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那個時代,那個酒徒,現已對倒:短論劉以鬯最新在台出版作品集

(圖片來源:flickr/Arina Ertman

年初的時候,一位台北老前輩邀我去東區一家港式茶餐廳晚餐。我相當期待茶餐廳有可以擺脫「港式」前綴的那天,就像漢堡不太需要強調美式。這家茶餐廳的賣點是老字號,從70年代就開始賣粥粉麵飯。老前輩說他在這吃50年了,口味不曾變過。他問我口味正不正宗,我不清楚,我在70年代的20年後才出生。這魚湯的味道我喝都沒喝過。

那是我上一代的香港,經濟尚未起飛的香港,現代主義的香港。父輩的香港。百貨商店裡的日本洋娃娃笑得很可愛。歌劇院裡的女歌星有一對由美容專家割過的眼皮。旋轉的餐廳。開收明年月餅會。本版書一律7折。明天下午3點供應陽澄湖大閘蟹。蝦餃燒賣與春捲與芋角與粉果與叉燒包。劉以鬯《對倒》裡的香港。

➤半世紀前的香港

我沒接觸過的香港,劉以鬯筆下的罪惡之都。今年聯合文學為紀念劉以鬯105歲誕辰,一連出版5本的作品集(《寺內》將於9月中出版)。如果順序讀來,可以看到一幅半世紀前的惡劣圖像——《酒徒》裡南來文人在酒液與煙圈裡無路可逃地賣文渡日、《他有一把鋒利的小刀》裡生活困頓的憤怒青年能想到最好的出路是帶刀行劫、《對倒》眼望故土的中年男子與放眼未來的現代少女互為倒映、《島與半島》本土意識開始萌生然而城市罪惡叢生,「香港的社會秩序像摔得粉碎的瓦瓶,有人企圖重組碎片」。以及即將出版的《寺內》。聲色犬馬的香港,民族主義者不太好尋找起源神話的香港。


劉以鬯(圖源:目宿媒體)

1948年,30歲的劉以鬯從上海隻身南來香港,1952年又轉到新馬一帶擔任報刊編輯,後於1957年再抵香港。以我們一般的習慣來說,劉以鬯這次是「回」香港,這次就帶點香港本位的意思了——這符合了我們對於劉以鬯的理解:確立香港文學本土意識的主要推手之一。

不過以這次作品集裡選取的劉以鬯作品來說,大都集中在外來者格格不入與無路可逃的狀況。後來被王家衛改編成《花樣年華》的《對倒》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兩位主角是一組背對的鏡像,一對眼睛凝視著相反方向的男女。男主角淳于白凝視過往,有著二十幾年前的香港經驗。那時他從上海坐飛機抵港,經歷過只有80萬人口的城市。城市膨脹到400萬人口時,女主角阿杏已是15歲的少女,她青春少艾,渴望愛情。淳于白往後懷舊,阿杏往前追尋。淳于白的遠方是遺失的,阿杏的遠方是未知的。


電影《花樣年華》劇照(圖源:IMDB)

➤無所適從的人與地

阿杏大概是劉以鬯筆下難得的例外了,她的目光在未來,夢想和行動在未來,香港和歷史沒有成為她步履下盤根錯節的陷阱。反觀其他作品的主角們就沒有那麼幸運,劉以鬯並不相信他的人物們會有甚麼好出路:《酒徒》裡酗酒度日的編輯老劉被理想所困,鬱不得志;《他有一把鋒利的小刀》的亞洪設法在這個社會「找一點錢來」,只想得到帶刀行劫;《島與半島》的沙凡一家人在70年代初,面對城市的罪行與股災與社會轉型,得過且過。

無所適從是劉以鬯小說裡最重要的命題,在那個年代,香港和金融業成為難兄難弟以前,除非你有錢到飛起還最好跟白人當老友,否則很難說得上這是一座可愛的城市。

最為人知的《酒徒》是一部由文人懷才不遇的故事與現代主義文論雙線組合起來的作品,以敘事者老劉的酒醉和酒醒作為對照。一種「有人問我我就會講但是無人來」式的自剖,就算有人前往請教老劉關於文學的觀點,他也直接把對方視為無知者並加以貶抑。在《酒徒》裡,老劉為現代主義文學的信徒,高舉喬伊斯(James Joyce)與吳爾芙(Virginia Woolf)等作家的心理描寫路向,認為真實深藏在潛意識裡。同時,由於身邊的香港人實在太蠢了,他決定當一個逃避主義者:

——五四以來,作為文學的一個部門,小說究竟有了些甚麼成績?
——何必談論這種問題?還是喝點酒,談談女人吧。
——你覺得《子夜》怎麼樣?
——《子夜》也許能夠「傳」,不過,魯迅在寫給吳渤的信中說:「現在也無更好的長篇作品。」
——巴金的《激流》呢?
——這種問題傷腦筋得很,還是談談女人吧。
——依你之見,五四以來我們究竟產生過比《子夜》與《激流》更出色的作品沒有?
——喝杯酒,喝杯酒。

雖說每天沉迷黃賭毒,老劉卻是滿腹現代主義的經論,《酒徒》是一部以大量修辭寫成的60年代香港文學對於世界思潮的接受史。這也是劉以鬯的作品為何晉身經典,也是聯合文學等出版社一再重出他作品的原因。

「生鏽的感情又逢落雨天,思想在煙圈裡捉迷藏」在大學文學系裡如若《聖經》一般的存在,你背不出這句話就別跟人說你在讀文學了。但它的內核卻是更為悲傷的遷移狀況:從上海大都會降級來到香港,以數年南洋經驗強調異國情調的格格不入(並暗示兩害取其輕地選擇了香港),並在香港發達後感到無所適從。老劉與淳于白對於兩地都沒甚麼好話可說,而香港這座罪惡之都更是可怕,金錢掛帥,物慾橫流。

