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在不同維度間跳躍:國際安徒生大獎得主蘇西.李談探索圖畫書的可能性

2024-02-04 10:30

國際安徒生大獎得主蘇西.李(右)即將現身2024台北國際書展(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組委會提供)

編按:以畫風靈動鮮活備受矚目、2022年獲得國際安徒生大獎後更加聲名大噪的知名圖畫書創作者蘇西.李(Suzy Lee),即將於台北國際書展期間訪台,並與兒童文學評論家柯倩華舉行對談,針對最新中譯作品《Suzy Lee的創作祕密:跨越現實和幻想的「邊界三部曲」》,分享她的創作動機和過程。

去(2023)年11月,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在上海舉行頒獎典禮,蘇西.李應邀擔任嘉賓,以「在不同維度間跳躍,探索圖畫書的更多可能」(Jump Between Dimensions,Exploring the Possibilities of Picture Books)為題發表演講。會中她分享多年來創作圖畫書的豐富感受和寶貴經驗,為與會作家和讀者提供了極富價值的參考,本文為現場的菁華紀錄。

圖畫書本身是非常靈活的媒體,可以跳躍在不同的維度之間,盡情發掘和探索其中的各種可能來敘說故事。在第8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頒獎典禮的演講中,蘇西.李首先展示一張圖片,正中間有個綠色的三角形。她說,觀看者通常會專注於圖畫本身,心裡想著這意味著什麼?如果下一個畫面旁邊多出一個紅色三角形,觀者會不自覺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兩個圖案之間,開始思索其中有什麼關係?隨著更多紙張和圖像加入,創造出故事的梗概,這就是故事形成的過程。

蘇西.李曾經在韓國一處小山村的小學,向11歲的孩子們介紹出版的流程,並讓他們扮演作家的角色。她讓孩子在紙張的左邊畫一個圖,右邊再畫一個圖。左邊是「before」,右邊是「after」,完成後將所有作品裝釘起來,集結成為一本書。

她幽默的說,通常我們想到的before和after,是減肥前和減肥後的模樣。事實上,before和after也可以是現實和想像,譬如前面提到的綠色和紅色兩個三角形圖畫,可以代表「未成熟的草莓」和「熟透的草莓」。

她展示了幾張孩子的before和after畫作,其中有「從自己一個人到加入朋友變成一群人」,「巧克力融化前和融化後的模樣」,「一條魚變成了一盤生魚片」,「開發前綠意盎然的山,之後山被怪手破壞了!」,還有「綠色是夏天的山,紅色是秋天的山」。在她看來,這些作品都蘊涵了詩的韻味,讓人產生許多驚喜。


蘇西.李(右)應邀擔任第8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頒獎典禮嘉賓,並發表專題演講。(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組委會提供)

➤跨越中線,進入不同的世界

蘇西.李的作品經常出現主人公想跨過書的中間線、跨越邊界的場景。她經常利用裝訂線分隔出來的左右頁面,分別講述不同的故事,彷彿創造了現實和想像兩個不同的空間,猶如before和after的關係。

譬如她的「邊界三部曲」系列第一本《鏡子》,打開書可以見到一個孩子坐在一側,翻到下一頁,書的兩邊出現相同的孩子。蘇西.李的意圖是讓大家翻到這一頁時,覺得怎麼是一樣的呢?難道這是鏡子嗎?

書中孩子和鏡中的自己變成朋友、玩得很開心。一邊是真實世界的孩子和他周邊的環境,另一邊是鏡中的孩子和他周邊環境的鏡像。這本書後來在美術館展出時,一邊是用這本書的圖像,另一邊就真的採用一面鏡子做成裝置,讓孩子在展場盡情玩耍。


蘇西.李「邊界三部曲」系列第一部《鏡子》(大塊出版提供,그늘을 산 총각 Copyright © Suzy Lee. All rights reserved.)

