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科幻電影的啟蒙者:前鋒漫畫家墨必斯與《伊甸納》

本文圖片由積木文化提供

要如何介紹墨必斯(Moebius)?這幾乎是超越文字所能負擔的難題,甚至帶有一絲反諷的張力。因為他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打破文字的框架和主導,引領人們經由圖像,走向心靈的邊界。

和上世紀末作品首度引入台灣時大為不同,在網路發達的今日,我們很容易就能得知墨必斯的生平。本名Jean Giraud的他出生於法國,在眾多筆名中,以Moebius最廣為人知。Moebius之名主要用來創作科幻/奇幻的主題,無論是個人作品,或是他身為發起人之一的科幻漫畫雜誌《尖叫金屬》(Métal hurlant,後來英文版更名為《重金屬》Heavy Metal)裡,都開啟了科幻漫畫深邃幽暗的面向,引導出該類別全新的創作可能,影響甚遠。

若從創作的傳統來看,墨必斯是當代法語區漫畫(Franco-Belgian comic)最重要的創作者之一,也反映該區域圖像創作多元,甚至帶有嚴肅的風格。法國漫畫專家Matthew Screech認為,他可能是該創作傳統中,繼《丁丁歷險記》的艾爾吉(Hergé)之後,最具影響力的漫畫家。

墨必斯的成就和影響,有太多事蹟可被歌頌,能不斷表列下去。譬如在《藍莓》(Blueberry)系列裡,打造了反英雄的西部世界;或者他在《貓之眼》(Eyes of the Cat)、《自由落體》(Free Fall)等等短篇中,以無對話框方式的敘述實驗。

墨必斯之於漫畫,就像喬丹(Michael Jordan)之於籃球一樣。在喬丹之前,有著像J博士那樣行雲寫意的大師,之後也還有Kobe Bryant、LeBron James這些生猛後進,但籃球在喬丹之後,再也不只是一項競技,而是一門結合力與美,緊扣心弦的演出。

chong_ji_hua_mian__1.jpg

墨必斯則是徹頭徹尾改變了科幻漫畫甚或漫畫的本質,不只打破圖文之間既有的主導格局,藉由對圖像的細膩營造,更在漫畫形式內帶入大量抽象的空間,讓讀者於其中不受任何拘束地想像和思索。漫畫的內容不再只是劇情的推進,更重要的是傳達文字甚或其他媒介所難以企及的氛圍和意境。他那如同超現實主義大師達利(Dali)般的表現手法,將漫畫這門技藝提升到了藝術的層次。

以科幻為主題的漫畫,可上溯到1930年代的美國,並在1950年代迎來第一個黃金時期。然而,一直要到1970年代,包括墨必斯、Jean-Claude Mézières、H. R. Giger和Chris Foss在內的圖像創作者們紛紛堀起,和好萊塢的電影合作,才打造出全新的視覺想像,形成新的科幻世界觀。

這也是前述《尖叫金屬》或《重金屬》雜誌如此重要的原因。不只在創作上提供這些志同道合的創作者彼此激盪的發表空間,也啟發了無數的讀者,提供日後跨界合作的可能。

亞歷山卓.尤杜洛斯基(Alejandro Jodorowsky)、雷利.史考特(Ridley Scott)和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這些科幻電影的前鋒,都深受《尖叫金屬》的影響,也因此幾部科幻經典電影如《星際大戰》(Star Wars,1977)、《異形》(Alien,1979)、《銀翼殺手》(Blade Runner,1982)、《電子世界爭霸戰》(Tron,1982)、《風雲際會》(Willow,1988)、《無底洞》(The Abyss,1989)等,不是參考墨必斯的作品,就是他直接參與製作。

mo_bi_si_can_yu_dian_ying_.jpg
參考墨必斯作品或其直接參與製作的電影,上排左起:《星際大戰》、《異形》、《銀翼殺手》;下排左起:《電子世界爭霸戰》、《風雲際會》、《無底洞》(皆取自IMDB)

其中墨必斯和尤杜洛斯基合作的《沙丘魔堡》(Dune)拍攝計畫,即使胎死腹中,所留下的設定和構思也已成為科幻迷口耳相傳的經典,是後來大衛.林區(David Lynch)執導、被戲稱為「災難版」的電影所遠遠不及的。

1970年代中期墨必斯推動的科幻實驗,在80年代的好萊塢開花結果。他對電影的參與一直延續著,後期最知名的,是替盧貝松(Luc Besson)的《第五元素》(The Fifth Element,1997)進行美術設定,間接的影響更是不計其數。

《第五元素》預告片

透過電影的傳播和行銷,人們即使不知道墨必斯是誰,或多或少都曾接觸他所描繪的未來世界,當我們思索前景,無論樂觀悲觀,很難不受這些畫面所影響。換句話說,以墨必斯為首的藝術家們,他們當年的圖像實驗,界定了我們對於未來的想像,成為科幻題材在創作上重要的預設。

《伊甸納:星際修復師的奇幻迷航》是探索墨必斯世界最好的切入。這部作品最初只是墨必斯為雪鐵龍(Citroën)汽車繪製的數頁小品《在星星上》(The Star),卻被墨必斯不斷延伸,持續創作20年,從1980年代一直到2001年的新世紀,構成了獨特的宇宙觀,也反應了他創作生涯中後期的轉折。

zai_xing_xing_shang__2.jpg

《伊甸納》和前期創作如《藍莓》、《密閉車庫》(Airtight Garage)等長篇最大的差異,在於在畫面上「減法」的運用,線條更單純而直接。人物設定是最好的例子,故事中兩位星際修復師斯迪爾(Stel)與阿丹(Atan)的輪廓甚為簡單,令人忍不住想起艾吉爾的丁丁。

si_di_er_yu_a_dan__0.jpg

但簡約的線條不是童心的折射,而是作為科技的表徵,是去性別化,甚至是去個性化的壓抑。線條的簡約和複雜,構成了《伊甸納》書中的兩個對比,分別象徵著科技和原始的兩個世界。在這樣對立的基礎上,墨必斯與其說要述說故事,不如說他想表達兩個極端世界中,規訓和本能之間的對立。