如果說「意識流」是指一般傳統的書寫無法抵達潛意識的慾望,敘事者必須採用跳躍、折返、誇張、比喻、流動、吶喊等的方式來表達出角色的心理。《酒徒》裡無數令人卻步的修辭和比喻所遮蔽的慾望,可以很簡單地歸納成「沒有人理解我,我想要別的」。

老劉想要別的文學,別的女人,別的城市,別的經濟來源。老劉不要別人給他,不要別人嘗試理解他,他要自己爭取,如果爭取不到,就退回去酗酒。他窮困而驕傲,慾望在他酒醉時無限橫流,於是他滿懷理想的主體(S, Subject)被香港的金錢掛帥當頭一棒,打成了一個$,文學的理想被揍扁成經濟的理想。那一杠在他的意識裡插下無可磨滅的烙印,他成為了慾望的旋轉木馬。雖說如此,《酒徒》的意識流實在不太像是醉酒,自由聯想的思路歷程還比較像是抽了草。

➤已經有著不同困難的時代

那是60、70年代的香港了,正不正宗我不清楚,我在70年代的20年後才出生。那個年代,本土意識正在建立,作品集中的第四本《島與半島》捕捉了這樣的狀況。劉以鬯寫到那場六七暴動後由於港英政府打算安撫人心,於1969、71、73年舉辦的三次香港節。那時的英國佬亂搞一通,這玩意一點成效都沒有,還碰上了大股災,香港節就直接腰斬了。


1969年第一屆香港節(圖源:wikipedia

《島與半島》寫到沙凡的太太認為「不會有甚麼關係,股市與香港節不會有甚麼關係」,小說和事實都證明了這位角色顯然不太理解香港,沒有市場香港還能是甚麼呢。之後雷根(Ronald Reagan)和柴契爾(Margaret Thatcher)相繼崛起,香港就真的再也不是原先那個香港了。$字那一杠承先啟後,確確實實地刻在了香港這座城市裡,將《酒徒》、《對倒》、《他有一把鋒利的小刀》明確地擱在了金錢和時代的另一端上。

陳智德在《根著我城》裡分析了香港成為金融中心以前,「《島與半島》透過寫實和新聞事件,敘述也正視70年代香港的現實矛盾,認清其有正有負的理實,不全面批判也無法認同官方意識。〔…〕一代人的經驗斷裂又嘗試努力連接,疏離又嘗試接受的矛盾,一種與矛盾的現實社會現象相連的矛盾、錯體的本土。」有正有負,那就是《對倒》裡淳于白與阿杏的目光所向,兩者互不相識,卻站在同一個空間裡各懷心思。

然而,就算是青春少艾戀愛腦的阿杏所看著的未來,她渴求的柯俊雄、鄧光榮、李小龍、狄龍等等的英俊男星,已是我們50年前的從前,已是一碗70年代口味的魚湯。我們已是阿杏對倒過後的下一代人,我們所懷想的已是另一個遠方。羅貴祥在1982年就寫過,「數十年後,有多少人還知道柯俊雄、鄧光榮是什麼樣子?」現在這是我們的香港,罪惡不一樣了,文論也不一樣了。

60年代的《酒徒》寫到「文字是一種語言,而語言卻是思想的奴隸」。如今已經逆轉過來,思想反而成了語言的奴隸,成了$字那一杠插下來的俘虜。如今,人們再也不會寫一本書來描述鬱不得志的困境,因為生活有生活的困難,文學有文學的困難,文學是生活的困難,但生活絕不是文學的困難。也許老劉喝太多酒了。也許可以放下《酒徒》,深思《對倒》。也許我們都成了淳于白,在2023年重讀《對倒》,想及自己出走各處,想及無以數計的阿杏正在出現,也許坐在他們身旁之時,有一天能夢「回」香港。

hui_juan_shui_hu_chuan_-di_yi_bu_-shang_.jpg 酒徒
作者:劉以鬯  
出版:聯合文學
定價:400元
內容簡介

hui_juan_shui_hu_chuan_-di_yi_bu_-shang_.jpg 他有一把鋒利的小刀
作者:劉以鬯 
出版:聯合文學
定價:360元
內容簡介

hui_juan_shui_hu_chuan_-di_yi_bu_-shang_.jpg 島與半島
作者:劉以鬯 
出版:聯合文學
定價:360元
內容簡介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對倒
作者:劉以鬯
出版:聯合文學
定價:40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劉以鬯

原名劉同繹,字昌年,1918年12月7日生於上海,祖籍浙江鎮海,2018年6月8日逝世。1941年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1948年底定居香港。文學與出版編輯為其一生志業。

1941年2000年,先後於重慶、上海、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任報紙副刊編輯、出版社及雜誌總編輯。1985年1月創辦《香港文學》並擔任總編輯一職,直至2000年6月退休。

1936年發表首篇小說〈流亡的安娜‧芙洛斯基〉;1948年於上海出版首部作品《失去的愛情》,迄今出版數十種文學著作。主要作品包括小說集《酒徒》、《對倒》、《寺內》、《陶瓷》、《島與半島》、《天堂與地獄》、《打錯了》、《多雲有雨》、《他有一把鋒利的小刀》;散文和雜文合集《不是詩的詩》、《他的夢和他的夢》;文學評論集《端木蕻良論》、《看樹看林》、《短綆集》、《見蝦集》、《暢談香港文學》等。

2015年,紀錄劉以鬯創作生活的電影「他們在島嶼寫作二」《1918》於台灣上映。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