《鏡子》這本書的創作其實是從一個玩笑開始的。有經驗的出版者都知道,重要的圖像不要放在兩個頁面中間的位置,以免裝訂後出現圖像歪曲或左右不對稱的情形,造成畫面被破壞的問題。蘇西.李笑說自己天生反骨,她偏偏就想嘗試,想做一本書來試試看會有什麼樣的效果。

延續《鏡子》的手法,她又完成第二本書《海浪》。這個故事也是以裝訂線為中線,左頁是真實的海灘,右頁是孩子想像中的海。孩子彷彿在想:「為什麼對面的波浪不會衝到我這邊來呢?」蘇西.李說:我們感到好奇的時候,就會產生探索的想法。成人不一定會去跨越這個邊界,但好奇的孩子一定會跨過界線,去探看另一個世界。

為了表現孩子在觸探另一個世界,書中有一個跨頁,左邊畫面裡孩子的手臂似乎被切掉了一部份,海鷗也只出現半隻。翻到下一個跨頁,孩子從左邊的世界進到了右邊的世界,仍舊採用相同的表現手法。

因為這兩幅畫面,蘇西.李收到許多讀者的郵件,詢問她是否印刷品質出問題,是不是印錯了?甚至有讀者跑到別的書店,發現那邊也都是「印錯的版本」。

看到這樣的郵件,蘇西.李認為,這就是讀者開始自行創作的瞬間。也就是說,當你在書中看到什麼奇怪的、感到疑惑的,先不要急著發火,也許裡面有和我們想像不一樣的地方,要跨越閱讀的邊界,這個過程的確不容易。


【延伸閱讀】2020 Openbook好書獎.年度童書》海浪


➤無字書與留白賦予更多詮釋空間

蘇西.李喜歡創作無字圖畫書,她覺得無字書是圖畫書獨有的魅力。讀者在沒有文字引導的情況下,有時會懷疑自己是否理解對了,會往前看有沒有漏掉細節,往後翻一翻尋找答案。她認為圖畫書的魅力就在於這種翻來翻去的感覺,常說:「故事其實就在你的腦海中。」

文字與圖像並陳的圖畫書,講述的是作者腦中的故事,而沒有文字的圖畫書,講述的就是讀者自己的故事。蘇西.李說,有個鬱悶的西班牙小讀者覺得:「作者不說話,那就由我來說好了!」於是他在空白的地方,把自己想像的內容寫下來。這個孩子的幼兒園老師把他寫的內容拍照後寄給蘇西.李。孩子的字非常漂亮,文字的佈局也很棒,她讚嘆,孩子能做到這一點真是非常好。

全球各地有很多家長都曾拍攝孩子們在空白處寫下的文字寄給她,蘇西.李說,這是因為她的作品畫面上除了大多沒有文字,留白的面積也較大,正好讓孩子可以盡情發揮。曾有人嘲諷說:「妳只畫了這麼一點,留了那麼多空白,還拿那麼多錢,實在太過分了。」這不是作者懶惰,正因為它是空白的,因此它是豐富的。

蘇西.李說,中文世界和韓國都有水墨技法,只要用墨色就能表現出萬事萬物,即便只運用有限的顏色,孩子也可以感受其中的樂趣。

《海浪》這部作品只用了藍和黑兩種顏色,但在這裡,顏色不只是簡單的裝飾,它會轉換成一種語言。比如在真實的海灘時,天空和孩子的衣服原本是沒有顏色的,跨到想像的波浪頁面之後,天空和孩子衣服的顏色就出現了。藍色在韓國代表孩子的成長,也就是說,孩子在進入另一個世界盡情玩耍之後,就實現了自己的成長。

➤不斷嘗試創作風格,為孩子帶來童趣


(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組委會提供)

「邊界三部曲」系列第三冊《影子》,開本和前兩部作品相同,但是改成上下翻頁的形式,畫面上半部是孩子所在的真實世界,下半部是她的倒影。主人公會出現在現實的世界,也會進入想像的倒影世界。當他在現實世界感到威脅,就會潛入幻想的空間。孩子在兩個世界自由穿梭,現實和幻想的邊界逐漸模糊。

蘇西.李說,孩子玩的時候非常認真玩,當覺得沒有意思時,會果斷放棄先前玩的東西,回到現實世界,這就是孩子的特點。

「邊界三部曲」被視為蘇西.李的代表風格。如果要她為自己的風格貼個標籤,她自認為是:一、喜歡不斷嘗試的作家。二、總是考慮如何給孩子帶來童趣的作家。三、喜歡和紙一起玩耍的作家。

