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臺北文學季》故事,從溫州開始:談國際華文作家張翎

2025-05-14 17:00

作家張翎。(照片:張翎提供。底圖:2025臺北文學季

2025年臺北文學季「靈距離」於3月啟動,壓軸活動「國際華文作家:張翎」系列將於524日登場。旅居加拿大的華文作家張翎應邀擔綱國際華文作家,不遠千里訪臺,預計透過長篇小說、性別及校園座談三場不同面向的講座,讓讀者能更深度體認她的文學世界。

本文特邀昔日出版張翎在臺第一本著作《溫州女人》的允晨文化發行人廖志峰,聊聊兩人相識的出版因緣。

➤緣起蘇偉貞:郵購新娘與溫州女人

印象中,從事編輯工作以來,接觸的作家以男性居多,女性作家則較少接觸。這可能和允晨多以人文學術、社會議題的出版取向有關,不過允晨也出版女性作家的作品,如洪素麗的《打狗樹仔》、韓秀《多餘的人》等。

2003年,我因出版小說家蘇偉貞所編選的《張愛玲的世界》續編,和偉貞姊有更多接觸。因偉貞姊的介紹,我才接觸到旅居加拿大的華文女作家張翎。

即使張翎早以《雁過藻溪》揚名中國文壇,我仍十分陌生。偉貞姊介紹出版的是另一部較新的作品《郵購新娘的故事》。初讀這部作品,我即被作者的敘述聲調和節奏所吸引,但我對書名卻頗保留,遲疑的理由是「郵購新娘」一詞雖然貼切故事,卻不是故事的全部,而且用語對臺灣讀者來說感覺有點隔膜,覺得少了某種更深的面向。

小說既然藉由一個來自溫州的「郵購新娘」訴說了家族三代女人的故事,我希望可以有一個書名把敘述的視野和格局拉大。但該怎麼拉大?

我突然想起溫州這座中國臨海的城市,其實移民海外的人很多。2003年我到巴黎旅行,想吃中國菜時,找到的餐館都是溫州人所開的——「溫州人很多啊!」那是當時的念頭,念及此,「溫州女人」這個書名就浮現了。

改書名的事和作者討論過,新書推出後,銷售和反應不惡,但我不知道張翎其實更喜歡原書名。這是當她來到臺灣時,我們有機會當面聊天時才知道的。過後我想:我的堅持是對的嗎?如果用「郵購新娘」為名,市場反應又會如何?

➤錯過的《金山》:命運與偶然

2008年,張翎就這樣在臺灣登場了。《溫州女人》出版之後沒多久,我將允晨的兩本出版品介紹給光磊,這兩本書就是張翎的《溫州女人》和李劼的《上海往事》。

那時臺灣版權代理的重要推手譚光磊正向海外推廣華文作家作品,如果記憶無誤,這是光磊代理張翎作品版權的開始,也因為這樣的契機,張翎在臺灣的第二本書《金山》,有了完全不一樣的命運。

在光磊的強力推廣下,張翎以《金山》躍上國際文壇,並進而回返臺灣市場。當年《金山》中文版出版時,不只在書店佔據醒目的位置,聲勢驚人,也成為文壇話題,熱銷的盛況迄今印象深刻。

但是這本書我卻錯過了。張翎曾將《金山》書稿寄來,那時是2010年底,我看完之後並沒有馬上決定。主要是卷帙龐大,而且是加拿大的一頁華人移民血淚史,我沒有把握處理好,所以遲疑了。這一遲疑,整本書的發展方向和作家的緣分也就此分途。張翎的新書,後來都在時報文化公司出版,深獲讀者喜愛。

雖然如此,我們仍然珍惜彼此的出版緣分。張翎於2012和2015年兩度來臺訪問,我們都會找出時間碰面敘舊,交換現況以及對文學出版的看法。記得我們曾去光點台北的2樓喝過咖啡,是一段愉快的時光。

➤時間的暗房:錯身仍有情

不過,2015年4月,我卻接到光磊的來信,問我想不想出版張翎的舊作「江南三部曲」(《溫州女人》、《望月》、《交錯的彼岸》),理由是《溫州女人》是允晨出版,這個系列適合允晨處理,我當下便應允。合作的案子談了一陣,後來不知道卡在什麼關節,戛然而止,最終沒有成案,也許那就是緣分吧。

