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大猷科普獎》第十屆科普著作獎,獲獎好書推薦語

2020-09-26 12:00

華文地區最重要的科學普及獎項「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日前公布第10屆得獎名單。該獎項由吳大猷學術基金會主辦,Openbook閱讀誌、北京中國科學報社合辦,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贊助。每兩年評選一次,目的在選拔優良科學普及書籍,肯定作者和譯者的貢獻,鼓勵更多人才投入科普創作,提昇全民的科學素養。
獎項分創作及譯作兩類,分別設立金籤獎、銀籤獎及佳作獎。另有科普獎青少年組,也依創作類及翻譯類選出特別推薦獎。評選活動經初選、複選、決選三個評選階段,歷時長達一年餘。預訂於
202011月舉辦頒獎典禮及得獎書展等活動。

【中文創作類】金籤獎

福爾摩沙雨林植物誌

王瑞閔著,麥浩斯出版,600元
書的一開始,作者就標舉了此作有別於其他作品的兩個要點:呈現植物的「文化意義」與「生態價值」。就前者來說,至今人類的生活與需求仍有許多必須仰賴雨林植物:橡膠、纖維、染料、飲料、藥品等。作者在「文化雨林」這個單元以二十幾種熱帶雨林的植物為例,除了介紹它們的功能外,更藉著豐富的史料與田野調查,敘述從古到今,人類如何企圖取得、利用這些重要的資源,與這些植物在不同人類文明與社會中的興衰浮沉。
第二部分的「生態雨林」則是帶領平時無緣見到熱帶雨林的讀者,瞭解雨林內燦爛的多彩繽紛。雨林中的故事不總是和諧與美好,但作者用生動的筆法,呈現大自然中真實與不可思議的一面。最後回到熱帶雨林的知識面,讓讀者瞭解雨林對地球永續生存的重要。
這本書值得推薦的一點是,作者出於為本土植物發聲的使命感,十幾年來紮實地記錄台灣雨林植物群像,而且內容通俗易讀。想要了解台灣植物與歷史文化的讀者不該錯過這本書。(評審代表:林宗潁/東山高中生物科教師)【內容簡介

【中文創作類】銀籤獎

播火錄

趙致真著,中國北京出版社,1608元
當今中國,科學活動已成為主流的大規模社會實踐,並匯入人類科學史的全新篇章。要在中國營造科學發展的良好氛圍,就要瞭解科學的根脈和源流、科學先賢的探索激情和冒險精神具有何等價值,以及哪些科學大事已成為人類文明的集體記憶。
為了尋覓和開採「他山之石」,趙致真創作了《播火錄》——這本書真實記錄了人類歷史上播撒科學火種的人和故事。作為原創融媒體科普圖書,《播火錄》具有原創性和創新性:

  1. 作者耗時9年查閱了國內外第一手資料,縝密嚴謹的考證和深邃明澈的思辯,使本書成為普及世界近代科學史的力作。
  2. 14集製作精良的紀錄片,1400餘幅豐富珍稀的圖片,20萬字文本和海量參考書目,通過二維碼匯於本書,這是互聯網時代紙媒圖書的革命性突破。【內容簡介

【中文創作類】佳作

全球科技大歷史:解讀人類偉大進步的黑盒子,指出未來科技演化方向

吳軍著,漫遊者文化,480元
自古到今,人類社會的科技創新必然引領社會變化,吳軍先生將科技演進分為「遠古」、「古代」、「近代」,和「現代」四個階段,廣泛且深入地剖析每項關鍵科技的演變原因和進程,及其為人類生活帶來的衝擊和創造的新貌。
本書內容豐富,主題多元,舉凡天文、物理、化學、生物等科學領域,以及和各科學領域相關的工程科技發展,吳軍先生皆有著墨,不只是蒐羅組合科技發展的知識,同時也提出作者自身見解,立論深刻,發人深省。
後之視今,猶今之視昔,這本書談的是從古到今的科技發展,但卻同時給了讀者「順著趨勢」思考未來的基礎,此書的傳世價值,就不僅止於「過去」與「現在」了。(評審代表:孫維新/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臺灣大學物理系兼任教授)【內容簡介

