街頭巷尾的書局裡,不都總是兼賣著各種花俏的鉛筆橡皮擦、文房四寶,甚或貼紙之類的小玩意兒嗎(我小時候連桑葉都是在校門旁的書局買的)。放眼望去,... 閱讀更多
話題》從偽新聞播報創造出的真假世界:歡迎來到夜谷
「歡迎來到夜谷」最初是一部播客(Podcast)節目,你可以透過iTunes、Youtube等線上影音平台免費收聽。這套廣播劇的製作人是約瑟夫.芬克(Joseph Fink)和傑佛瑞.克雷諾(...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