1980年初,墨必斯離開法國,短暫前往大溪地,而後前往美國。後人在談及《伊甸納》時,多半會注意到這部作品和他心靈狀態的關係,那種對原始狀態的正面立論,確實帶有些許新世紀反樸歸真的色彩。

fan_pu_gui_zhen_de_se_cai__0.jpg

然而墨必斯想得更深、更遠,並以20年的時間反復打磨。規訓和原始的世界之間,並沒有好或壞的傾倒,真正可怕的,是由欲望化身而成的巨大野獸。科技不必然悲觀,原始也非一定是烏托邦,那只是不同形式或秩序的選擇,欲望才是毀壞、顛覆秩序的源頭。

故事的主軸由一開始不同世界的切換,於中後段轉折至如電影《全面啟動》般對意識一層層的挖掘,不斷打破所有的邊界和區隔,敘事軸線中的真實或虛假不斷浮動和遊移。這不僅只是手法的運用,也是對人心曖昧難明樣態的捕捉。

meng_jing_1_0.jpg

meng_jing_2_0.jpg

也因此,《伊甸納》不是文字所能敘述的故事,是唯有圖畫才能傳達的意境,文字描述或論述再怎麼精彩,都無法替代作品本身給人們直接的衝擊。《伊甸納》所欲傳達的,說禪意可能有些超過,但無疑是思想性的構成,是某種哲思的圖像化呈現。可以說,對它的描述或理解是開放的,每個人都能就心底所產生的理解或共鳴,加以詮釋。

全書第三部分〈關於伊甸納〉所收入的3則短篇,在完全去除文字,以圖像呈現詩意,替整部作品做出了畫龍點眼的結尾。線條的刻意區隔被打破,討論的對象從科技/原始的對立、心靈欲望的析論,轉換到生死的議題,那是晚年墨必斯對生命、死亡和創作的思考。

也如班諾.慕夏爾(Benoît Mouchart)所說的,重新讓人去思考,「修復」的設定在這部作品的意義。這可以是個人的,整部《伊甸納》可以收攝為墨必斯中年人生的心靈歷程,在物質和原始的生活,在欲望的難以壓抑的渴望,再到生與死的邊界。

而這樣的歷程同時也具有普遍的意義,是每個人都將經歷的旅途、必須面對的難題。中間雖或有神祕學的成份,但更多的或許是對海德格「人是向死而存在的」的實踐,在不斷磨損的過程中,試著修補,試著延續,試著找出意義。

也許人生就該像《伊甸納》最後,那桌前的漫畫家,那於宇宙中繼續前行的修復者們,身影交織構成的溫暖和平靜。

wei_tu_.jpg

關於墨必斯,有太多太多可以繼續談下去,談法語區漫畫的傳統,談他在科幻主題之外的嘗試,談他替漫威(Marvel)世界一度帶來的衝擊,或者對他每部傑作進行更精細的討論。但這些都只是知性的層次,墨必斯的作品終究屬於感性,言語往往多餘,永遠比不上沈浸在他的圖畫間,忘卻文字構成的思考慣習,單純地以心去思索、去感受。

yi_dian_na_ping_zhuang_ban_li_ti_shu_feng_xiao_.jpg伊甸納:星際修復師的奇幻迷航
Le Monde d’Edena

作者:墨必斯(Mœbius)
譯者:陳文瑤
出版:積木出版
定價:88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墨必斯Mœbius

墨必斯本名尚.吉哈(Jean Giraud),1938生於法國。18歲即出版了第一本西部漫畫《Frank et Jeremie》。而1963年,與Jean-Michel Charlier在《Pilote雜誌上合作的《藍莓上尉》(Lieutenant Blueberry)使他聲名大噪。1975年,墨必斯與友人共同創辦《Metal Hurlant》漫畫雜誌,這本雜誌的創刊,集合了眾家好手競相求新求變,他們所創造的新穎構想,改變了歐洲漫畫的型式與內容,也提高了歐洲讀者的閱讀水準與眼界,不僅將法國推向領導歐洲漫畫的龍頭地位,更賦予歐洲漫畫更深層的藝術價值,並刺激美國版《Heavy Metal》的創刊,帶動了美國另類漫畫的興起。

墨必斯亦參與多部經典科幻電影如《銀翼殺手》(Blade Runner)、《沙丘魔堡》(Dune)、《異形》(Alien)、《電子世界爭霸戰》(Tron)、《無底洞》(The Abyss)、《第五元素》(The Fifth Element)的造型、服裝設計、布景及故事分鏡等幕後製作。

墨必斯的作品風行全世界,並在各國獲得無數個漫畫大獎。其創作形式包含長篇、中篇、短篇甚至極短篇,故事題材多元,西部英雄、科幻奇想,人生哲學或個人體悟兼具,被稱譽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漫畫大師。他於2012年過世時,法國《世界報》(Le Monde)弔:「漫畫界失去了一名巨匠,最後一位黃金時代的大師。」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