驚豔一擊

曹則賢著,中國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數學、物理史上有許多具有畫時代意義的絕妙證明,證明過程中的奇思妙想令人拍案叫絕。本書收錄絕妙證明30例,包括人們熟知的素數無窮多、17邊形尺規作圖、萬有引力平方反比律、黎曼猜想、費馬大定理,和鮮為人知的平面六角密堆積、泡泡構型、自旋作為相對論性質、反粒子與電磁波的存在等等。清晰闡述這些證明的歷史背景、關鍵步驟與思想,以及由此產生的影響,有助於廣大數學、物理愛好者深化對相關問題的理解。
本書作者為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課題組長、《物理》雜誌專欄撰稿人,著有《物理學咬文嚼字》四卷,《至美無相》,Thin Film Growth,《一念非凡》,《量子力學——少年版》,《相對論——少年版》,《雲端腳下》等。

這裡是中國

星球研究所、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著,漫遊者/中信出版社,1008元
中國這片廣袤的土地,到處是景致,處處有故事。這本書以廣闊的地理視角和宏大的時間尺度解讀中國故事;以唯美的照片、專業的地圖、深情的文字,描繪祖國山河,讓我們在享受視覺盛宴的同時,瞭解中國的過去、現在,以及充滿希望的未來。本書由星球研究所近3年積累而成,是國內第一部全視野中國地理科普著作。【內容簡介

薄世寧醫學通識講義

薄世寧著,24小時工作室/中信出版社,414元
本書探討了生命、醫學、醫生、疾病、治療、病患等話題。從醫學的基礎共識、疾病的緣起,到醫療活動的實質、醫學的重大里程碑……作者薄世甯為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重症監護科副主任醫師,在一線工作近20年的他,每天面對的是時間急迫、狀況棘手、病症複雜的重症患者,他一直在和時間賽跑,努力從死神手中奪回生命。基於從醫多年的經驗與思考,他完成了這部醫學通識作品,並希望通過這本書普及醫學常識,進而探討醫學的本質、醫生的角色與生命的意義,並跨越患者與醫生之間的認知鴻溝。【內容簡介

曉肚知腸:腸菌的小心思

段雲峰著,中國清華大學出版社,294元
人體是個大江湖,腸菌相關研究正如火如荼,我們可能一直以來都低估了微生物在人身體健康中的重要性。作者把浩如煙海的科學文獻進行了井井有條的梳理,從自然微生物世界講起,結合當前嶄新的人體微生物組研究成果,詳細描述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微生物,特別是腸道微生物對人體健康發生影響的基本原理。將不起眼的微生物與人們日常生活習慣和身心健康進行了科學的分析和解釋,為認識微生物與人類疾病的關係提供了生動有趣的知識普及,展示了一種整體性的健康新理念。我們日常生活中關於腸道菌群與人體健康的疑問,在這本書裡都有答案。【內容簡介

斯瓦爾巴密碼:段煦北極博物筆記

段煦著,中國化學工業出版社,768元
本書為作者7年多次北極科考所親歷、親見、親聞的科考筆記,以百科全書式的結構、講故事的方式,向讀者娓娓道來北極斯瓦爾巴群島的動植物與環境故事,輔以近千張珍貴原創照片和手繪圖,以二維碼形式提供30分鐘作者口述的斯瓦爾巴群島精彩紀錄片。以豐富的閱讀體驗讓讀者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豐富多彩的北極博物世界。
作為第一本對北極斯瓦爾巴群島動物、植物、冰川地貌等知識進行生動介紹和科學解讀的中文原創讀物,內容體系不再侷限於「科學知識」的範疇,而是涵蓋了自然科學、人文和歷史,顯示出更完整的科學理念。
本書於2019年4月獲得中國圖書評論學會和央視頒發的「2018中國好書」,國家圖書館第十四屆文津圖書獎推薦圖書。【內容簡介

與蟲在野

半夏著,中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708元
《與蟲在野》一書是作者半夏耗時5年,化身「荒野偵探」的誠意之作。5年來,作者俯身大地,同時也平視或仰觀高處,用手機近距離拍攝蟲子,用鏡頭去看渺微的蟲子們的一生,看它們如何生存,看它們的愛情和繁衍,看它們幾億年來生存在地球上的非凡技藝。
本書分為3個部分,「在野閱微」是作者近年來累積的自然觀察筆記;「人蟲對眼錄」以圖片和圖說的形式,以日期為序,展示了作者于春夏秋冬四季中拍到的各種蟲,生趣盎然;「念蟲戀蟲」是由觀蟲覓蟲而生髮出的一些「散金碎玉」和即時性的感悟。
《與蟲在野》出版發行以來,已獲得了由阿里巴巴公益基金等評出的第二屆「十大自然好書獎.自然生活獎」,《十月》雜誌評出的第四屆「琦君散文獎.特別獎」,新浪2019全年好書推薦榜,封面新聞的「2019十大非虛構作品獎」,入華文好書等等榜單。【內容簡介