這同一主題的三部作品,張翎早在《溫州女人》的出版序中就說了,只是我沒留意。這段記憶本來已遺忘,當我檢視過去的往返郵件,才又想起,不過時機已過。


2018年張翎(前排中)來台參加海外華文女作家雙年會,眾人餐敘。(洪健全基金會榮譽董事長簡靜惠提供)

2015年,張翎再度來台,擔任洪建全基金會主辦的第一屆銅鐘經典講座的主講人。我第一次在台下聽著張翎的演講,聽她如何做調查研究,打開一間又一間的時間暗房,尋找其中的故事,勾勒其中的脈絡。我深受感動——故事,原來是這樣寫出來的。

後來又一次見到張翎,是2018年11月,在國家圖書館舉辦的第5屆全球華文作家論壇暨第15屆海外華文女作家雙年會上。那次我主持作家韓秀的演講,講題是:探究、書寫截然不同的世界。

在會場裡也遇到小說家蘇偉貞,偉貞姊還笑著對我說:你什麼時候加入我們協會?之後,沒再見過張翎。疫情肆虐全球期間,一次我在臉書哀嘆書市的低迷,以及出版的慘狀,張翎在臉書留言,以實際購書行動支持鼓勵。這樣的情義,不敢忘懷。

➤出走與回望:離散者的戰爭

撇開個人與張翎的互動小節,這些年來張翎創作不斷,屢獲各種文學獎項,備受矚目。作品的主題始終緊扣生命的關懷和凝視,帶著女性獨有的細膩與堅韌,穿透讀者的心防。

張翎曾說:「傷痛給了我們活著的感覺。」正是緊扣著這樣的感覺,她才創作出一部又一部打動人心的作品。因為打動人心,作品被改編成電影也是水到渠成之事。

《餘震》改編成電影《唐山大地震》,由馮小剛執導,獲得亞太電影節最佳影片獎以及百花獎最佳影片獎。《空巢》改編成電影《一個溫州的女人》,獲得金雞百花電影節新片表彰獎和萬象國際華語電影節最佳中小成本影片獎。2019年起,張翎更化身編劇,和馮小剛導演合作電影《只有蕓知道》。創作的觸角和能量,令人讚嘆。

201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法國作家蒙迪安諾(Patrick Modiano)曾說,這麼多年來他所寫的,始終只是同一部作品。張翎也相仿,那些寫於不同時期的小說,還是有一些依稀的脈絡可以辨識:出走、成長、探險、回望。其間我總看到那個從水鄉走出的女子,在彼岸異鄉,立命安身。也因為作品的影響廣泛,有越來越多的研究生以張翎作品為研究對象,主題是離散,但在離散的主題之後,還有時代及命運。

在這些主題之外,張翎的小說情味,尤其顯現在節奏的明快,用語的鮮活,別成一種嫵媚與俏麗,十分具有穿透性。曾有女性讀者在博客來的讀者評論處留言:「女性寫女性的故事特別好看。」好看是因為有共感。張翎曾說,女人的每一個故事都是與歷史無言的抗爭,女人的戰爭,有時贏,有時輸。正是輸贏不定,抗爭不止,所以扣人心弦。

➤闊別多年,即將訪臺

2025年5月,闊別臺灣多年的張翎再度來臺參加 「臺北文學季」每年最重磅的單元「國際華文作家」,並將於5/24(六)至5/26(一),與作家平路、鍾文音、朱宥勳等展開系列座談,盛況可期,真是文學愛好者與書迷的福音。張翎本人的溫暖,小說作品的深度與廣度,留待讀者朋友自己體會,這篇小文所分享的,只是我所知的二三事,歡迎張翎再度訪臺。


相關活動資訊 :

❑歷史的繼承與創造
講者|張翎 × 朱宥勳 × 平路
時間|5.24(六)14:00-16:00
地點|集思台大會議中心蘇格拉底廳
報名連結|(請點我

❑筆下的女性,像水一樣生存
講者|張翎 × 楊翠 × 鍾文音
時間|5.25(日)14:00-16:00
地點|國家圖書館 1 樓簡報室
報名連結|(請點我

❑談「戰爭三部曲」
講者|張翎 × 須文蔚 × 曾文娟
時間|5.26(一)13:20-15:10
地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B1會議室
報名連結|(請點我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