她喜歡創作無字圖畫書,因為沒有文字,創作者可以把全副心力放在圖畫的展現上,用圖像表現自己的邏輯。蘇西.李很期待看到孩子讀這些圖畫的反應,她認為孩子看見的圖像其實會伴隨著文字,孩子用自己的語言去編自己的故事,這就是她想達到的效果。

「邊界三部曲」的版式是長形的,但有的是左右開,有的讀到一半要翻轉一下,還有上下開闔的方式,這些不同的展讀方法,對孩子就是不同的說故事方式。蘇西.李說,用紙做成書,做成有重量、有硬度的出版物,孩子看的時候要翻頁,每個孩子在翻頁的過程都有自己的節奏,每個人是不太一樣的,這種物理上的感受對每個小孩的成長非常重要。

➤透過紙本書說故事、探索創意的無限可能

蘇西.李曾經在新加坡生活過6年,她的孩子都是在這裡出生的。新加坡常年如夏,為了讓孩子看到雪,她總選擇在冬天回到韓國,讓他們體驗冰的感覺。她看著孩子們滑冰,看著冰刀在冰面留下的線條,覺得這些線條非常美麗。

此外,她看到孩子用蠟筆塗鴉時,畫出的線條不帶有什麼野心,美麗自由。她常想:畫畫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對藝術家而言,失敗和挫折是什麼?畫錯的線條是否也可以拿來作為孩子玩耍的對象?

在蘇西.李的另一部作品《線》中,讀者看到書中出現紙張被揉成一團的畫面,可能會稍微感到吃驚。她解釋說,被揉成一團的紙,代表著這個孩子在滑冰的過程當中突然摔了一跤。孩子在冰上所留下來的美麗線條,到了這裡代表著可能的挫折和失敗,因此她用揉紙的方式把它表現出來。就像生活中孩子們畫得不如意時,也可能會直接就撕下來,揉成一團丟掉。

蘇西.李說:「我非常喜歡紙這個媒材,透過紙張,將它做成書,所傳達的一切都是非常有魅力的。」「邊界三部曲」就是利用裝訂線和紙的素材特性來創作的,而《買下樹影的人》也在探索紙本書說故事、玩創意的無限可能。

蘇西.李與十幾位韓國圖畫書作家組成一個獨立作家聯盟「Vacance」(渡假),研議以嶄新的形式重新詮釋韓國的傳說和寓言。《買下樹影的人》敘述一名年輕人走到樹蔭下,突然出現一個老翁說樹和樹影都是他的,想在樹蔭下乘涼就得繳錢來。這本書的主角其實是不斷延展的樹影,蘇西.李把書做成屏風的模樣,當讀者把書翻到另一面,太陽西斜,樹影變得越來越長,故事也出現極大的轉折。


《買下樹影的人》隨著故事推進,光線與顏色都有細緻的變化。(步步出版提供,그늘을 산 총각 Copyright © Suzy Lee. All rights reserved. )

蘇西.李表示,創作這本書的過程非常愉快,這是典型內容成為形式,形式再現為內容的例子。她還曾以卡片為媒介做成書。韓國傳統中有些印上老虎、兔子圖案的卡片,她由此激發靈感,把韓國古代童話的主角印在卡片上,讓讀者依據自己的想法隨意組合卡片的順序,然後編出屬於自己的故事。

➤結合圖像與音樂的《夏天》

蘇西.李家有個小院子,她的孩子經常在院子裡玩水,且常常以一個孩子被弄哭結束。她喜歡看孩子玩,從孩子遊玩的過程中感受到他們成長的能量,也一直想把孩子玩樂的場景記錄下來。

她說,孩子們小時候聽韋瓦第的《四季》,對「夏天」這個樂章最敏感,常隨著音樂又蹦又跳,非常快樂。她認為圖畫書是非常靈活的藝術形式,可以將不同的藝術形式組合在一起,轉化成我們想說的故事。那麼,能不能用音樂來創作一本書呢?