【翻譯類】金籤獎

規模的規律和祕密:老鼠、小鳥、雞、大象,和我們居住的城市,隱藏規模縮放的規律,掌握其中驚人的祕密,也同時掌握企業和地球的未來

Scale: The Universal Laws of Growth, Innovation, Sustainability, and the Pace of Life in Organisms, Cities, Economies, and Companies
傑弗里.魏斯特(Geoffrey West)著,林麗雪譯,大塊文化,580元
本書以說明各種組織和生物有機體的「規模」,極具原創性地串連各種看似彼此無關的主題,如老化與死亡、睡眠、代謝、城市及人類生存的永續問題等,試圖提供一個生物性理論,來了解世界的真正運作方式。
事物的規模比例大小非常重要,宇宙世界運作的祕密都和規模有關,譬如當城市或公司的規模加倍時,會發生什麼事?如果一棟建築物、一架飛機、一個經濟體或一隻動物的尺寸減半呢?如果某城市的人口變成兩倍,道路會不會也大約變成兩倍、犯罪率也變兩倍、專利也變兩倍?這些問題裡面包含了世界運作的大自然規則,作者敍述清晰,中文翻譯亦相當流暢貼切。(評審代表:吳俊傑/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內容簡介

【翻譯類】銀籤獎

與達爾文共進晚餐:演化如何造就美食,食物又如何形塑人類的演化

Dinner with Darwin: Food, Drink, and Evolution
席佛頓(Jonathan Silvertown)著,鄧子衿譯,遠見天下文化,420元
穿梭於不同的時空背景,一道一道的主題菜,有貝、肉、魚、蔬菜、香料,甜點、酒、起司,以多樣的面貌被端上桌。對美食饕客、且喜歡探討生命科學的讀者,此書是一個饗宴的邀約,還有演化學之父,達爾文來當陪客。每一道菜都調劑著可能是歷史、演化、或基因等,包羅萬有的資訊。
從魚腥到嗅覺的神經學,從甜點到近代人的肥胖流行病學,從餐桌到動物及農作物的馴化歷程,人類的飲食透過考古遺址來窺視。生硬的科學資訊,因著人類喜好共享食物(演化學之觀點)的本性,以流暢的語言成了餐桌話題。即便沒有科學背景訓練的讀者,也決不會有被奚落的冷場。(評審代表:何美鄉/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內容簡介

【翻譯類】佳作

打開演算法黑箱:反噬的AI、走鐘的運算、當演算法出了錯,人類還能控制它嗎?

Hello World: How to Be Human in the Age of the Machine
漢娜.弗萊(Hannah Fry )著,林志懋譯,臉譜出版,399元
一個即將發生的未來,或是正在發生的現在,AI科學家透過電腦演算法訓練電腦來做各種判斷、預測。本書引人入勝的解釋,說明電腦演算法和人腦的差異或是更為優異之處。它能代替法官的公平?它能幫助器官捐贈者與病患快速配對?車子開得比人類更安全?到底電腦演算法演算出什麼?
作者數學家漢娜.弗萊帶領我們踏上的這趟旅程,她以有趣的筆觸,將複雜的程式說明得有趣且容易閱讀。將電腦演算法算出來的電腦結果,和真實世界面臨的實際狀況相互比較說明,深入淺出解釋。在眾多優秀的科普入圍書籍當中,本書專注在探討AI演算法與生活的關係,搭配美觀易讀的圖文影像編輯,提供給一般讀者瞭解AI技術的發展與影響。(評審代表:徐宏民/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內容簡介

重力簡史:牛頓的蘋果如何啟發重力法則、相對論、量子論等重大物理學觀念

The Ascent of Gravity: The Quest to Understand The Force That Explains Everything
馬可士.鍾(Marcus Chown)著,蕭秀姍譯,商周出版,450元
重力,是一種我們每天都能感受到,直接影響生活的一種現象。地球上的物體會往下掉是因為重力的說法,就連小學生也能琅琅上口,可說是人人皆知的一種物理基礎概念。但是事實上,對於重力的本質探討引發了科學史上最重要的一些概念性革命,而且直到現在都還是研究領域的最前沿,例如幾年前剛獲得諾貝爾獎的重力波量測。
這本書為讀者去蕪存菁地帶出自牛頓以來對於重力的概念突破進展,讓一般讀者也能了解,愛因斯坦所提出的狹義與廣義相對論為何直接挑戰了牛頓的世界觀,同時也讓人一窺這兩位偉大科學家的部分生平事蹟,以及共通之處。更精彩的是介紹這個領域最尖端的研究成果,例如簡要說明試圖整合量子力學以及廣義相對論的量子重力場論,或是概念不易為一般人理解的弦論等。
特別值得稱讚之處是,全書譯筆流暢,在專有名詞的譯注上用心考究,就算是專業領域的讀者,也能夠從書中充沛的參考資料獲益。整體來說,此書能讓所有對科學有興趣的讀者獲得一般課本知識之外的嶄新見解,也能讓一般大眾理解近百年物理科學上最重要的進展,值得推薦。(評審代表:朱士維/臺灣大學物理系教授)【內容簡介

數學好有事

Numericon
瑪莉安.弗萊伯格(Marianne Freiberger)、瑞秋.湯瑪斯(Rachel Thomas)著,畢馨云譯,麥田出版,380元
凡事皆數。數學基本元素:數、量、形。以數論形,以數計量,數為根本。
本書作者,意圖架設24個數符號招牌當切入口,引導讀者就事找數,與書溝通事。例如,瘟疫、新冠肺炎,人類大事。尋哪一個招牌數呢?
1似是切入口,因為瘟疫可控不可控在於基本再生率1的數值,也就是傳播率與痊癒率的比率。再生率大於1,疫情一直擴大;小於1,疫情逐漸消失。本書則引導我們從更本質的社群網路連結來尋它。擺在奇妙的彼此連結數字6的篇章。
短短24個數符號,引導讀者一窺數學史與數學表現自然規律,更重要的是數學在人類社會與科技當下的應用。
譯文流暢,易讀、樂讀、喜歡!專業足,是很值得推薦的科普專書。(評審代表:林福來/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名譽教授、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內容簡介

人類這個不良品:從沒用的骨頭到脆弱的基因

Human Errors:A Panorama of Our Glitches, from Pointless Bones to Broken Genes
納森.蘭特(Nathan H. Lents)著,陸維濃譯,遠見天下文化,350元
直立行走、雙手靈巧的現代人是生物中得天獨厚的一支,大部分的現代人從一出生就能欣賞我們看到、聽到、聞到的美麗世界,發達的大腦讓現代人發展出更精巧的工具,許多傳統信仰相信這一切是造物者精妙的設計。
但是,當我們開始意識到觀看時需要眼鏡輔助、早餐不能享用鮮乳、生產需要助產士等等,這些身體上的訊息透露了許多設計上的瑕疵。《人類這個不良品》將現代人的不完美一一列出,在每個章節中,討論現代人與其他生物的差異,演化在我們基因體中留下的痕跡。
這本書以我們熟悉的身體為例,與讀者討論人類身體上的不完美,深入淺出地介紹演化的概念,引導讀者如何以現代演化生物學的觀點理解我們的瑕疵。書中融入了傳統達爾文學說與當代的演化生物學理論,從骨骼結構、神經解剖、分子機制到基因體的研究,讀者可以對現代人有全新的認識。(評審代表:丁照棣/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內容簡介

為什麼要睡覺?睡出健康與學習力、夢出創意的新科學

Why We Sleep:The New Science of Sleep and Dreams
沃克(Matthew Walker)著,姚若潔譯,遠見天下文化,460元
人的一生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耗費在睡眠上,但是我們對睡眠的了解仍然十分有限。當愈來愈多的科學証據顯示睡眠會影響我們身心的健康,包括記憶、學習的效率,阿滋海默症的發生等等,我們因而需要對最新的睡眠研究有更多的認識,藉此幫助我們正確地調整我們的生活形態。
這本《為什麼要睡覺?》的出現,正好滿足了這個需求。沃克是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神經科學及心理學教授,他從睡眠是什麼?為什麼我們該睡覺?為什麼會作夢?從安眠藥到翻轉社會四個面向,介紹睡眠研究最新的進展,同時也非常具體的提出健康睡眠的12項守則。全書行文流暢,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評審代表:周成功/陽明大學生命科學系退休教授)【內容簡介