這個念頭停留在她心中許久,有一次她在新聞報導上看到,貝多芬創作音樂的手稿在200年後被發現了。蘇西.李自謙音樂造詣不高,雖然喜歡音樂,但看到手稿卻聽不到音樂,只覺得像是亂塗亂畫的塗鴉。然而貝多芬的手稿給了她靈感的碰撞,並完成了《夏天》這部圖畫書。

《夏天》分成三個樂章,第一樂章是孩子玩水的畫面,孩子們把汽球注滿水打水仗,展開激烈的戰役。讀者閱讀時可以掃描QRCode,邊聽韋瓦第《四季》的「夏季」,就像看音樂劇一樣,同時還可以調節看書的速度。


《夏天》第一樂章(步步出版提供,그늘을 산 총각 Copyright © Suzy Lee. All rights reserved. )

第二樂章以圖畫展現音樂,雷聲下一團烏雲的畫面,代表暴風雨即將來臨。第三樂章表現孩子們在暴風雨中欣然玩耍的情景,最後以一句「夏天來了!」結束樂聲。全書第一頁如同拉開舞台的序幕,最後是謝幕的一瞬間。蘇西.李說,如果孩子打開書,有一瞬間完全沉浸在畫面中,這一瞬間就表示這部作品是成功的。


《夏天》第三樂章(步步出版提供,그늘을 산 총각 Copyright © Suzy Lee. All rights reserved. )

➤孩子的觀點

《鏡子》故事的結尾,鏡子碎掉了。很多讀者來信問蘇西.李:這是為兒童寫的嗎?太悲慘了吧!成人認為這是自我的分崩離析,自我是破碎的,需要尋找新的自我。孩子則覺得:如果我的朋友被迫和我一樣,他也不會喜歡,這是孩子的解釋。蘇西.李說,「讀者們觀看的視角不同,解讀就會不同,這就是我創作的樂趣所在。」

她認為圖畫書應該是符合全年齡段,是0-100歲,包括有童心的成人都適合閱讀的。圖畫書也會涉及一些禁忌,譬如死亡、性向等問題,這是好的現象,圖畫書本就不該受到主題和年齡的限制。同一本圖畫書,和5歲的孩子聊,或者和20歲的成人聊,結果是完全不同的,這就是圖畫書的多面向。

她在作品中描繪了很多和孩子相處的情形,那麼她的孩子是怎麼看待媽媽的作品呢?他們喜歡媽媽的作品嗎?

蘇西.李戲稱她的孩子好像她的經紀人,卻不是友好的經紀人。他們的評價都很簡短、客觀甚至有點辛辣,沒有任何指導性的建議,而且不是等她完成作品後才提出評價,而是參與了整個創作過程,有什麼問題就直接提出。但這也給了她一些新的想法,把它反映到作品中。


蘇西.李(右)於第8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頒獎典禮專題演講(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組委會提供)

在創作過程當中,蘇西.李會從孩子的立場去考慮問題。譬如《海浪》這本書中,媽媽這個角色一直沒有出現,直到孩子在海邊找到貝殼時,媽媽才正式現身。不過畫面上隱約出現的陽傘,暗喻著媽媽雖然沒有出現,但一直都在關注著孩子。媽媽不是扮演干涉的角色,而是在有需要時才出現。

蘇西.李說,她的圖畫書技法都是從實際的圖畫書裡學到的。她是專攻美術的畫家,但是對書這個媒體很有興趣,所以在英國研習了「Book Art」的相關課程。Book Art是一種概念藝術,讓她體認到自己很喜歡書這個載體,更樂於參加各類書展,觀摩許多作品,從中去發現自己有興趣的創作方向。

蘇西.李的第一本書是在義大利出版的,創作生涯起源於海外,因此接受過許多外國書展的邀約,也經常自費參加國際會議。她認為人和人之間建立起聯繫至關重要,應該想辦法讓別人認識你。

個性明快爽朗,樂於與人溝通,對自己的創作也很有信心。期待這位擅長以圖像敘事,並屢屢突破紙本書限制的藝術家,以她嶄新的觀念、精湛的技藝,及貼近兒童的視角,繼續帶著讀者跨越想像和現實的界線,深入探索圖畫書更多的可能性。

蘇西.李在台出版相關著作。

【2024國際書展.活動預告】

Suzy Lee 的創作祕密—「邊界三部曲」如何跨越現實和幻想?

時間:2/24(六),14:15 - 15:15
地點:主題廣場
講者:Suzy Lee(國際安徒生大獎得主、圖畫書作家)、柯倩華(兒童文學評論家)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