我擁群像:栽進體內的微米宇宙,看生物如何與看不見的微生物互相算計、威脅、合作、保護,塑造大自然的全貌

I Contain Multitudes: The Microbes Within Us and a Grander View of Life
艾德.楊(Ed Yong)著,田菡、楊仕音、劉蓉蓉譯,臉譜出版,450元
從中學起,我們就知道微生物在自然循環中扮演分解者的角色。可是對於微生物,我們總是懼恨交加,即使許多美食非要有微生物協助不可,如紅酒、麵包、以及臭豆腐。2000年前後,關於腸道微生物的研究熱門起來,讓我們注意到牠們的創造角色:微生物不只是清道夫——分解死亡的生物——牠們還會為活著的生物創造活路,甚至新的演化機會。原來我們腸道中的微生物,參與的生理機能除了消化,還包括免疫、神經、內分泌等。1972年開始流傳的一個數字,現在居然成為存有焦慮的來源:我們的身體只有10%的細胞源自爸媽的受精卵,其他九成全是微生物!這麼一來,我們還是我們嗎?
本書是微生物的自然史,作者是稱職的導遊,例如沒有繼續傳播那個錯誤的數字(10%),他引導我們的感官(觀察)、情緒(驚奇),向我們介紹大自然被忽略的面相「生命夥伴」:生物之間早已發展出形形色色的夥伴關係。沒有一種生物是孤島。(評審代表:王道還/中央研究院人文講座授課教師)【內容簡介

美的進化

The Evolution of Beauty
理查.O.普魯姆(Richard O. Prum)著,任燁譯,鸚鵡螺工作室/中信出版社。
傳統科學認為:動物的擇偶炫耀特徵是展現它們的遺傳優勢或素質優勢的「廣告」。憑藉在世界各地30多年的實地考察和野外觀鳥經驗,世界知名鳥類學家理查·普魯姆對這一觀點發起了挑戰。在尋找真正答案的過程中,普魯姆將達爾文於150年前配偶選擇的審美進化理論從故紙堆中挖掘出來,它是驅動進化歷程的一台獨立發動機。
這趟美的進化之旅的起點是「生命之樹」,終點是我們對人類進化及自身的重新理解。自然界的絢麗多姿填補了我們理解進化史和人類起源的一塊空白,為我們全面客觀地認識達爾文進化論提供了一個獨特的科學視角。
本書獲評第二屆中國自然好書獎十大自然好書「年度思想獎」,中信出版集團2019年度中信好書。

鳥類的天賦

The Genius of Birds
珍妮佛.阿克曼(Jennifer Ackerman)著,沈漢忠、李思琪譯,中國譯林出版社,468元
人類與鳥類在演化之路上走向不同的分支,我們習慣於以自身的尺度衡量智力,從而嚴重低估了其他物種的潛能。《鳥類的天賦》從工具製造、溝通、鳴唱、審美、時空感、環境適應能力等方面展示了鳥類的智力奇跡,讓我們重新認識了身邊這些熟悉又陌生的精靈。在生態環境日益複雜的今天,本書通過描繪物種演化的奇妙歷程,彰顯了萬物平等的理念,重新喚起我們對自然的敬畏之心。
作者珍妮佛.阿克曼是美國知名科普作家,從事科學、自然方面的寫作達30年之久。她遍訪世界各地的鳥類學實驗室,與諸多研究者進行了深入交流,因此書中包含大量珍貴的第一手材料,即使是非專業讀者也能獲悉鳥類學界新近的科研成果。本書獲評《華爾街日報》年度好書、《科學星期五》年度最佳科學圖書等多項大獎,是近年來歐美最受矚目的鳥類科普圖書之一。
譯林出版社延請青年譯者沈漢忠和自然圈活動導師、國內外觀鳥旅行線路設計師李思琪擔任本書譯者,他們曾為國內的觀鳥愛好者譯介過豐富的鳥類學研究資訊。在翻譯《鳥類的天賦》時,他們查閱大量文獻資料,與相關領域專家反復確認科技術語和物種名稱的譯法,譯文嚴謹而流暢,頗具可讀性。
《鳥類的天賦》出版後受到了國內學者和自然愛好者的高度評價,成為2019年江蘇省暨南京市「愛鳥周」、首屆雲南轎子雪山觀鳥賽指定用書,得到了《中國科學報》、《中國鳥類觀察》、《萌芽》、三聯中讀等多家媒體的報導和評論,以及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福建省觀鳥會等專業機構的推薦,獲評第十屆江蘇省優秀科普作品圖書類二等獎、第二屆「中國自然好書獎」入圍獎。【內容簡介

▇第十屆青少年科普特別推薦獎,獲獎好書推薦語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